图书介绍
财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邵学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262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财政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预备部分3
第1章 开启财政之旅3
1.1 何谓财政学3
1.2 财政学的演化路径6
1.3 财政学的学科定位9
1.4 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10
第2章 “看得见的手”12
2.1 有效率的经济12
2.1.1 帕累托准则12
2.1.2 消费方13
2.1.3 生产方14
2.1.4 帕累托效率的高级条件15
2.2 福利经济学定理16
2.2.1 定理Ⅰ16
2.2.2 定理Ⅱ17
2.3 市场失灵与政府19
2.3.1 市场失灵19
2.3.2 政府该做什么?21
2.4 财政职能25
2.4.1 资源配置职能25
2.4.2 收入分配职能26
2.4.3 经济稳定职能27
2.5 小结27
本章要点28
主要概念29
思考题29
第3章 财政的内生性30
3.1 经济增长理论31
3.1.1 Solow模型31
3.1.2 Ramsey之后的模型33
3.1.3 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35
3.2 有“摩擦”的财政行为:引入交易费用35
3.2.1 “无摩擦”的经济36
3.2.2 交易费用37
3.2.3 交易费用度量:基于新古典理论的模型39
3.3 小结42
本章要点43
主要概念43
思考题43
核心部分:理论与工具47
第4章 财政与资源配置47
4.1 公共品理论47
4.1.1 公共品的内涵和特征47
4.1.2 纯公共品最优供给的效率条件50
4.1.3 公共品的提供和生产53
4.2 外部性理论55
4.2.1 外部性的内涵与类型55
4.2.2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58
4.2.3 外部性的对策59
4.3 信息不对称与垄断64
4.3.1 信息不对称64
4.3.2 垄断67
4.4 中国的实践69
4.5 小结70
本章要点71
主要概念71
思考题72
第5章 财政与收入分配73
5.1 财政再分配:数据、依据与评价73
5.1.1 收入分配状况73
5.1.2 再分配的理论依据77
5.1.3 支出的归宿83
5.2 反贫困的福利政策86
5.2.1 反贫困的政策方向86
5.2.2 收入获取与就业激励89
5.2.3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92
5.2.4 其他反贫困政策94
5.3 社会保险95
5.3.1 “安全网”95
5.3.2 社会保障96
5.3.3 健康保险101
5.3.4 失业补偿103
5.4 中国的实践104
5.4.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状况104
5.4.2 存在的问题107
5.4.3 改革的方向和对策108
5.5 小结109
本章要点110
主要概念110
思考题111
第6章 税收理论Ⅰ112
6.1 税收原理112
6.1.1 税收的内涵与特点112
6.1.2 税收制度的要素113
6.1.3 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税收比率117
6.2 税收负担理论118
6.2.1 税收负担的内涵与度量119
6.2.2 税负转嫁与归宿124
6.2.3 税负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125
6.2.4 税负转嫁与归宿:一般均衡分析132
6.3 课税评价标准136
6.3.1 税收的公平136
6.3.2 效率标准141
6.4 小结148
本章要点149
主要概念150
思考题150
第7章 税收理论Ⅱ151
7.1 最适税收理论151
7.1.1 对次优理论的简要解释151
7.1.2 最适商品税153
7.1.3 最适所得税159
7.1.4 最适使用费162
7.2 税收效应理论165
7.2.1 税收的微观效应166
7.2.2 税收的宏观效应176
7.3 税收的局限181
7.4 小结182
本章要点182
主要概念183
思考题183
第8章 税收制度184
8.1 税制类型184
8.1.1 单一税制184
8.1.2 复合税制184
8.2 现代税收制度结构185
8.2.1 税制结构演变185
8.2.2 税制结构剖析186
8.2.3 税制模式193
8.3 逃税与税收筹划193
8.3.1 概念甄别194
8.3.2 逃税行为196
8.3.3 税收筹划205
8.4 中国的税收制度207
8.4.1 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207
8.4.2 中国的主要税种208
8.5 小结218
本章要点219
主要概念220
思考题220
第9章 财政平衡221
9.1 政府增长221
9.1.1 政府增长的特征化事实221
9.1.2 政府支出的测度指标223
9.1.3 政府支出增长理论224
9.1.4 政府支出增长的治理228
9.2 政府预算228
9.2.1 政府预算概述228
9.2.2 政府预算的主要类型231
9.2.3 政府预算的目的和特点234
9.2.4 政府预算的程序235
9.2.5 政府预算的监督239
9.3 公债理论与赤字239
9.3.1 公债的一般性内容239
9.3.2 公债的经济效应242
9.3.3 公债的规模与测度244
9.3.4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246
9.4 中国的政府预算与债务251
9.4.1 中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251
9.4.2 中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255
9.5 小结257
本章要点257
主要概念258
思考题259
扩展部分:政策实践263
第10章 财政选择263
10.1 成本—收益分析263
10.1.1 成本—收益分析概述263
10.1.2 私人部门成本—收益分析264
10.1.3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成本—收益的差异269
10.1.4 公共支出项目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步骤269
10.1.5 进一步讨论274
10.2 公共选择理论(2-1):直接民主制277
10.2.1 民主与强制277
10.2.2 一致性规则280
10.2.3 多数票规则282
10.2.4 互投赞成票288
10.2.5 阿罗不可能定理290
10.3 公共选择理论(2-2):间接民主制292
10.3.1 选民理论292
10.3.2 厂商行为294
10.3.3 利益集团297
10.3.4 政治人物299
10.3.5 官员理论303
10.3.6 其他因素305
10.4 小结306
本章要点307
主要概念307
思考题308
第11章 财政分权309
11.1 政府间财政关系309
11.1.1 财政联邦制309
11.1.2 公共品受益范围的层次性311
11.1.3 政府间职能划分311
11.2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312
11.2.1 公共品供给“市场解”313
11.2.2 蒂伯特模型314
11.2.3 奥茨的财政分权理论317
11.3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319
11.3.1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公共经济政策320
11.3.2 预算约束322
11.3.3 财政分权理论新进展325
11.4 中国的分税制财政改革326
11.4.1 分税制财政改革的背景326
11.4.2 现财政体制下的基本框架327
11.4.3 财政体制的绩效328
11.5 小结333
本章要点333
主要概念334
思考题334
第12章 财政政策335
12.1 主要国外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335
12.1.1 重商主义与自由放任335
12.1.2 凯恩斯的财政理论336
12.1.3 货币学派和哈耶克的财政主张337
12.1.4 理性预期学派的财政理论338
12.1.5 供给学派的财政理论338
12.1.6 公共选择学派339
12.2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目标339
12.2.1 财政政策工具340
12.2.2 工具的局限性345
12.2.3 财政政策的期望目标347
12.3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349
12.3.1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349
12.3.2 财政政策的效应351
12.4 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类型352
12.4.1 财政政策功能352
12.4.2 财政政策类型354
12.5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357
12.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357
12.5.2 协调路径:基于IS-LM模型的一般分析框架361
12.5.3 政策组合模式363
12.6 小结364
本章要点365
主要概念365
思考题366
第13章 财政风险367
13.1 财政风险的内涵与构成368
13.1.1 风险与不确定性368
13.1.2 财政风险的内涵370
13.1.3 财政风险的构成372
13.2 财政风险的特点和原因377
13.2.1 财政风险的特点377
13.2.2 财政风险的原因380
13.3 财政风险防范与财政安全383
13.3.1 坚持市场导向383
13.3.2 建构财政应急反应机制383
13.3.3 区别不同层次的财政风险384
13.3.4 财政安全386
13.4 小结387
本章要点387
主要概念388
思考题389
补充部分393
第14章 公共规制393
14.1 公共规制基本理论393
14.1.1 公共规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93
14.1.2 公共规制的存在理由397
14.1.3 公共规制的内涵和分类399
14.2 公共规制效率401
14.2.1 公共规制的制度设计401
14.2.2 公共规制的制度选择404
14.2.3 公共规制的效率分析405
14.3 公共规制主要方式409
14.3.1 公共规制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则409
14.3.2 公共规制的政策工具412
14.3.3 公共规制的新方式414
14.4 公共规制理论在中国的应用415
14.4.1 国外公共规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415
14.4.2 公共规制理论的启示416
14.5 小结417
本章要点417
主要概念418
思考题418
第15章 开放条件下的财政问题419
15.1 国际公共品419
15.1.1 基本内涵420
15.1.2 国际公共品的主要类型421
15.1.3 国际公共品的供给问题423
15.2 国际税收425
15.2.1 国际税收的内涵和本质425
15.2.2 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重复征税426
15.2.3 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427
15.2.4 国际税收协调的路径和趋势430
15.3 关税431
15.3.1 关税的内涵431
15.3.2 关税的发展阶段432
15.3.3 关税的类型433
15.4 小结437
本章要点437
主要概念438
思考题438
第16章 国别财政440
16.1 美国“新经济”以来的税制改革440
16.1.1 “新经济”的由来440
16.1.2 克林顿时代的税制改革442
16.1.3 小布什政府的税制改革445
16.1.4 奥巴马政府的税制改革进展449
16.2 欧盟财政一体化451
16.2.1 财政一体化的理论依据452
16.2.2 欧盟财政一体化的历程回顾452
16.2.3 欧盟财政一体化的内容454
16.2.4 欧盟财政一体化的挑战456
16.3 日本财政政策的新进展457
16.3.1 政策的简要回顾458
16.3.2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460
16.3.3 现阶段日本财政经济政策影响462
16.4 中国财政改革方向464
16.4.1 中国财政改革的依托和始点464
16.4.2 中国财政改革的关键环节465
16.5 小结467
本章要点467
主要概念468
思考题468
参考文献469
术语471
热门推荐
- 3453086.html
- 3755583.html
- 1036715.html
- 2982309.html
- 2203610.html
- 3565975.html
- 3912020.html
- 2119058.html
- 626501.html
- 38287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1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7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4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1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9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1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8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5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