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生保健大辞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养生保健大辞典
  • 丁青艾,伍后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2399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1067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11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养生保健大辞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养生保健基本理论3

人禀五常3

卫气3

元神3

元精3

五气3

五色3

五行3

五脏3

五味阴阳4

五运阴阳4

五藏所主4

天真4

天年4

岁4

岁运4

六腑5

气血5

气化5

气机5

平气5

生气5

阴阳5

阳气6

寿夭6

标本6

津液6

经气6

真气7

营气7

精7

整体观7

病机7

谨守病机7

邪生于阴阳8

阴虚则内热8

阳虚则外寒8

内伤8

正邪8

少火生气8

升降出入8

百病生于气9

灵则气泄9

寒则气收9

五劳所伤9

劳则气耗9

辨证论治9

平治于权衡10

治病求本10

虚则补之10

实则泻之10

治未病10

补脾益胃10

护肾保精10

中医养生学11

阴阳五行学说11

脏腑学说11

性命学说11

天人相应学说11

动形养生学派12

阴阳协调学说12

形神相因论12

固精养生学派12

恒动说13

调气养生学派13

静神养生学派13

药饵养生学派13

食养养生学派13

诸子养生论14

养慎14

本于阴阳14

协调阴阳14

阴平阳秘14

和于术数15

五味所禁15

宝命全形15

谨和五味15

精气流通15

动静适宜16

养形驻颜16

辟谷16

形神共养16

顺应自然16

节制心劳16

清心静神16

气血流畅17

平人17

至人17

圣人17

圣王17

贤人17

真人17

老年医学17

老年学18

老年社会医学18

老龄界限18

衰老18

细胞衰老18

细胞间质衰老18

人的最高寿限19

衰老遗传学说19

衰老自由基学说19

衰老交联学说19

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20

衰老免疫学说20

差误灾难学说20

体细胞突变学说20

老年形态特征20

老年功能特征21

老年运动21

老年睡眠22

老年劳逸22

老年戒烟22

老年饮酒23

老年喝茶23

老年保健营养膳食23

老年病特点23

老年用药23

老年传染病预防24

特异性免疫24

非特异性免疫25

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病25

生命科学25

生物医学工程学25

生物物理学26

生物磁学26

生物力学26

生物热力学26

生物医用材料学27

量子生物学28

全息生物学28

生物伦理学29

生理学29

电生理学29

生理心理学29

血流动力学30

血液流变学30

脑科学31

胚胎医学31

微医学31

病理学32

病理生理学32

遗传病32

医学遗传学32

群体遗传学32

行为遗传学33

肿瘤遗传学34

辐射遗传学34

药理心理学35

医学化学35

激光医学36

法医学36

防护医学37

肿瘤预防学37

职业病学38

优生学38

围产学39

临终关怀学39

医疗气象学40

矿泉医学40

浴疗学40

水文地质学40

宇宙医学40

潜水医学41

航空医学41

航海医学42

社会医学42

医学哲学43

医学数学43

医学生态学44

模糊医学44

行为医学45

部件医学46

二、养生保健人物49

丁其誉49

丁泽周49

丁济万49

丁福保49

于吉49

万全49

子思49

子华子50

王充50

王冰50

王焘50

王珪50

王嘉51

王畿51

王履51

王士雄51

王夫之51

王守仁51

王处51

王祖源52

王怀隐52

王好古52

王叔和52

王清任52

王肯堂52

王执中52

天修子52

石筱山52

尤怡52

仇兆鳌53

方有执53

孔子53

孔伯华53

石泰53

龙遵叙53

冉雪峰53

叶桂54

白玉蟾54

务成昭54

兰茂54

冯曦54

孙不二54

孙文胤54

老聃54

司马承祯55

吕不韦55

朱权55

朱熹55

朱沛文55

朱震亨55

华佗56

伊尹56

危亦林56

伍守阳56

邱处机56

庄周57

刘安57

刘词57

刘勰57

刘一明57

刘知古58

刘完素58

许逊58

苏轼58

苏元郎58

李杲58

李梃59

李珣59

李颙59

李中梓59

李时珍59

李道纯60

李涵虚60

李鹏飞60

严用和60

武之望60

吴瑭60

吴谦60

吴有性61

吴尚先61

闵一得61

汪昂61

汪东亭61

汪绮石61

沈金鳌62

沈嘉澎62

张湛62

张璐62

张三丰62

张从正62

张介宾62

张志聪63

张元素63

张百焘63

张果老63

张映汉63

张松谷63

张仲景63

张寿颐63

张锡纯63

荀况63

柳宗元64

柳华阳64

杨践形64

杨继洲64

赵学敏64

赵献可64

赵避尘65

欧阳修65

罗洪先65

罗钦顺65

忽思慧65

岳甫嘉65

邹铉65

周学霆65

周敦颐66

陈抟66

陈朴66

陈楠66

陈直66

陈实功66

陈自明66

陈司成66

陈复正66

陈修园67

陈致虚67

陈继儒67

陆游67

陆西星67

陆修静67

孟轲67

孟诜68

柯琴68

柯怀经68

胡文焕68

恽树钰68

皇甫谧68

俞琰69

扁鹊69

洪基69

施肩吾69

郑观应69

费伯雄69

袁黄69

钱乙70

徐文弼70

徐大椿70

徐春甫70

高武70

高濂70

高攀龙71

席裕康71

唐宗海71

唐慎微71

陶弘景71

陶素耜71

黄帝71

黄承昊72

曹士珩72

曹庭栋72

曹炳章72

龚居中73

龚廷贤73

淳于意73

葛洪73

韩非73

董德宁74

董仲舒74

喻昌74

彭祖74

彭好古74

智顗74

嵇康75

傅山75

傅仁宇75

傅金铨75

程国彭75

曾慥75

谢观75

蒋维乔76

楼英76

裘庆元76

蒲辅周76

虞抟76

缪希雍77

慧思77

管仲77

巢元方77

谭峭77

颜元77

潘蔚77

憨山78

薛己78

薛雪78

薛道光78

魏伯阳78

戴思恭79

三、养生保健著作83

十问83

七发83

八脉经83

了三得一经83

三天易髓83

三车秘旨83

三论元旨83

三要达道篇84

三洞枢机杂说84

三极至命筌蹄84

三元参赞延寿书84

大丹直指84

大成捷要84

万寿丹书84

万寿仙书84

万历续道藏84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85

千金要方85

千金翼方85

广成子解85

卫生要术85

卫生真诀85

马王堆汉墓帛医书85

马王堆养生气功85

太上修真元章85

太上老君养生诀85

太上洞房内经注86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86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86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86

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86

太平御览86

太平圣惠方86

太平经86

太平经圣君秘旨86

太清调气经86

太清中黄真经87

太清经断谷方87

太清导引养生经87

太清真人络命经87

养小录87

天仙金丹心法87

天仙正理直论87

天隐子养生书88

五福全书88

五厨经气法注88

云光集88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88

内镜88

内功图说88

内外功图说辑要88

日月玄枢论89

四季养生保健89

四季气功健身术89

中山玉柜服气经89

中医养生学89

中医保健食谱89

中国药酒89

中国养生大全89

中国民间推拿术89

中国传统康复医学89

中国民间敷药疗法90

中国古代房事养生学90

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90

中国气功学术发展史90

中国古代养生长寿秘法90

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90

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90

中藏经90

中年卫生90

中药与健关90

中外卫生要旨91

中华简易气功功法精选91

中老年人营养与健康长寿91

长生秘诀91

长寿之道91

长生胎元神用经91

公共营养91

勿药元诠91

气功导引养生92

气功与防治癌症92

乞功康复养生精要92

丹台玉案92

丹经极论92

六妙法门92

六根归道篇92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92

方壶外史92

心传述证录92

古今长寿妙方93

古书隐楼藏书93

古文龙虎上经注93

古文龙虎经注疏93

古仙导引按摩法93

古今男女养生精要93

古今中药外治真传93

古今家庭食疗方法精选93

本草纲目93

本草经集注93

正统道藏94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94

玉溪子丹经指要94

东医宝鉴94

仙佛合宗语录94

外台秘要94

玄真子94

玄机直讲94

玄都道藏95

圣济经95

圣济总录95

老子95

老子想尔注95

老老余编96

老老恒言96

老年生活实用大全96

老年期性问题咨询96

存神固气论96

百病宜忌大全96

西山群仙会真记96

夷门广牍96

达磨祖师胎息经96

列仙传97

吕氏春秋97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97

因是子静坐法97

因是子静坐法续编97

合阴阳97

伍柳仙宗97

名老中医谈养生98

庄子98

论语98

论衡98

安般守意经98

杂疗方99

杂病源流犀烛99

红炉点雪99

赤凤髓99

寿人经99

寿世保元99

寿世传真99

寿世青编99

寿世新编99

寿亲养老新书100

医先100

医说100

医心方100

医学入门100

医学心悟100

医部全录100

医学美容100

医学源流论101

医学衷中参西录101

苏沈良方101

抗衰老妙方101

抗老膏方集解101

李时珍健身长寿医方101

还原篇101

还丹复命篇101

听心斋?问101

针灸大成101

饮食须知101

饮膳正要101

饮食保健与食疗102

饮食与中老年保健102

延龄纂要102

延寿第一绅言102

延年益寿精方选102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102

体疗康复102

体质食疗学102

坐忘论102

删补颐生微论102

妙一斋正印种子篇102

证道秘言103

证道秘书103

启真集103

谷神篇103

冷真集103

鸡蛋食疗方103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103

张氏医通103

张三丰全集103

张三丰先生全集103

灵宝毕法103

灵剑子104

灵剑子导引子午记注104

君房服气养生法104

孟子105

奇经八脉考105

青囊秘录105

枕中记105

事林广记105

环境与健康105

现代老年保健手册105

荀子105

软气功减肥105

明道篇106

性命要旨106

性命圭旨106

鸣鹤余音106

周易106

周易大传106

周易参同契106

周易参同契解107

周易参同契集注107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107

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107

金丹大要107

金丹要诀107

金丹真传107

金丹大成集107

金匮要略107

金仙证论107

金莲正宗记108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108

肺痔病特殊疗养法108

居家宜忌108

实用医疗体育108

实用中医保健108

实用食疗方精选108

补天髓108

补益药治病与健身108

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108

济一子道书109

陆地仙经109

春秋繁露109

类经109

类经附翼109

类修要诀109

药膳食谱集锦109

药酒配方800例109

指道真诠109

轻身辟谷术110

景岳全书110

食色绅言110

食物与治病110

食物补疗大典110

食用菌饮食疗法110

修炼须知110

修道全指110

修养须知110

修真十书110

修真秘旨110

修真秘录110

修真秘要111

修真辨难111

修龄要旨111

修真不死方111

修真精义杂论111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111

保生要录111

保生秘要111

脉望111

重阳全真集112

重阳立教十五论112

胎息经注112

胎息精微论112

养生方112

养生论112

养性篇112

养生四要112

养生必读113

养生至论113

养生要集113

养生秘旨113

养生秘录113

养生肤语113

养生类纂113

养生揽要113

养生导引法113

养生咏元集113

养生辨疑诀113

养生与长寿114

养生益寿百科辞典114

养老奉亲书114

养病庸言114

养性延命录114

洞玄金玉集114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114

举业蓓蕾114

常用养身中药115

美容验方115

神仙传115

神仙食气金柜妙录115

神农本草经115

神隐书115

真诠115

真龙虎九仙经115

真仙直指语录116

泰定养生主论116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116

格致余论116

悟真篇集注116

娱乐康复学116

健美100问116

健身良法站桩116

诸病源候论116

诸真内丹集要116

诸真玄奥集成117

调息法117

调息箴117

家庭按摩指南117

家庭按摩治病与健康117

海琼问道集117

海琼真人语录117

渐悟集117

衰老及老年病117

将摄保命篇117

益寿中草药选解117

离退休干部保健手册118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118

淮南子118

难经118

黄庭经118

黄帝内经118

营养与饮食治疗119

理疗学119

常见药用食物119

常见病实用气功疗法119

常见病症的辨证与食疗119

混俗颐生录119

康复医学入门119

援生四书119

颐身集119

彭祖摄生养性论119

紫庭经119

紫清指玄集119

脾胃论120

道乡集120

道窍谈120

道典论120

道书全集120

道统大成120

道言五种120

道贯真源120

道法会元120

道藏辑要120

道书十二种120

道言浅近说121

道藏精华121

道藏精华录121

道藏续篇初集121

道藏目录详注121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121

普济方121

滋补药酒精萃121

滋补中药保健菜谱121

尊生导养编122

韩非子122

摄生三要122

摄生要录122

摄生集览122

摄生纂录122

摄生消息论122

摄养枕中方122

影印明道藏本122

遗书123

意气功详解123

嵩山太元先生气经123

摩诃止观123

管子123

简明医疗体育手册123

简易家庭按摩与导引术123

醋蛋治百病123

翠虚篇123

静坐法精义123

静功养生的理和法124

慢性病疗养康复手册124

慧命经124

遵生八笺124

颜氏家训124

儒门事亲124

霞外杂俎124

臞仙活人心法124

四、养生保健歌诀、图谱127

入药镜127

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127

上洞心丹经诀127

上清握中诀127

上清太玄九阳图127

上清司命茅君修行指迷诀127

马王堆导引图127

无根树127

无极图127

五叟长寿歌128

太乙金华宗旨128

太乙真人七养诀128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128

太清服气口诀128

长生导引诀128

四气摄生图128

水潮除后患诀128

丹髓歌128

丹砂可学赋128

气法要妙至诀128

心丹歌129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129

石惺斋养心歌129

龙虎还丹诀129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129

四时调摄笺129

仙赋129

乐观鬓不斑诀130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130

百字碑130

百病吟130

节食诀130

至真诀130

存神练气铭130

列仙赋130

动功按摩秘诀130

动静交相养赋130

吕纯阳练功百字诀130

叩齿牙无疾诀130

自贵诀130

闭摩通滞气诀130

行气玉佩铭131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131

庄周气诀解131

孙真人卫生歌131

孙真人养生铭131

孙真人丧明之由诀131

赤松子胎息诀131

形衰守玉关诀132

戒怒歌132

戒肥甘长寿歌132

戒色延年歌132

却妄诀132

却病延年笺132

远游132

远色诀132

运睛除眼翳诀132

还丹歌132

延年秘诀132

延年良箴132

谷神歌132

沁园春132

陈先生丹诀133

阴真君还丹歌注133

纵欲自害诀133

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133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133

抱一函三秘诀133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133

青天歌133

青天歌注释133

金丹四百字133

金液还丹印证图133

服乳长寿诀133

服气饮食所宜歌133

服气饮食杂忌歌134

枕上三字诀134

贵达诀134

保元气七要134

胎息经134

胎息抱一歌134

胎息秘要歌诀135

修养十要135

修真太极混元图135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135

张公百忍歌135

重阳祖师坐忘铭135

临江仙135

浑元一气功图解135

养生颂135

养生诗136

养生大要136

养神气诀136

养生六字经136

破拘诀136

破迷正道歌136

起火得长安诀136

真西山卫生歌136

病室十要卫生歌137

神仙可惜歌137

调息诀137

调理津液歌诀137

洞元子内丹诀137

除烦诀138

寡交诀138

康节先生防病诀138

陶真人养生丹诀138

慎防八损诀138

梦失封金匮诀138

搓涂自美颜诀138

掩耳去头旋诀138

鼓呵消积滞诀138

静坐要诀138

敲爻歌138

凝抱固丹田诀138

摄养三字诀138

五、养生保健格言141

人活一口气141

人老腿先老141

人赖水以养生141

人与天地相应141

人以水谷为本141

人欲劳于形 百病不能成141

人之饮食首重推水141

人之所宝莫于生命141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141

土厚水深 居之不疾141

大汗勿脱衣141

大德必得其寿141

大醉之子必痴 劳倦之子必废141

万物壮老由气盛衰141

久喝茶可轻身换骨141

元气流行者寿141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141

五味浊口使口厉爽141

五味过多则伤五脏142

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142

天气变于上 人物应于下142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142

见素抱朴142

见怪勿大惊142

止怒莫若诗 去忧莫若乐142

少食以安脾142

少寐乃老年之大患142

仁者寿142

心宽出少年142

心底无私天地宽142

心静可以固元气142

心境须恬适 随遇而安苛142

心不为繁事所累 自得清静142

亢则害 承乃制142

以恬愉为务 以自得为功143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143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143

乐而忘忧143

乐观者长寿143

生之来谓之精143

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143

冬炼三九143

齐必变食143

民以食为天143

动则不衰 用则不退143

有余泻之 不足补之143

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143

吐故纳新143

吃饭偏食百病生143

名利败身143

先睡心 后睡眼144

多疑惑病之本144

血气不和 百病乃生144

同姓不婚恶不殖144

安神宜悦乐144

关节酸痛 不雨必风144

志闲而少欲144

运体以却病 体活则病离144

旷以制郁144

男女媾精 万物化生144

男不可无女 女不可无男144

饮食宜杂不宜偏144

饮食有节 脾土不泄144

饮食自倍 脾胃乃伤144

饮食不节 则形累而寿损144

饮酒忌大醉 诸疾自不生144

饭后百步走 能活九十九144

每餐八成饱 保你身体好144

体欲劳于形 百病不能侵144

居必择乡145

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145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145

取乐琴书 颐养神性145

明哲保身145

闻鸡起舞145

非淡泊无以明志145

饱余勿便卧145

服药百裹不如独卧145

肥肉厚酒烂肠之食145

物来顺应 事过宁心145

茶为万病之药145

郁则伤神145

起居见怪不可怪145

夏有真寒 冬有真火145

食当熟嚼145

食无求饱145

食淡精神爽146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146

食能及时 身必无灾146

养生莫如养德146

养心在于凝神146

养性之道 常欲小劳146

海南自古人长寿146

烦恼现前以死譬之146

高者其气寿 下者其气夭146

勇者气行则已146

既来之则安之146

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146

笑一笑 十年少146

笑口常开 青春常在146

积善有功可以延年146

积气以成精 积精以全神147

散步养神147

患生于多欲 祸生于多贪147

遇事不怒147

常疑必为心疾147

怒不可食147

能忍寿亦永147

脑子越用越灵147

智者之养生 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147

清静无为147

病从口入147

酒至三分莫过频147

善养生者必宝其精147

善养生者必先养气147

睡如弓147

睡眠是精力源泉147

静者寿 躁者夭147

歌咏所以养性情147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148

精者身之本148

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148

履困厄者不必忧148

六、气功养生保健法151

气功学151

气功疗法151

气功流派151

二真151

七不151

七伤151

八卦151

九丹151

九守151

九咽丹成152

了152

三元152

三宝152

三候152

三全152

赤龙152

六通152

六神通152

炁152

性命152

性命双修152

炼己153

和合四象153

委身153

丹元153

沐浴153

火候153

权法153

五朝元气153

炼精化气154

动象154

六根震动154

六根不漏154

三家相见154

攒竹五行154

金液还丹154

玉液还丹154

龙虎155

玄牝155

河车155

三车155

小河车155

大河车155

紫河车156

羊车156

牛车156

鹿车156

河车搬运156

进阳火156

退阴符156

精气神157

三十六宫157

三十六物157

山根157

明堂157

中岳157

鼻窍157

精舍157

上下鹊桥157

玄关157

七正之一158

祖窍158

天柱158

丹田158

上丹田158

中丹田158

下丹田158

泥丸158

三寸159

三田159

谷神159

三关159

玉枕关159

夹脊关159

尾闾关159

炼心159

练意159

意守159

真意160

还丹160

止念160

正念160

入静160

入神160

大静160

存神160

内观160

心斋160

入定161

出定161

住定161

内视161

坐忘161

意通161

禅161

定161

虚静161

澄神161

凝神161

攀缘161

观相161

长息161

巽风161

腹式呼吸161

丹田呼吸161

体呼吸162

闭息162

真息162

胎息162

踵息163

喉息163

呼吸四相163

调息相163

食气163

闭气163

导气163

布气163

气通163

听息163

自然盘坐163

单盘膝坐163

双盘膝坐163

仰卧164

侧卧164

站式164

三圆式164

下按式164

伏虎式164

骑马式164

走式164

太极步164

禹步164

虚领顶颈164

垂帘塞兑165

舌抵上腭165

沉肩垂肘165

松颈含胸165

舒腰松腹165

练功要领165

辨证施功165

练养相兼165

意气相随165

心息相依165

准确柔活165

练功反应166

八触166

偏差166

走火166

入魔166

着意166

气冲头166

内气不止166

外动不已166

昏沉166

病态四相166

浮相166

沉相166

宽相166

急相167

心猿意马167

玉柱双垂167

子时167

活子时167

正子时167

活子之初167

活子正象167

活子内气充盈168

静功168

一切禅168

一异法168

一切行禅168

一指头禅168

一心三观法168

一分钟脐密功168

十六字诀法168

八念法169

八不中道法169

八叶莲华观169

八识归元法169

九鼎炼神法169

三一法169

三昧法169

三字吐纳功170

三线放松功170

三洞枢机杂说啄咽炼精法170

于真人胎息法170

大念170

大周天171

大小还丹171

工锤达生法171

口诀周天法171

小周天171

上清法171

久视三丹田171

广成子至道法171

广成子留形长生法172

子午固关元172

子午流注入静法172

五龙蛰法172

五气朝元法172

五音内观五脏法172

五脏横病候导引法173

太清存想法173

太清咽气法173

太清调气法173

太上玉轴咽气法173

太上玉轴转气法173

王子晋吹笙法173

王重阳养寿法173

王说山人服气法173

王子乔人神导引法174

天隐子导引术174

无诤三昧法174

无子候导引法174

无生经导引法174

内养功174

冈田静坐法174

止观法174

中宫直透法175

丹田运转法175

丹田住气法175

丹法参同十九诀175

气法175

气功声法176

气功要妙圣诀调气法176

升阳法176

升观鬓不斑法176

心斋法176

心念病处176

心腹胀候导引法176

火炼法176

六字诀176

六妙法177

六字气诀177

六字真言177

六阳时法177

六合心意内功178

尹真人服元气法178

以乐和阴阳法178

以意引气攻病法178

幻真服内元气诀178

正一服元和正气法178

石淋候导引法178

玉液炼形法178

叫化功178

归一清静法179

申天师服气法179

长生一十六字诀179

长生胎元服气法179

出定调身调息法179

卯酉周天功179

玄真法180

出声调息法180

存思三炁法180

存想五?防疫法180

运功规法180

至游子坐忘法181

吐音导引181

回光返照法181

因是子静坐法181

自由式静坐功181

华山睡功法182

行庭法182

刘思敬坐功182

守窍法182

庄子养神法182

闭气法182

闭气固精法183

观音定183

观鼻法183

医统调气法183

运睛除眼翳法183

苏轼气功术183

苏东坡养生诀184

李奉时服气法184

初入道法184

初服气法184

补脑法184

良方除诸病法185

空松功185

龟鳌行气法185

身体松185

弛缓法185

灵剑子服气法185

张果老先生服气法185

君房服气法185

茅山贤者服气法186

松静功186

青年筑基法186

青龙护骨补髓功186

卧功186

呼吸松186

呼吸静功妙诀186

昙鹰服气法187

性功187

命功187

服日气法187

服月气法187

服三五七九气法187

延陵君炼气法188

采日精法188

采阳补气法188

京黑行炁法188

京黑先生行气法188

河上公养神八法188

法轮自转工夫189

放松功189

胡见素坐功法189

送气法190

炼气法190

类修要诀小周天190

类修要诀调息法190

结跏跌坐功190

真气运行法190

逍遥子升观法191

逍遥子意运法191

修内丹法秘诀191

修真旨要服气法191

调息法191

诱导功191

消渴候导引法192

九字诀功192

检时含景补泻图192

黄帝内视法192

虚静功192

虚实静功193

虚劳少气候导引法193

虚劳赢瘦候养生方193

望月观星法193

涵养本源法193

郭沫若静坐法193

超觉静坐法194

彭祖导引法194

循经导引法194

循经贯气法194

顿法194

渐法194

喝气功194

强壮功195

瑜伽术195

瑜伽减肥法195

睡功秘宗195

塑锁梳法196

意气功196

痰饮候导引法196

腹部松196

静呼吸功法196

静休意灌功196

静练内丹功197

精滑引气法197

墨子行气法197

默想法197

凝神入气穴197

藤田静坐法197

瞿上辅炼魂魄197

动功197

十八罗汉手197

七漱玉泉法198

八段锦198

九载功198

九鬼拔马刀198

大调手198

大便不通导引法199

大小便难候导引法199

大雁六字功199

下摩生门199

口功199

小便数候导引法199

上气候导引法199

山图折脚199

山泽通气法200

子英捕鱼200

子主披发鼓琴200

马自然醉卧霅溪200

马丹阳周天火候法200

太极功200

太极十三式200

太素经摩面法200

开关法200

五禽戏200

五禽戏第一法200

五禽戏第二法201

开郁法201

开胁法201

韦驮献杵201

止泻法201

水泻导引法201

风虚劳候导引法201

风湿痹候导引法201

分行式导引202

手功202

手朝三元202

气逆治法202

气功慢跑202

气归丹田法202

气功健身操202

气功保健操203

心病导引203

飞鹰功203

尹清和安寝法203

邛疏寝石203

邗子入山寻大203

东方朔置帻官舍203

四段锦203

龙行气法203

叩齿集神203

甩手204

白发候导引法204

闪挫治法204

玄鉴导引法204

宁先生导引法204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205

头面功205

圣济导引按跷205

老人导引法205

耳功205

合行式导引205

妇女保健功205

行功206

许碏插花满头206

许旌阳飞剑斩妖206

导引却病养生法206

赤松子导引法206

戒烟功207

却病延年二十势207

祛病强身功207

形神压气功207

寿人经导引功207

寿世青编导引十六条208

抖手功208

坐功十段208

沈钧儒健身法208

床上十段炼丹功208

易筋经209

固精法209

虎步功209

肾病候导引法209

和气功209

练功十八法209

肩臂功209

胸胁功210

明耳目诀210

泄风法210

起脾法210

按摩补五脏法210

虾蟆行气法210

卧式按摩导引功210

保健功210

洞视起居安眠法211

养生十六宜211

养身秘法脚棍功211

真人常居法211

晃海按摩法211

容成公静守谷神211

益寿功212

理瀹骈文导引法212

虚劳阴痛候导引法212

蛇行气法212

颈稚病防治导引功212

雁行气法213

减肥功213

婆罗门导引十二法213

揉胃解痉功213

提肛疗痔法213

遗精导引法213

脾胃治法213

傅仁宇动功六字延寿法213

遍身疼痛治法214

强腰六步功214

腰部功214

腰痛不得俯仰候导引法214

意念按摩功214

腹部功215

鼻齿功215

鹜行气215

操腹九冲图215

钱篮观井215

擦肾腧穴法215

擦面美颜诀215

擦涌泉穴法215

魏伯阳谈道215

动静结合功216

二便不通功法216

十二段锦216

十二段锦坐式216

七星北斗功216

八卦疗目功217

九子长寿功217

九转炼丹功217

三元功217

大法导引法217

三洞枢机杂说十二般导引法217

千岁沙门七气诀218

女丹功218

马山气功218

太极气功219

太极内功219

太极尺气功219

太极经栉发功219

太极气功十八式219

太极玄门周天功220

太阳功220

太阳宗火龙功220

太清调气服气法220

气功棒操220

气功运目法220

专闭御景法221

内功运气法221

内劲站桩功221

中风治法221

中脉行功运气法222

书法气功222

水潮除后患法222

丹鹤气功222

风呼吸法快步行功222

月亮功223

心功223

六合功223

引颈咽气法223

龙游功223

白云子导引法223

丘长春动静两功法224

司马承祯导引存想224

动练外丹功224

动静养气明目功224

老君导引法225

吕功成导引法225

回春功225

自然吞纳功225

自在气功心法六字诀225

导引固精法226

导引养生功226

苏东坡健身功226

肝功226

龟蛇气功227

阴阳回春功227

防治癌症功法227

张果老抽添火候227

肾功227

采气功227

洗髓金经228

空劲气功228

陈家门气功228

降心火功228

咽气功228

肺功229

养气功229

养生十三则229

养生益寿功229

逍遥子托踏法229

逍遥子运睛法229

逍遥子掩耳法229

逍遥子搓涂法229

健身桩功229

修持功230

修真功230

降压功230

排石功230

掩耳去头旋法230

乾坤术230

乾坤桩231

旋转乾坤231

昆仑气功231

虚明功231

眼功231

眼目症治法231

铜钟功231

混元丹功232

混元一炁功232

密宗第三桩232

森林气功232

脾胃功233

禅观法233

聚气鸿寿功233

腰背疼痛症治法233

癓瘕候导引法233

精源气功233

慧功233

薛道光摩踵法234

魏伯阳破风法234

蟾游功234

静动气功234

大雁气功234

气动功235

自发动功235

自发五禽戏动功235

自控疗法235

灵子术235

松动大象功236

点穴自发动功236

鹤翔桩236

一指禅功236

十二手点穴气功236

七心活气功237

八卦式内养功237

八卦掌内功237

开合功237

少林气功搭指通经法237

出帕气功238

红砂手238

运气外发功238

拍打功238

拍打气功239

武当三皇功239

轻功239

点打行气功239

砖功240

峨嵋十二桩240

峨嵋筑基功240

铁砂掌240

铁档功240

梅花四段太阳功241

揉中法241

七、推拿养生保健法245

推拿疗法245

推拿治疗基本原理245

推拿治疗原则245

推拿基本治法245

推拿养生保健作用245

推拿疗法适应证245

推拿疗法禁忌245

医疗推拿245

保健推拿246

被动推拿246

自我按摩246

器械按摩246

推拿手法246

推拿手法要求246

摩擦类手法246

摩法246

擦法247

推法247

搓法247

抚法248

拂法248

拭法248

分法248

合法248

运法248

摸法249

刮法249

梳法249

抄法249

捋法250

搔法250

直推法250

挤压类手法250

挤法250

按法250

提法251

拿法251

捏法251

抓法252

握法252

捻法252

拧法252

扯法252

拨法252

迭法253

绰法253

扭法253

理法253

揪法253

揪皮法254

撸法254

挪法254

勒法254

提拿法254

弹拨法254

踩法255

摆动类手法255

?法255

揉法255

抓推法256

对插法256

振动类手法256

振法256

叩法256

打法256

抖法257

颤法257

劈法257

敲法257

击法258

捶法258

拍法258

扬法258

贯法258

啄法259

总收法259

牵抖法259

运动关节类手法259

伸法259

屈法259

摇法260

扳法260

背法260

晃法260

抱法260

旋转法261

曲扳法261

分阴阳法261

开天门法261

运耳部法261

掩耳法261

刮眉法262

夹鼻法262

运鼻部法262

摇颈项法262

垫枕法262

捏脊法262

提拿肩井法262

抬肩法263

拿捏双腋法263

双捶肩背法263

肩关节屈伸法263

肘窝卡法263

肘关节拔伸法263

腕关节分推法263

对掌颤腕部法263

抖腕法264

腕关节牵引法264

拔指法264

怀中抱月法264

扩胸法264

托胃法264

卷腰法264

横搓命门法264

勾尾法265

抓臀法265

髋关节摇法265

伸膝蹬空法265

踝关节摇法265

点穴疗法265

点法265

戳法266

掐法266

切法266

扪法266

皮肤点打法266

点按百会穴法266

点揉太阳穴法266

掐捏人中法267

按揉喉结法267

点按天宗穴法267

点按章门穴法267

抚背法267

压脊法268

背部循压法268

掐捏指(趾)法268

掐揉涌泉法268

自我保健按摩疗法268

浴面268

梳发269

摩目269

擦鼻269

鸣天鼓269

擦耳窍269

叩齿269

搅舌269

运顶269

擦后颈269

揉胸胁269

摩腹269

揉肚脐269

擦丹田269

浴腰269

摩肾堂270

兜肾囊270

捏四肢270

托天270

动膏育270

开弓270

握固270

提腿270

转膝270

擦足心270

老子按摩法270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271

太清治身法272

分行外功法272

周天按摩法272

养生保健十六宜272

延年九转法273

五脏按摩功273

叩击穴位步行法273

壮腰健肾功273

拍击脏腑法273

经络按摩法274

全身湿冷按摩法274

穴位点揉按摩美容法274

益肾防衰按摩法274

健脾益胃按摩法274

房中养生按摩法275

头颈保健按摩法275

头面按摩健脑法275

输穴按摩健脑法275

消除疲劳头保健操276

七敲按摩健脑法276

神明功276

健面功276

修面功276

搓涂驻颜功276

五官修练功276

面部按摩功276

明目功276

健目功276

浴眼法277

益视操277

健鼻功277

健耳功277

健舌功277

坚齿功277

胸部按摩保健法278

女性胸部健美按摩法278

拍背助咳法278

砸腹背法278

腹部保健按摩法278

纯阳子兜肾法278

美手自我按摩278

足穴按摩法278

推拿治疗失眠法279

推拿治疗半身不遂法279

推拿治疗头痛法279

推拿治疗高血压病法279

推拿治疗冠心病280

心悸推拿法280

慢性低血压症推拿法280

昏厥按压抢救术280

推拿治疗眩晕法280

按摩劳宫消除疲劳法280

斑秃按摩法280

减少皱纹按摩法280

按摩治面瘫法280

按摩防治近视法280

推拿治疗老花眼法280

太阳镜综合征按摩法281

睑下垂指压法281

按摩防治过敏性鼻炎法281

按摩防治肥胖症法281

推拿治疗糖尿病法281

慢性胆囊炎推拿法281

按摩止呃逆法281

推拿治疗呕吐法281

推拿治疗胃下垂法281

止腹痛推拿法282

推拿治疗肠梗阻282

慢性泻泄推拿法282

推拿治便秘法282

脱肛按摩法282

防治感冒经穴按摩法282

推拿治疗哮喘法282

推拿治疗阳萎法282

推拿治疗遗精法282

推拿治疗遗尿法283

痛经推拿法283

推拿治疗尿潴留283

前列腺肥大自我按摩法283

点穴治疗乳痈法283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按摩法283

推拿治疗落枕283

颈椎病按摩法283

推拿防治肩周炎法283

推拿治疗网球肘法284

腕部伤筋按摩法284

手指伤筋推拿法284

准拿治疗坐骨神经痛法284

膝痛按摩法284

膝风摩涌泉法284

防治小腿肌痉挛推拿法284

踝关节扭伤按摩法284

按摩止足跟痛法284

八、针灸养生保健法287

针灸选穴原则287

针灸配穴法287

针灸与免疫287

针灸与抗衰老287

经络学说287

经络287

经脉287

经脉流注288

手太阴肺经288

手阳明大肠经288

足阳明胃经288

足太阴脾经288

手少阴心经288

手太阳小肠经288

足太阳膀胱经288

足少阴肾经289

手厥阴心包经289

手少阳三焦经289

足少阳胆经289

足厥阴肝经289

奇经八脉289

督脉290

任脉290

冲脉290

带脉290

阳跷脉290

阴跷脉290

阳维脉290

阴维脉290

十二经别290

络脉290

十二经筋291

十二皮部291

输穴291

经外奇穴291

阿是穴291

五输穴291

原穴291

络穴292

郄穴292

募穴292

八会穴292

八脉交会穴292

输穴治疗作用292

输穴定位法292

人中293

三阴交293

下关293

下巨虚293

大杼293

大肠俞293

大椎293

上巨虚293

小海293

天柱293

天枢293

太冲294

太阳294

太溪294

丰隆294

中脘294

中府294

日月294

内关294

气海294

气海俞295

风门295

风池295

风府295

公孙295

少海295

心俞295

尺泽295

孔最295

四白296

四神聪296

申脉296

印堂296

外关296

丘墟296

归来296

头维296

百会296

至阴296

列缺296

地仓297

地机297

曲池297

曲泉297

光明297

合谷297

后溪297

关元297

关元俞298

劳宫298

足三里298

身柱298

迎香298

肝俞298

阳陵泉298

阴陵泉298

环跳298

肾俞299

昆仑299

委中299

郄门299

京骨299

肩贞299

肩髃299

肩髎299

承山299

胃俞299

肺俞299

复溜300

秩边300

殷门300

神门300

悬钟300

梁门300

章门300

期门300

颊车300

厥阴俞300

睛明300

照海301

脾俞301

隔俞301

腰阳关301

犊鼻301

涌泉301

膏育俞301

膻中301

攒竹301

针刺疗法301

针刺前淮备302

进针法302

针刺角度302

针刺深度302

针感302

行针302

针刺补泻法303

留针303

出针303

养生保健针刺特点303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303

针刺禁忌303

毫针疗法303

芒针疗法303

电针疗法304

温针疗法304

火针疗法304

过梁针法304

蜡针疗法305

水针疗法305

空针疗法305

巨针疗法305

鍉针疗法305

陶针疗法305

微波针疗法306

激光针疗法306

神经刺激疗法306

冷针冷灸疗法306

指针疗法306

三棱针疗法306

点刺疗法307

砭镰疗法307

挑针疗法307

割治疗法307

蜂针疗法307

皮内针疗法307

皮肤针疗法308

头针疗法308

面针疗法308

鼻针疗法308

颈针疗法308

眼针疗法309

人中针疗法309

口针疗法309

舌针疗法309

脊针疗法309

腹针疗法309

手针疗法309

足针疗法310

腕踝针疗法310

灸法310

保健灸310

保健灸方法310

保健灸作用311

施灸禁忌311

艾炷灸311

艾卷灸311

雷火神针疗法311

太乙针灸疗法311

着肤灸312

温针灸312

温盒灸312

温筒灸312

温杯灸312

灯火灸312

药捻灸312

药锭灸313

黄蜡灸313

桃枝灸313

桑枝灸313

硫黄灸313

铺灸313

艾蒸气灸313

苇管器灸313

电子温针灸313

电热灸313

药熏蒸气灸314

隔物灸314

隔姜灸314

隔蒜灸314

隔盐灸314

隔附子灸314

隔葱灸314

药饼灸疗法315

隔胡椒饼灸315

隔木香饼灸315

隔商陆饼灸315

隔苍术灸315

隔陈皮灸315

隔甘遂灸315

隔徐长卿灸315

媾桃树皮灸315

隔巴豆灸315

隔矾灸315

隔蟾灸316

隔鸡子灸316

隔苦瓠灸316

隔槟榔灸316

隔蓖麻仁灸316

隔厚朴灸316

隔麻黄灸316

敷灸316

斑蝥灸316

毛茛灸316

白芥子灸316

蒜泥灸317

葱白灸317

鸦胆子仁灸317

蓖麻仁灸317

甘遂灸317

威灵仙灸317

旱莲草灸317

耳针疗法317

耳针疗法选穴原则317

耳穴317

耳中317

耳尖317

肝阳318

肝点318

肾点318

直肠点318

耳针疗法种类318

耳穴针刺法318

耳穴药物注射法318

耳穴艾灸法318

耳穴贴膏法318

耳穴磁疗318

耳穴电针法319

耳穴压丸法319

耳穴埋针法319

耳穴放血法319

拔罐疗法319

拔罐方法和种类319

拔罐适应范围和注意点319

走罐疗法320

刺络拔罐疗法320

刀扎火罐疗法320

穴位埋线疗法320

穴位贴敷法320

穴位电极疗法320

穴位直流电药离子导入疗法320

针刺预防感冒321

针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321

针刺预防细菌性痢疾及肠炎321

针刺预防复发性扁桃体炎321

刺络泻邪法321

针刺预防冠心病321

针刺强壮法321

梅花针预防感冒321

长寿灸法321

体质虚弱灸法321

慢性病灸法321

小儿保健身柱灸321

青少年保健三阴交灸321

青少年保健风门灸322

中老年保健灸322

炼脐法322

熏脐法322

蒸脐法322

温脐种子灸322

耳针预防疟疾法322

九、环境养生保健法325

环境325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325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325

环境差异对人体的影响325

环境养生保健作用325

环境养生学325

自然环境养生法325

社会环境养生法325

家庭环境养生法326

最佳地理环境326

地理环境与养生保健326

地形与健康326

生态系统326

生态平衡326

环境污染326

有机污染物327

环境自净作用327

饮水卫生法327

饮用水327

五水所327

水质污染327

选择水源327

水质鉴别327

防止水质污染328

饮水净化328

饮水消毒328

空气与健康328

空气组成328

新鲜空气328

空气负离子328

氮氧化物328

氧气329

粉尘329

大气污染329

大气生物污染329

二氧化碳329

烟尘330

气温与健康330

气压与健康330

湿度与健康330

气味与健康330

空气净毒法330

烟熏净毒330

熏蒸净毒330

气雾净毒330

噪声与健康331

绿化环境331

城镇绿化331

宅旁绿化331

庭院绿化331

天面绿化331

垂直绿化332

森林332

植物吸尘作用332

植物杀菌素332

光合作用332

异养生物332

自养生物333

有毒植物333

次生物质333

叶绿素333

叶绿体333

生物碱333

热容量333

森林覆盖率333

植被333

萜类化合物334

花色素334

花粉334

植物群落334

植物呼吸作用334

热带雨林334

针叶林334

落叶阔叶林334

常绿阔叶林335

森林疗法335

森林静止法335

森林动静结合法335

森林漫步法335

森林浴335

居住地域335

居处地高低336

风水336

居室朝向336

居室明暗336

居室高低336

居室通风337

居室内温度337

居室内湿度337

居室内色彩337

室内布置338

室内清洁卫生338

生活环境与健康338

环境卫生338

住宅清洁338

城镇清洁338

灭虫除害338

环卫除害338

个人卫生339

口腔卫生339

手足卫生339

皮肤卫生339

毛发卫生339

十大功芳339

大叶黄杨339

大绣球花339

大血藤340

山茱萸340

山楂树340

龙须藤340

肉桂树340

女贞树340

无花果树341

凤尾兰341

木芙蓉341

广玉兰341

木瓜树341

木棉花342

无患子342

石榴树342

石楠342

玉兰树342

夹竹桃343

柏树343

杏树343

红枫343

李树343

合欢树343

苏铁344

杜仲树344

杨梅树344

连翘树344

金柑树345

罗汉松345

侧柏345

垂柳345

珊瑚树345

南天竹345

郁李树346

阳桃346

金丝桃346

枇杷树346

柑桔树346

厚皮香347

柿树347

桂树347

桃树347

梅树348

银杏树348

棕榈348

榆树348

山樱花348

文竹349

孝顺竹349

金银花349

凌霄349

紫藤349

葡萄树349

满山红350

满山白350

樱桃树350

十、起居养生保健法353

起居353

起居养生保健法353

起居调摄353

生命节律353

生物钟学说353

生活规律353

生活习惯353

作息时间353

起居有常353

早睡早起354

晚睡晚起354

劳动354

劳动养生法354

劳动养生保健作用354

劳动养生保健原则354

力量性劳动354

技巧性劳动354

综合性劳动355

不妄作劳355

休息355

言谈意守355

省言355

食不语355

劳逸结合355

过劳伤人355

过逸伤人355

避风如避箭356

切勿久坐356

切勿久卧356

切勿久立356

切勿久行356

切勿久视356

睡眠356

睡眠习惯356

睡眠方位357

睡眠姿势357

多梦357

寝不尸358

寝不言358

卧不覆首358

勿露卧当风358

觉不厌伸358

胃不和则卧不安358

午睡358

床359

枕359

洗漱养生法359

梳头359

洗脸359

刷牙359

叩齿359

漱口360

盥手360

洗足360

衣着养生法360

衣服脱着360

服装宽紧360

服装衣料361

戴帽361

穿鞋361

大便习惯361

大便通畅361

饮食通便361

排尿362

便势362

小便勿努362

十一、四季养生保健法365

四季养生保健法365

四时阴阳365

四时八正365

各有收受365

虚邪贼风365

谨候气宜366

春夏养阳366

秋冬养阴366

季节饮食调理法366

四季与心理366

睡眠四时调摄366

四时颐养导引法367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势367

补肝脏导引势367

补心脏导引势367

补脾脏导引势367

补肺脏导引势367

补肾脏导引势368

发陈368

春捂368

春季精神调养368

春季饮食调理368

春季起居调养368

蕃秀368

夏季精神调养368

夏季饮食调理368

夏季起居调养368

容平369

秋冻369

秋季精神调养369

秋季饮食调理369

秋季起居调养369

闭藏369

冬季精神调养369

冬季饮食调理369

冬季起居调养369

十二、房事养生保健法373

男性生殖器373

女性生殖器373

乳房373

阴茎374

阴道374

阴毛374

睾丸374

精子374

精液375

天癸375

房事375

房中术375

性欲376

性反应周期376

女子五至377

男子三至377

五征377

五欲377

五音377

十动377

十修377

七损八益377

性养生保健378

结婚年龄378

生育年龄379

欲不可早379

欲不可绝379

性生活卫生380

入房有禁380

合房有术381

行房时间381

房事频率381

避孕381

节欲保精382

人到中年防肾亏382

上士别床382

手淫382

手淫戒除法382

青春期性心理卫生383

婚前检查383

新婚蜜月性生活383

月经期性生活384

妊娠期性生活384

哺乳期性生活385

老年夫妇性生活385

阳痿385

早泄386

性冷淡386

性交疼痛387

不孕症387

性欲倒错387

隐睾症388

遗精388

阳强388

缩阴388

血精388

不射精389

精浊389

房劳伤389

阴冷389

梦交389

阴痒390

撞红390

阴吹390

十三、心理养生保健法393

心理学393

心理393

感觉393

知觉393

思维393

智能394

人品394

人格394

人格与疾病394

人生观395

生死观395

个性395

性格396

气质396

德396

道德396

修养397

美德397

素质397

恶行397

心境397

情感398

情绪398

激情398

应激398

心理健康398

心理压力399

心理反应399

心理防御机制399

心理沟通399

心理保护400

心理效应400

心理常态400

心理变态400

心理调节401

心理应对401

心理测验401

心理应激402

心理冲突402

心理障碍402

心理诊断402

心理危机402

心理动力学模型402

生物医学模式403

生物-心理-社会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