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第5卷 清代 上 公元1644至1840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第5卷 清代 上 公元1644至1840年
  • 马镛著;李国钧,王炳照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2864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第5卷 清代 上 公元1644至184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卷导言1

第七编 清代教育制度(上)11

第一章 清代的文教政策11

第一节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和措施11

第二节 文教政策13

一、崇儒重道,确定共同的行为规范14

二、对汉族士子笼络、压制并用19

三、科举与学校紧密结合,以科举调控学校22

四、提高官学地位,调控非官办学校23

第三节 教育管理体制25

第二章 清代的国子监29

第一节 国子监发展概况30

一、顺治至雍正中基本规制的建立30

二、雍正中至乾隆规制的完善与兴衰37

第二节 国子监管理体制45

一、管理监事大臣的设立45

二、国子监的机构和编制48

三、国子监的后勤管理52

第三节 教官54

一、教官的选任54

二、教官的待遇57

三、教官的考核59

四、教官的升迁60

第四节 国子监生62

一、国子监生的来源62

二、国子监生的出路69

第五节 教学和考课72

一、教学形式73

二、考课形式74

三、教学管理77

第六节 算学馆与天文生的培养79

一、算学馆设立的背景80

二、算学馆的创设及其管理体制81

三、算学馆的教学83

四、天文生的培养85

第七节 国子监的留学生教育87

一、俄罗斯学馆88

二、琉球学馆88

第三章 满族官学92

第一节 八旗官学93

一、八旗官学的行政管理95

二、八旗官学的教官96

三、八旗官学的教学99

四、八旗官学生的待遇和出路102

第二节 宗学与觉罗学102

一、宗学102

二、觉罗学106

第三节 景山官学与咸安宫官学108

一、景山官学108

二、咸安宫官学109

一、世职幼学112

第四节 世职幼学及其他满族官学112

二、清文学113

三、盛京八旗官学115

四、盛京宗学、觉罗学116

五、陵园官学117

六、军队官学117

七、满族义学118

八、边远地区设学120

九、热河官学120

十、满族官学的利弊121

第四章 清代的地方官学126

第一节 府州县学的建制和发展127

一、府州县学的建制128

二、府州县学的学额131

三、府州县学与国子监和科举考试的衔接133

第二节 学政与教官管理135

一、学政管理135

二、教官管理142

第三节 学规与生员管理148

一、生员的身份限制148

二、生员的组织管理与特殊待遇149

三、生员的学规与禁令153

四、举报优劣之制160

五、生员管理制度的问题162

第四节 课程与教材163

一、课程安排163

二、教材的规定和颁发165

第五节 地方官学的考试167

一、童试167

二、季考月课169

三、岁科考试171

四、拔贡与扰贡的考试176

五、武生童的考试177

第六节 旗学、卫学、商学与苗学179

一、旗学180

二、卫学184

三、商学186

四、苗学189

第七节 学田与学租193

一、清代各省学田、租银统计194

二、学田、租银的管理和发放197

第五章 清代的书院教育201

第一节 清代书院政策与官学化的发展202

第二节 书院的类型和教学特点211

一、理学书院212

二、博习经史词章的书院217

三、考课式书院224

四、书院教学基本形式与特点229

第三节 书院的内部管理233

一、书院的组织结构233

二、山长的选聘与待遇236

三、书院的学生管理238

四、书院的经费来源和管理245

一、书院藏书259

第四节 书院的藏书与刻书259

二、书院刻书264

第六章 清代的蒙学与社会教育273

第一节 蒙学的类型274

一、社学275

二、义学276

三、私塾287

第二节 蒙学的课程与教材288

一、蒙学的职能289

二、蒙学的课程与教材290

三、蒙学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利弊302

第三节 蒙学的教学法306

一、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法306

二、道德教育法319

三、一些重视儿童特点的教学观323

第四节 社会教育330

一、清代社会教育政策的发展330

二、乡约教育的实施332

三、其他社会教育形式336

一、仿照明制,建立科举制度340

第一节 清代科举考试政策与制度的发展340

第七章 清代的科举考试340

二、慎重科目,加强考试制度建设343

三、崇实黜虚,选拔真才346

第二节 乡会试的考生与考官349

一、乡会试考生的资格和报考349

二、乡会试正副考官的选任350

三、乡会试同考官的选任353

四、对考官的考试355

五、乡会试的执事官员357

一、严禁夤缘诸弊的禁令359

第三节 乡会试的考场规制359

二、回避制度361

三、对士子的识认和搜检365

四、入场后的规则370

五、对入场人员及物品的检查373

第四节 乡会试的考法和录取376

一、乡会试的内容与变化376

二、命题规则380

三、外帘试卷处理规则382

四、内帘阅卷规则385

五、录取名额的分配规则390

六、复试与磨勘规则402

第五节 殿试与朝考407

一、殿试407

二、朝考412

第六节 武举与制科414

一、武科414

二、制科419

第七节 八旗宗室科举与翻译科423

一、八旗宗室科举423

二、翻译科考试425

第八节 对落第举人的使用428

一、明通榜428

二、中正榜429

三、誊录榜430

四、大挑举人430

第九节 清代科举制的弊病与改革431

一、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433

二、清代科举制度的改革438

本卷结束语443

主要参考文献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