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社会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启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76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学(学科: 高等学校) 农村社会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村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1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4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6
(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8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
(一)中外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11
(二)农村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3
(三)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17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8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18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20
四、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23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和原则24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6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29
第二讲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31
一、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调查实践与理论31
(一)毛泽东的社会调查实践32
(二)毛泽东社会调查的主要理论和思想33
二、新中国成立前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35
(一)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理论36
(二)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38
(三)乡村建设派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50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59
第三讲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61
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61
(一)农民的含义61
(二)农民的特征65
二、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67
(一)新中国成立前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68
(二)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69
(三)转型时期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和改革的推动力量70
(四)迎接WTO挑战的主力军72
三、农民的社会化72
(一)农民的社会化73
(二)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因素74
四、农民的现代化78
(一)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78
(二)传统农民的心理群像82
(三)农民观念现代化的内容84
(四)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87
第四讲 农村家庭与家族90
一、家庭90
(一)家庭的起源与发展90
(二)家庭的类型93
二、农村家庭95
(一)农村家庭的特点95
(二)农村家庭的功能97
(三)农村家庭的变迁100
三、农村家族103
(一)农村家族概述103
(二)农村家族的演变106
(三)当代农村家族复活的主要特点108
(四)农村家族复活的趋势109
(五)当代农村家族的功能112
第五讲 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120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120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概念120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22
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124
(一)农村的政治与行政组织125
(二)农村的生产与经济组织128
(三)农村教育与文化组织134
三、村民自治组织138
(一)村民委员会139
(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141
四、市场经济与农村组织制度创新143
(一)农村合作与服务组织的形式144
(二)股份合作制形式145
第六讲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150
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概述150
(一)农村居民社会生活与生活方式的含义150
(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53
(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评价与量度155
(四)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159
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160
(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160
(二)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163
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167
(一)农村居民的劳动方式167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169
(三)农村居民的交往方式171
(四)农村居民的婚丧嫁娶方式172
(五)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方式175
四、中国农村的村落文化17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78
(二)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长期存在的原因181
(三)中国农村村落文化的变迁186
第七讲 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189
一、农村社会分化及其原因189
(一)农村社会分层的原因190
(二)农村社会分化的特点193
二、农村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197
(一)社会分层的理论197
(二)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202
三、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205
(一)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研究205
(二)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209
四、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与分层的意义211
(一)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意义211
(二)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意义215
第八讲 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219
一、土地与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19
(一)土地的特性219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21
二、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的功能223
(一)土地制度的内容223
(二)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225
(三)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功能227
三、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228
(一)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228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230
四、我国目前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235
(一)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236
(二)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237
(三)限制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237
(四)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感238
(五)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238
(六)土地管理与控制放松239
五、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239
(一)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240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242
(三)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243
第九讲 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248
一、农村人口248
(一)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49
(二)中国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253
(三)中国农村人口的性别构成255
(四)农村人口的分布257
二、农村人口问题259
(一)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59
(二)农村人口问题262
(三)与农村人口问题相关的其他社会问题266
(四)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67
三、农村人口城镇化271
(一)城镇化的含义271
(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74
(三)农村人口城镇化的现状277
(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281
第十讲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286
一、新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287
(一)转移规模不断扩大288
(二)转移的半径不断扩展288
(三)转移方式多元化289
(四)转移的程度不充分、不彻底289
(五)转移的周期越来越长289
(六)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290
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原因290
(一)社会工业化的需要290
(二)城市化水平滞后291
(三)农业比较利益低292
(四)生产要素市场流动的必然产物293
(五)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293
(六)农民转变身份的需求294
(七)农民“职业意识”萌生的结果294
三、对民工潮的评价295
(一)民工潮的积极作用296
(二)民工潮的消极影响301
(三)正确看待民工潮304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306
(一)转变劳动力是包袱的观念307
(二)发展精细农业,提高土地利用价值308
(三)鼓励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309
(四)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310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11
(六)扩大对外劳务输出311
(七)进行户籍制度的创新312
(八)完善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313
五、农民工权益保护314
(一)农民工的物质权益受损及其保护315
(二)市民对农民工的歧视问题319
第十一讲 农民技术教育324
一、农民技术教育概述325
二、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328
(一)农民技术教育的广泛性328
(二)农民技术教育的实用性328
(三)农民技术教育的实践性329
(四)农民技术教育的区域性329
(五)农民技术教育的时效性330
(六)农民技术教育的现场性330
(七)农民技术教育的灵活性331
(八)农民技术教育的服务性331
(九)农民技术教育的专业性331
(十)农民技术教育的持续性332
三、我国农民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332
(一)历史概况333
(二)主要形式33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340
四、农民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44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民技术教育的要求344
(二)农民技术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346
(三)农民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思路347
(四)优化农民技术教育的主要措施349
第十二讲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354
一、农村社会保障概述354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明显滞后354
(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356
(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内容358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60
(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360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建设情况363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364
(四)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66
(五)发展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几点建议367
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69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369
(二)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现状369
(三)对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功能评价372
(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状况的建议373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375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必要性375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378
(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380
(四)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381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改革思路384
第十三讲 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385
一、社会秩序与农村社会秩序385
(一)社会秩序的概念385
(二)社会秩序的类型387
(三)传统农村社会秩序的构成要素389
(四)当前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因素392
二、社会控制概述394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394
(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396
(三)社会控制的结构和类型398
(四)社会控制的手段和过程400
三、农村社会控制405
(一)农村社会控制的含义405
(二)农村社会控制的原则与特征406
(三)农村社会控制的机制409
第十四讲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13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413
(一)环境的含义414
(二)生态环境与环境伦理学415
(三)环境社会学420
(四)环境科学名著及活动422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427
(一)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427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432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442
(一)生态环境的保护442
(二)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445
热门推荐
- 2894845.html
- 1332319.html
- 2351121.html
- 3721399.html
- 1844049.html
- 2546097.html
- 2853259.html
- 3658153.html
- 929453.html
- 1437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1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4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0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2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6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5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