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编;赵仲邑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113·51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写在前面1
第一单元1
文选:1
左传1
子鱼论战1
南冠楚囚4
祁奚荐贤6
以不贪为宝8
子产不毁乡校9
战国策11
画蛇添足11
狐假虎威12
触龙说赵太后13
鹬蚌相争19
基础知识:20
工具书的使用20
一、古代汉语工具书的种类20
二、怎样使用工具书22
三、几本常用的工具书简介27
(一)字典、辞典27
(二)类书、书目、索引41
学习提示45
习题一45
论语47
文选:47
第二单元4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8
颜渊季路侍48
子之武城49
子路从而后50
孟子52
拔苗助长53
学齐语53
攘鸡54
妄求富贵55
奕秋57
战于郎59
礼记59
苛政猛于虎61
教学相长62
基础知识:63
文字63
一、六书64
二、字形和字义的联系67
(一)耳部68
(二)欠部68
(三)又部,攴(攵)部68
(四)止部,辵(辶)部,彳部69
(五)贝部70
(六)示部71
三、古今字71
四、繁简字75
五、假借字79
六、异体字及其他83
学习提示85
习题二86
第三单元87
文选:87
荀子87
劝学(节选)87
天论(节选)95
韩非子103
卞和献宝104
买椟还珠105
郑人买履106
画犬马最难106
嗜鱼不受鱼107
守株待兔108
基础知识:109
词汇109
(一)词汇的发展109
(二)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110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20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127
学习提示132
习题三133
文选:135
庄子135
第四单元135
庖丁解牛136
埳井之蛙139
运斤成风141
涸辙之鲋142
列子143
小儿辩日144
薛谭学讴144
吕氏春秋145
察今(节选)146
察传149
基础知识:153
代词153
(一)代词的性质156
(二)代词的作用157
(三)人称代词157
甲、类别157
乙、礼貌词语164
丙、人称代词单复数表示法168
(四)指示代词169
(五)疑问代词173
学习提示175
习题四176
第五单元177
文选:177
史记177
滑稽列传178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190
基础知识:196
数量词196
(一)数词196
(二)量词203
(三)数词表示物量和动量的方法206
学习提示208
习题五208
第六单元210
文选:210
新序、说苑210
楚共王遗言211
海大鱼213
瓜园之争214
欲学不畏年暮216
欹器217
汉书218
苏武传(节选)220
基础知识:231
虚词(上)231
(一)介词231
甲、古代汉语一些常用的介词232
乙、“于”、“乎”、“以”的用法(附录“诸”)232
丙、介词和动词的区别240
(二)连词241
甲、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语242
乙、连词“而”、“以”、“则”的用法250
丙、连词和介词的区别256
学习提示257
习题六258
第七单元260
文选:260
世说新语260
荀巨伯260
管宁割席261
的卢马262
焚车263
殷仲堪263
新亭对泣264
咏雪265
陶公性检厉266
郑玄266
何骠骑267
谢太傅泛海268
张翰思乡269
除三害270
陵云台271
传神写照272
断肠273
基础知识:273
虚词(下)273
(三)助词273
甲、结构助词“所”、“者”、“是”、“之”、“其”274
乙、语气助词“夫”、“盖”、“者”、“也”、“矣”、“焉”“耳”、“乎”、“哉”、“邪(耶)”、“与(欤)”、“兮”、“来”286
丙、足音助词“之”、“而”、“于”、“与”、“抑”、“云”301
学习提示304
习题七305
第八单元306
文选:306
唐宋八家文306
韩愈:杂说四306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308
欧阳修:卖油翁309
王安石:伤仲永310
苏轼:黠鼠赋313
苏轼:日喻316
词类的活用318
基础知识:318
(一)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的动词319
(1)名词用作动词319
(2)代词用作动词322
(3)形容词用作动词322
(4)数词用作动词322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23
(1)名词的意动用法323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24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324
(1)名词的使动用法325
(2)动词的使动用法326
A、内动词的使动用法326
B、外动词的使动用法327
(3)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329
学习提示331
习题八331
第九单元333
文选:333
梦溪笔谈333
王文正太尉333
范文正荒政335
合龙门337
曹南院智取敌军340
雄州北城342
活板343
雕刻精绝346
辍耕录346
还金绝交347
黄道婆348
基础知识:350
句子350
(一)句子的种类351
(二)句子的普通成分和特殊成分354
(三)词语充当句子普通成分的功能356
甲、动词在叙述句中作被动的谓语表示法356
乙、名词、代词作谓语359
丙、副词作谓语360
丁、名词、代词作状语361
(1)名词作状语361
(2)代词作状语363
戊、名词、代词作补语364
(1)名词作补语365
(2)代词作补语367
(四)句子成分的位置371
甲、谓语前置371
乙、定语后置371
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372
丁、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373
戊、用结构助词“是”“之”把宾语前置375
(五)句子成分的省略375
甲、主语的省略375
乙、谓语的省略376
丙、代词“之”的省略377
学习提示378
丁、代词“其”的省略378
习题九379
第十单元382
文选:382
中山狼传383
基础知识:398
修辞398
(一)比喻399
(1)明喻399
(2)隐喻400
(3)借喻401
(二)借代401
(1)以全体代部分401
(4)以原料代成品402
(2)以部分代全体402
(3)以事物的特征代物或人402
(5)以具体代抽象403
(6)以地代人403
(7)以官代人403
(8)以专名代通名404
(9)割裂式的借代404
(三)参互405
(四)委婉407
(五)双关409
(六)合叙410
(七)连及411
(八)省称412
(3)字的省称413
(1)复姓的省称413
(2)名的省称413
学习提示415
习题十415
第十一单元417
文选:417
聊斋志异418
画皮418
大鼠427
狼428
螳螂捕蛇429
农人430
(一)历法432
基础知识:432
古代文化常识(上)432
甲、三正433
乙、闰月434
丙、四时435
丁、干支436
(二)度量衡439
(三)姓名449
甲、姓氏449
乙、名字450
丙、别号451
丁、谥号452
戊、避讳453
学习提示455
习题十一456
第十二单元457
文选:457
诗经457
北门458
采葛459
葭蒹460
伐木461
楚辞464
山鬼464
国殇467
汉乐府民歌469
战城南470
妇病行471
孤儿行473
十五从军征476
基础知识:477
古代文化常识(下)477
(四)行政区域和职官477
甲、行政区域和地方官477
乙、中央官制482
(五)学校和选举487
甲、殷周奴隶制上升时期的大学、小学487
乙、春秋、战国以至汉初的“私学”488
丙、汉文帝以后的太学、国子监和郡国之学489
丁、汉代以后的察举492
戊、隋唐以后的科举494
学习提示497
习题十二497
第十三单元499
文选:499
魏晋诗499
曹操:观沧海499
曹操:龟虽寿500
曹操:苦寒行501
王粲:七哀诗503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504
左思:郁郁涧底松506
陶潜:结庐在人境507
陶潜:咏荆轲508
基础知识:510
古书的译注510
(一)关于阅读古注的一些常识510
甲、注音512
乙、释义513
丙、释事516
丁、评论517
(二)怎样注释和翻译517
甲、认真的校勘518
乙、科学的注释521
(1)从语言到思想521
(2)从现象到本质522
(3)贯彻社会性原则523
(4)贯彻历史性原则524
(5)词语和章句相结合524
(6)叙述和评论相结合525
丙、准确的翻译526
(1)翻译和注释的区别526
(2)直译和意译526
(3)信、雅、达526
(4)几个难题528
学习提示529
习题十三530
第十四单元531
文选:531
唐宋诗531
杜甫:赠卫八处士532
白居易:琵琶行533
王维:观猎539
杜甫:登高541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42
许浑:咸阳城东楼543
李商隐:马嵬544
李白:望庐山瀑布546
杜牧:泊秦淮547
王之涣:登鹳雀楼547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548
陆游:游山西村549
王安石:泊船瓜洲550
朱熹:观书有感551
苏轼:题西林壁551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552
基础知识:553
古书中的读音553
(一)上古的声母和韵部554
甲、上古声母分类及常用字归类表554
乙、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558
(二)读破565
(1)名词或量词用作动词,往往改读去声566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能改读去声566
(3)动词用作名词或量词,往往改读去声566
(4)内动词用作外动词,可能改读去声567
(5)外动词用作使动词,可能改读去声567
(三)特殊的读音568
学习提示572
习题十四573
第十五单元574
文选:574
宋词574
范仲淹:渔家傲575
晏殊:浣溪沙576
柳永:望海潮577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79
苏轼:水调歌头58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82
张孝祥:六州歌头584
辛弃疾:永遇乐586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89
基础知识:590
诗词格律590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590
甲、节奏590
乙、四声平仄592
丙、押韵593
(1)诗韵表594
(2)词韵表595
丁、对仗597
(7)借对598
(6)宽对598
(5)工对598
(4)反对598
(3)正对598
(2)事对598
(1)言对598
(8)流水对599
(9)跷脚对599
(二)诗律599
甲、古体诗和近体诗599
(1)古体诗的形式特点600
(2)近体诗的形式特点600
乙、近体诗的平仄601
黏对605
孤平、三平调606
坳救607
(三)词律609
甲、词的类别609
乙、词牌610
丙、词谱611
丁、词的平仄和句式句法619
(四)诗词的语法622
(1)虚词尽量少用622
(2)尽量多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622
(3)副词+名词622
(4)倒装622
学习提示625
习题十五626
〔附录〕习题答案627
热门推荐
- 3562994.html
- 3631188.html
- 1062587.html
- 1148515.html
- 878666.html
- 2892524.html
- 1802048.html
- 214410.html
- 3201665.html
- 2502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9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7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1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74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8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1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