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上
  • 俞为民,孙蓉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1591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古代戏曲-戏曲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理论形态、内涵与美学特征及其历史分期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理论形态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内涵4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美学特征6

第四节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历史分期10

第五节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著作的汇辑与整理11

第二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萌芽14

先秦至唐代表演艺术批评概况14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的歌舞史料与“礼乐”论14

一、先秦典籍中记载的歌舞史料14

二、先秦的“礼乐”理论18

三、《礼记·乐记》的理论内涵24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乐府、百戏记载与诗论28

一、汉乐府的兴起及其记述28

二、汉代百戏的兴起及其记载30

三、奠定戏曲教化论的《毛诗序》的诗论3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声律论与形神论35

一、“声律论”的提出35

二、文论、画论中的“形神论”40

三、《宋书·乐志》对乐府的评论44

四、魏晋南北朝典籍对百戏的记载与评述47

第四节 唐代的歌舞史论与乐律论49

一、《教坊记》中的歌舞史料及其论述50

二、《乐府杂录》的歌舞史料与乐律理论56

三、唐代乐舞诗中的乐舞观61

第三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雏形66

宋杂剧理论概况66

第一节 宋杂剧演出情形的记载66

第二节 宋杂剧的剧目与内容的记载与评述72

第三节 宋杂剧艺术特征的探讨77

第四节 宋代理学家的戏剧观与禁戏论80

第四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成熟86

元代至明初戏曲理论概况86

第一节 钟嗣成《录鬼簿》的杂剧史论与戏曲创作论86

一、钟嗣成的生平与《录鬼簿》的成书86

二、《录鬼簿》的曲体论92

三、《录鬼簿》的杂剧史论96

四、《录鬼簿》的戏曲创作论99

五、《录鬼簿》对后世曲论的影响104

第二节 夏庭芝的《青楼集》与元杂剧表演论106

一、夏庭芝的生平与《青楼集》的成书106

二、《青楼集志》中的杂剧论109

三、元代杂剧艺人的身份与生态111

四、元代杂剧艺人的表演技艺117

第三节 芝庵《唱论》的曲唱理论120

一、元曲体制论120

二、宫调声情说123

三、曲唱技巧论127

第四节 周德清《中原音韵》的曲学理论131

一、周德清的生平与《中原音韵》的成书131

二、乐府北曲论135

三、曲韵论与韵谱141

四、曲律论与曲谱152

五、《中原音韵》对后世曲学的影响158

第五节 杨维桢的曲作序跋与曲论159

一、今乐府论159

二、情性论162

三、戏曲劝惩论164

第六节 胡祗遹的戏曲理论167

一、胡祗遹的生平与杂剧艺人的交往167

二、“乐音与政通”——理学家的戏曲观168

三、“九美说”——戏曲表演技艺论171

四、论“杂剧”之“杂”和“奇”——杂剧本体论173

第七节 朱权《太和正音谱》及其曲论174

一、生平与著述175

二、戏曲功能论176

三、戏曲风格论178

四、杂剧题材论184

五、音律论与北曲谱186

六、《太和正音谱》中的戏曲史料188

七、朱权的其他戏曲论著190

第八节 贾仲明和《录鬼簿续编》195

第九节 明初教化派的戏曲观197

第五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202

明代嘉、隆间戏曲理论概况202

第一节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与《南词引正》203

一、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对昆山腔的改革203

二、《南词引正》对昆山腔的产生及南北曲唱腔流变的记载206

三、《南词引正》的演唱技巧论211

第二节 李开先的曲学实践与戏曲理论215

一、曲学实践与曲学成就215

二、“今之乐犹古之乐”——推崇戏曲和俗曲218

三、“激劝人心,感移风化”——戏曲功能论222

四、“文随俗远”——戏曲本色论226

第三节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的曲论229

一、生平与著述230

二、本色论232

三、音律论238

四、情真说240

第四节 徐渭的《南词叙录》和南戏研究243

一、徐渭的生平及撰写《南词叙录》的缘起243

二、南戏起源与流变论245

三、南戏体制论249

四、戏曲本色论252

第五节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的曲论256

一、戏曲起源论257

三、戏曲风格论260

四、戏曲语言论262

五、王世贞曲论的影响与局限268

第六节 李贽的“童心说”和“化工说”270

一、童心说270

二、化工说273

三、李贽对戏曲的评点276

第六章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繁荣283

明代万历年间戏曲理论概况283

第一节 沈璟的戏曲主张与曲学成就284

一、生平与著述284

二、《论曲》散套与戏曲音律论285

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对南曲曲律的规范297

四、《南词韵选》与《北词韵选》对南北曲字声的规范321

五、本色论333

六、沈璟曲学思想的影响336

第二节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338

一、写情论339

二、音律论346

三、表演论348

第三节 汤沈之争353

第四节 胡应麟的戏曲考论与谢肇制的戏曲虚实论356

一、胡应麟的戏曲考论356

二、谢肇制的戏曲虚实论371

第五节 臧懋循的“当行论”及对“四梦”的批评374

一、生平与刊刻戏曲374

二、当行论378

三、《玉茗堂传奇》的批评与改编382

第六节 徐奋鹏对《琵琶记》的“清玩”与批评393

第七节 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的曲论401

一、本色论402

二、情节论405

三、结构论407

四、音律论409

第八节 潘之恒的戏曲表演论412

一、生平与观剧活动412

二、传神论415

三、演员素养论419

四、表演技巧论420

五、表演风格论424

第九节 王骥德的《曲律》及其曲论426

一、生平与著述426

二、戏曲起源论428

三、论戏曲音律433

四、论戏曲结构450

五、虚实论453

六、论戏曲语言456

七、戏曲风格论461

八、论汤沈之争468

第十节 吕天成的《曲品》及其戏曲理论473

一、生平与著述474

二、品曲标准478

三、戏曲情节论481

四、戏曲结构论487

五、当行本色论492

六、论汤沈之争496

七、《曲品》的局限与影响498

第十一节 沈德符《顾曲杂言》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史料499

一、论《西厢记》、《拜月亭》、《琵琶记》的成就高低500

二、本色论和当行论503

三、“元以曲取士”说510

四、《顾曲杂言》中的戏曲史料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