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 李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394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1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2

二、外部冲击与转向高质量发展4

三、质量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7

四、效率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8

五、动力变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0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共识11

一、发展阶段的共识:转入“新常态”11

二、增长动力的共识:转向创新驱动14

三、深化改革的共识:改善资源错配16

四、全面开放的共识:对接国际标准18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20

一、基本观点20

二、主要内容21

理论框架篇31

第一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31

第一节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创新驱动的历史演进31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32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32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33

第二节 “创新驱动”的理论内涵与解读35

一、斯密式创新35

二、熊彼特式创新37

三、波兰尼的大转型39

四、创新驱动的内涵辨析40

五、简要评述42

第三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43

一、纵向维度:“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在逻辑44

二、横向维度:四大创新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46

第二章 知识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49

第一节 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49

一、何谓知识创新50

二、人力资本是知识创新的载体51

三、知识创新的三种推进模式52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策源地的知识创新体系54

一、知识创新体系是网络化的知识创新54

二、知识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55

三、知识创新体系的智库介入:以美国为例56

第三节 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例59

一、教育投入的视角59

二、科学研究的视角62

三、职业培训的视角67

第三章 技术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69

第一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创新链70

一、何谓技术创新70

二、技术创新的四个实践环节76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主战场的技术创新体系78

一、技术创新体系是集成化的技术创新79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80

第三节 技术创新体系变革与高质量发展82

一、市场环境与企业创新活力83

二、薪酬激励与人员创新动力84

三、部门利益与技术开发衔接85

四、产权保护与创新成果转化86

五、产学研与技术创新协同力86

第四章 模式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88

第一节 模式创新及其影响因素89

一、何谓模式创新89

二、信息技术催生模式创新90

三、影响模式创新的市场与政府因素93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应用端的模式创新体系94

一、模式创新体系是系统化的模式创新95

二、企业战略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96

三、产业发展视角下的模式创新体系98

第三节 模式创新体系生长与高质量发展99

一、物联网促进业态创新与资源整合100

二、平台经济发展加速商业模式创新102

三、移动智能技术开启全球化新模式106

第五章 空间(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10

第一节 空间创新、创新空间与创新能力111

一、何谓空间创新111

二、空间创新与创新空间112

三、空间创新与空间创新能力112

第二节 作为创新驱动承接点的空间创新体系114

一、空间创新体系是高能化的空间创新114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117

三、空间创新体系的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和文化氛围117

第三节 空间创新体系演化与高质量发展118

一、互动性与空间创新体系的发展质量119

二、空间创新体系的互动机制与溢出效应120

三、创新城市的演化路径与空间结构122

实证研究篇129

第六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129

第一节 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借鉴129

一、创新驱动的国际评价指标体系130

二、创新驱动的国内评价指标体系137

三、评论与借鉴143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框架146

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四个原则146

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147

第三节 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150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150

二、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指数及其分解152

第七章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162

第一节 世界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事实162

一、德国鲁尔区:从工业城市到文旅城市163

二、美国匹兹堡:从钢铁之都到文教中心165

三、日本川崎:从工业都市到环保典范169

四、印度班加罗尔:从纺织城到IT城172

第二节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174

一、知识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175

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176

三、模式创新体系:鼓励新业态发展177

四、空间创新体系:形成多中心布局178

第三节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德俄的创新理念179

一、美国的国家创新基础架构180

二、德国的“工业4.0”战略183

三、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184

上海实践篇189

第八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189

第一节 关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190

一、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90

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六个基本判断190

第二节 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历程回溯194

一、20世纪80年代: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意向195

二、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195

三、世纪之交:“迈向21世纪的上海”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196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驱动发展”与“四个中心”建设197

第三节 上海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总体评价200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201

二、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产生新问题204

三、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建设面对新变量206

第四节 创新驱动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路径再选择208

一、创新驱动与“四个中心”的关系209

二、“四个中心”内在联系再认识210

三、“四个中心”联动发展机制再造212

第五节 “四个中心”未来30年的创新发展214

一、信息化对“四个中心”演变的影响214

二、“四个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217

三、未来30年上海“四个中心”演变与展望218

第九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22

第一节 创新驱动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223

一、科技创新中心视域下的创新223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新特征224

第二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渊源与优势229

一、科技创新是中国之强国策230

二、上海具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与优势232

第三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三大挑战236

一、挑战之一:人口红利消失与老龄化趋势236

二、挑战之二:高企的生活支出与创业成本237

三、挑战之三: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文化缺失238

第四节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瓶颈239

一、科技人才240

二、科技创新资金241

三、成果转化241

四、利益分配242

五、创新政策243

六、创新生态环境244

第五节 制度变革引领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45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245

二、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突破口247

第十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249

第一节 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49

一、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250

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51

第二节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可行性分析252

一、全国布局与上海的定位252

二、上海知识产权交易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53

三、组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可行性255

第三节 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主要模式与经验启示256

一、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四种模式257

二、国外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作的主要经验258

三、对上海组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几点启示259

第四节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能级提升的关键举措261

一、核心功能升级: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261

二、非核心功能延伸:机制设计与相关举措263

第十一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268

第一节 创新团队是上海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元268

一、创新团队的内涵269

二、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本情况271

第二节 上海科技创新团队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72

一、内部激励不充分及原因分析272

二、市场激励不到位及原因分析274

三、政策激励不解渴及原因分析275

第三节 外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案例与启示276

一、全力争夺创新团队的领军人物277

二、全方位创建跨区域的创新团队278

三、营造乐于创新的团队组织机制280

四、培育浓厚、宽松、自由的创新团队氛围282

五、强化培训为创新团队注入持久活力283

第四节 完善上海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激励政策的举措和建议284

一、内部激励要打破平均主义285

二、市场激励要遵循市场规律287

三、政策激励要营造创新环境288

第十二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经济的“互联网+”290

第一节 “互联网+”行动计划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90

一、推动传统产业深度变革291

二、致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291

三、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292

第二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共享发展新理念294

一、“双创”模式:核心理念、建设载体与主要特征295

二、上海和杭州“双创”态势对比分析298

三、“双创”模式开启劳动关系新时代302

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助推“双创”304

第三节 分享经济的创新模式与管理变革306

一、分享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307

二、分享经济撬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08

三、分享经济需要共享、共建、共治310

第十三章 创新驱动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12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契合312

一、科技创新贯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313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创新空间315

第二节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316

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316

二、聚焦质量: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20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323

一、美国硅谷:开放式创新323

二、英国伦敦:创意企业集群325

三、中国台湾:科技人才延揽327

第四节 科技创新助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建议330

一、精准规划细化产业分类330

二、构建全面开放的创新空间331

三、发展中小创意企业集群331

四、探索全产业链盈利模式332

五、培养文化与科技跨界人才332

六、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332

参考文献334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