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
  • 吴文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567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5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奴隶制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一、夏、商、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

(一)夏朝用鬼神信仰来统一人们的思想1

(二)商朝的鬼神迷信和王权至上的思想政治教育2

(三)周朝的“敬天保民”和礼治思想政治教育3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7

(一)管仲“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8

(二)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0

(三)道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7

(四)墨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1

(五)法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2

第二章 秦汉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25

一、秦王朝的封建专制思想政治教育25

(一)李斯的君主专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6

(二)秦王朝的皇权至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7

(三)秦王朝“焚书坑儒”对人们思维的禁锢29

二、两汉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一统化30

(一)汉初黄老之学和《淮南子》的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31

(二)贾谊崇尚礼制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33

(三)《礼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36

(四)《春秋·公羊传》与“大一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确立37

(五)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与“大一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42

(六)汉武帝对“独尊儒术”的推行48

三、东汉时期儒学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化和发展49

(一)经学的传播与谶纬迷信的流行49

(二)《白虎通义》对君权的神化与“三纲五常”的“国宪化”5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54

一、名教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54

(一)傅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54

(二)刘昼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57

二、玄学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60

(一)王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61

(二)嵇康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63

三、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66

(一)尊君思想的发展66

(二)礼制与教化思想的发展68

(三)北魏思想政治教育的儒学化69

四、法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71

(一)在礼与法的关系上,提出“亡刑则礼不独施”71

(二)维护法治秩序,提高法的公正性72

五、佛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和影响73

(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73

(二)道教的传播和影响75

第四章 隋唐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78

一、君道论对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和发展79

(一)民本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79

(二)孝治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81

(三)法制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82

(四)人才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84

二、儒、释、道“三教归一”对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86

(一)儒、释、道三教的争衡与融合86

(二)儒、释、道三教的政治化和社会教化作用88

三、儒学的复兴及其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化90

(一)隋唐诸帝对儒学的推崇90

(二)王通复兴儒学的努力及其儒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91

(三)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对儒学复兴的贡献92

(四)柳宗元的道论及其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化93

(五)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化95

四、唐末五代的“均平”思想政治教育97

(一)唐末农民战争提出的“均平”思想政治教育98

(二)《无能子》要求社会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99

第五章 宋元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101

一、北宋改革家的思想政治教育102

(一)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02

(二)王安石“重学校教育,重社会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03

二、理学的封建思想政治教育105

(一)理学的兴起与主要代表人物105

(二)周敦颐“以诚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06

(三)张载气学中的道德修养思想108

(四)程颢、程颐以“天理”观为基础的道德教化思想110

(五)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13

(六)陆九渊“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119

三、南宋事功思潮的思想政治教育121

(一)陈亮的“教化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21

(二)叶适“以利和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124

四、辽、金统治集团的思想政治教育126

(一)辽圣宗“学唐比宋,崇儒尚文”的思想政治教育127

(二)金世宗“但务修德”、“尊孔崇儒”的思想政治教育129

五、元代尊孔重儒,“用夏变夷”的思想政治教育131

(一)耶律楚材“尊孔重儒,以儒治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33

(二)郝经“用夏变夷”的思想政治教育135

(三)元世祖“信用儒术,以夏变夷”的思想政治教育138

(四)许衡与理学的官学化139

第六章 明清时期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和有限突破143

一、明代封建君主的思想政治教育143

(一)朱元璋的重民与尊儒崇经144

(二)朱棣大力推行的封建道德教化146

二、明代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49

(一)丘濬的“帝王之学”149

(二)张居正“尊主庇民”思想152

(三)王阳明“天下一家”与“致良知”思想154

(四)李贽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思想156

三、清代前期的封建专制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专制的加强159

(一)清代前期诸帝君主专制思想进一步绝对化159

(二)清代前期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字狱161

四、启蒙思想家对封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有限突破163

(一)黄宗羲的“天下为公”和“学校清议”思想163

(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正人心、厚风俗”思想165

(三)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和“以义制利”思想167

第七章 地主阶级改革派和农民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170

一、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170

(一)林则徐反对侵略的爱国思想和“师夷”思想171

(二)龚自珍抨击“衰世”,力主社会改革的思想173

(三)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76

二、太平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78

(一)创立拜上帝会,发动起义179

(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憧憬理想社会181

(三)提出《资政新篇》,向往资本主义183

三、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185

(一)斗争中夹杂着一些迷信思想185

(二)爱国时有排外心理188

(三)“扫清”前有“扶清”失误190

第八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政治教育192

一、洋务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193

(一)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思想193

(二)曾国藩倡导的儒家思想195

(三)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98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传播200

(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0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03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播207

(四)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210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212

(一)留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及宣传教育活动212

(二)同盟会的建立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16

(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宣传220

第九章 袁世凯复辟倒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22

一、袁世凯复辟倒退的思想政治教育222

(一)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222

(二)袁世凯的尊孔读经与祭天活动224

(三)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思想逆流226

二、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29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29

(二)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31

第十章 各种新思潮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238

一、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兴起与传播238

(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39

(二)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兴起与传播242

(三)共产主义小组对工人群众的启蒙教育244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247

(一)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组织纪律247

(二)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对象249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在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军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51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新主张251

(一)“好人政府”主义的思想政治主张252

(二)国家主义派的思想政治主张253

(三)省自治与联省自治的思想政治主张254

(四)制宪救国与废督裁兵的思想政治主张256

二、中国共产党在工农群众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57

(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宣传257

(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60

(三)中国共产党对工人群众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644

(四)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群众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67

三、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69

(一)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69

(二)中国共产党在东征军和北伐军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72

第十二章 国民党“训政”的确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275

一、国民党“训政”的确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275

二、中间派别寻求中国出路的思想主张及其宣传278

(一)第三党的“平民革命”思想主张278

(二)改组派的反蒋宣传280

(三)人权派的改良主张281

(四)乡村建设派和平民教育会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主张282

三、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286

(一)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86

(二)中国共产党在秋收起义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88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政治教育289

四、《古田会议决议》阐述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92

(一)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和古田会议的召开292

(二)《古田会议决议》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93

(三)古田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践296

五、中国共产党在反“围剿”斗争和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298

(一)中国共产党在反“围剿”斗争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298

(二)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300

(三)红军在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301

第十三章 国民党的各种反动宣传和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05

一、国民党的各种反动宣传和对革命文化的“围剿”305

(一)国民党的封建法西斯主义宣传305

(二)蒋介石发动的“新生活运动”306

(三)国民党对革命文化的“围剿”309

二、中间集团的抗日民主要求311

(一)第三党的抗日民主要求311

(二)察哈尔民众抗日联军的抗日民主要求312

(三)福建人民政府的抗日民主要求314

三、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16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瓦窑堡会议开展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316

(二)从西安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展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318

第十四章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主张和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教育322

一、国民党的片面抗战主张322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的片面抗战主张322

(二)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325

二、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26

(一)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抗战思想326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329

(三)正确贯彻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的思想政治教育331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335

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35

(一)对根据地抗日军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35

(二)对共产党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41

(三)对党的干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43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敌占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45

(一)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45

(二)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48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总结350

(一)《实践论》和《矛盾论》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350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总结353

(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总结与理论概括356

(四)中共七大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359

第十六章 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363

一、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思想政治教育363

(一)国民党的假和平宣传363

(二)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366

二、中间路线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及宣传368

(一)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和宣传368

(二)民主党派的争民主、反内战主张和宣传369

三、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思想政治教育371

(一)在解放区军民中广泛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72

(二)在国统区开展的争取和平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376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380

一、中国共产党为打败蒋介石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80

(一)开展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政治教育381

(二)开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思想政治教育382

(三)开展瓦解敌军的思想政治教育383

二、群众性自我教育运动的开展385

(一)在人民解放军中开展的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385

(二)在新式整军运动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86

三、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政治教育390

(一)在战略决战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90

(二)揭露美蒋反动派“和平”阴谋和开展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政治教育392

(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394

(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教育396

(五)围绕《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398

第十八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401

一、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01

(一)向全党全国人民开展形势任务教育401

(二)围绕抗美援朝开展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403

(三)围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五反”运动开展的阶级教育405

(四)对知识分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08

二、围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三大改造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10

(一)围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10

(二)在三大改造中对农民、手工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411

(三)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415

(四)对青年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17

三、围绕执政党建设对全党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420

(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党整风运动中对全党开展党性党风教育420

(二)在“三反”运动中对党员开展艰苦奋斗和反腐败教育421

(三)在粉碎高饶反党集团斗争中对全党开展的团结教育422

(四)党的八大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423

第十九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和发展427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427

(一)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427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428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431

二、在“反右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偏差432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正确方向432

(二)“三面红旗”的错误,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433

(三)庐山会议后阶级斗争扩大化,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严重的“左”的偏差435

三、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初步尝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437

(一)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初步尝试437

(二)传统教育和榜样教育的成就440

(三)以优秀文艺作品鼓舞人、教育人442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新发展443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破坏446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破坏447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破坏447

(二)“四大”的民主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法的严重破坏448

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破坏449

(一)宣扬唯心史观,篡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449

(二)鼓吹“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歪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450

(三)“踢开党委闹革命”,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450

(四)煽动“打倒一切”,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针和原则451

(五)大搞形式主义,败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452

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为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斗争453

(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二月抗争453

(二)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纠正思想政治教育中“左”的错误的努力454

(三)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整顿456

(四)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抵制460

第二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新发展466

一、粉碎“四人帮”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拨乱反正466

(一)揭批“四人帮”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罪行467

(二)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批判思想政治教育中教条主义错误469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470

(四)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474

二、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475

(一)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475

(二)开展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478

三、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善480

(一)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80

(二)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482

第二十二章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面临的挑战484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的兴起484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迫切需要485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的兴起486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加强487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榜样教育的开展489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489

(二)新时期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开展491

(三)新时期榜样教育的开展49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49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和发展49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497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50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50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和主要内容50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全面展开507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509

(一)精神污染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影响509

(二)高校学潮的严重影响511

(三)513989年政治风波的严重影响513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新探索516

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加强517

(一)深刻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517

(二)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三讲”教育519

(三)对全民开展反邪教的思想教育521

(四)努力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522

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524

(一)积极探索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524

(二)广泛开展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525

(三)加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525

(四)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528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新发展531

(一)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531

(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534

四、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536

(一)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536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538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540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新发展542

(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途径的发展545

主要参考文献5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