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思与求索 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反思与求索 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
  • 边鹏飞,陶岳潮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571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资本主义-发展-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思与求索 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篇 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作用的科学论断1

一、社会基本矛盾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1

(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和它的基本观点1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涵义3

(三)科学把握“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5

二、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两重性7

(一)以“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相统一的思想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7

(二)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两重性9

三、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须要辨析的几个问题11

(一)关于时代问题11

(二)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15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历几百年发展和几次重大的冲击,为何至今仍“垂而不死”,甚至“劫后逢生”、“死而复生”18

一、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思考18

(一)历史地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18

(二)辩证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1

(一)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23

二、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更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3

(二)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24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限度的25

三、社会发展和制度更替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27

(一)人类社会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27

(二)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8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9

第三篇 如何理解资本的私人占有性质与资本运作的社会性33

一、资本的社会化运作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自然结果33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社会化33

(二)工业革命直接推动资本的扩张和社会结合35

(三)信用制度为资本运作社会化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广阔空间36

(四)资本运作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同步发展38

二、资本的社会化运作对资本本身的扬弃意义39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的分析39

(二)资本的社会化运作催生“社会企业”42

(三)资本的社会化运作对资本私有性的扬弃意义43

(一)资本社会化运作的新发展45

三、资本社会化运作的发展态势和限度45

(二)资本社会化运作的局限性52

第四篇 为什么资本主义能度过无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5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危机发作机理及其解决途径的基本分析55

(一)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55

(二)必须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57

二、资本主义克服经济危机的政策选择和体制创新59

(一)早期资本主义只能被动听凭危机肆虐59

(三)实现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力的条件已经开始具备59

(二)罗斯福新政的革命性变革60

(三)纳粹德国对付危机的政策特点64

(四)两种反危机模式的不同背景及命运对资本主义发展选择的决定性意义65

三、适时改良是资本主义缓解和度过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67

(一)凯恩斯主义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型”67

(二)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69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新发展71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思想75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然趋势是造成两极分化75

第五篇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和资本主义国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75

(二)阶级对立是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77

(三)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历史事实和经验实证78

二、当代资本主义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成果79

(一)资本主义政策转向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依据79

(二)当代资本主义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81

(三)当代资本主义收入分配调节的直接后果86

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层、分化及阶级对立87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的特征87

(二)辩证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现状91

第六篇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社会民主党的作用95

一、社会民主党的改良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95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体制化过程95

(二)体制改良缓解了制度危机98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互动:关于“体制内改革”和“对体制的改革”101

二、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探索105

(一)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105

(二)第三条道路和新的探索108

(一)关于中庸传统113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特性及局限性113

(二)关于实用主义115

(三)关于修正主义116

(四)关于批判精神117

第七篇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及其发展趋势120

一、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分析120

(一)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总体特征120

(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动因剖析122

(一)资本主义的调节、改良与新社会因素的孕育、成长127

二、资本主义愈发展愈接近社会主义127

(二)资产阶级为什么会替社会主义准备条件130

第八篇 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与挫折的历史反思132

一、20世纪社会主义的嬗变132

(一)社会主义的一国实践132

(二)社会主义的多国实践134

(三)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136

二、正确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137

(一)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观137

(二)准确评价“十月革命”141

(三)实事求是地评价斯大林模式145

(四)全面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缺陷148

三、新世纪社会主义从挫折转向复兴的基础条件153

(一)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自然历史结果153

(二)世界社会主义的继续存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转向复兴的实践基础154

(三)把中国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155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常规”和现实中的“例外”现象158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常规”和现实中的“例外”现象的基本含义158

第九篇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面临的新课题158

(二)落后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合理性161

(三)正确认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的不同条件163

二、经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难题166

(一)生产力水平低,缺乏先进的现代化大工业基础,形成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166

(二)封建思想残余浓重,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167

(三)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造成了马克思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反差168

(四)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存在着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并在竞争中谋求自己发展的问题169

(一)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是解决理论与现实反差的基本方法171

三、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差171

(二)用创新的特殊手段建设“例外”诞生的社会主义是解决理论与现实反差的最基本的途径173

第十篇 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僵化数十年不变的根源及其思考180

一、体制僵化使社会主义失去生机和活力180

(一)体制僵化破坏了社会主义形象,造成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较量中处于劣势180

(二)体制僵化最终导致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色,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183

二、社会主义体制僵化的原因分析和理论思考184

(一)形成体制僵化的原因分析184

(二)体制僵化的弊端及原因的理论思考192

三、理论创新是摆脱体制僵化的重要途径196

(一)理论创新是体制创新的先导196

(二)为理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198

第十一篇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202

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局限202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202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204

(一)苏联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的教训210

二、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210

(二)中国改革的成功之道212

三、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是走向“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219

(一)中国在改革的实践中逐步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219

(二)市场取向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改善了人民生活221

第十二篇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224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影响224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当代世界的变革224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化225

(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未来229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232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双重作用232

(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建设社会主义235

三、经济全球化引发的若干问题思考238

(一)树立全球化的战略思维238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242

(三)经济全球化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246

附录——作者名单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