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解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历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来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721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解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模块一 政治文明篇2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
知识网络2
必备知识2
一、王位世袭制2
二、分封制3
三、宗法制3
四、皇帝制度4
五、三公九卿制度4
六、郡县制4
七、推恩令4
八、中外朝制度4
九、三省六部制4
十、行省制度5
十一、内阁制度5
十二、军机处5
十三、察举制5
十四、九品中正制5
十五、科举制5
要点理解6
一、分封制与宗法制制度对比6
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正确认识7
三、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的理解7
四、秦汉唐宋明五朝监察机构的变化8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掌握理解8
六、秦朝至清朝的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表解10
中外纵横10
易错辨析11
图说历史11
第二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2
知识网络12
必备知识12
一、虎门销烟12
二、鸦片战争13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3
四、领事裁判权14
五、片面最惠国待遇14
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
七、甲午中日战争14
八、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
九、太平天国运动16
十、《天朝田亩制度》16
十一、《资政新篇》16
十二、辛亥革命16
十三、五四运动17
十四、中国共产党成立18
十五、国共第一次合作18
十六、北伐战争19
十七、南昌起义19
十八、八七会议20
十九、工农武装割据20
二十、红军长征20
二十一、土地革命战争21
二十二、中国抗日战争21
二十三、解放战争22
要点理解23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的过程23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全面剖析23
三、《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24
四、《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的伤害25
五、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不同点25
六、辛亥革命全面理解把握25
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区别26
八、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功绩26
九、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27
十、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27
十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27
十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罪行28
中外纵横29
易错辨析29
妙计小招29
图说历史30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统一大业、外交关系31
知识网络31
必备知识31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1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2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2
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33
五、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33
六、“一国两制”的构想34
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5
八、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36
九、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改革开放后)36
要点理解36
一、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36
二、祖国统一的特征、表现和原因37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特点37
四、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37
五、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38
六、新中国的政治制度39
易错辨析39
妙计小招40
图说历史40
第四章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41
知识网络41
必备知识41
一、雅典民主政治41
二、罗马法42
要点理解43
一、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43
二、中国当今的民主政治与古希腊古罗马民主政治的比较44
三、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不同点44
四、雅典民主制度确立的原因44
中外纵横45
一、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比较45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45
易错辨析47
妙计小招47
图说历史48
第九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9
知识网络49
必备知识49
一、议会制49
二、光荣革命50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0
四、《权利法案》50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51
六、美国独立战争52
七、1787年宪法53
八、美国两党制54
九、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过程54
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1875年宪法55
十一、德意志帝国宪法55
要点理解56
一、《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的政体及特点56
二、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56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57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57
五、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57
中外纵横58
易错辨析58
妙计小招58
图说历史59
第六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60
知识网络60
必备知识60
一、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60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61
三、《共产党宣言》62
四、巴黎公社62
五、十月革命63
要点理解66
一、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发展历程66
二、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66
三、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67
四、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67
五、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67
中外纵横68
一、俄国十月革命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68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68
易错辨析68
图说历史69
第七章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70
知识网络70
必备知识70
一、全面认识两极格局70
二、欧共体71
三、日本崛起72
四、不结盟运动73
五、多极化趋势73
六、东欧剧变74
七、苏东剧变74
八、一超多强75
九、欧盟75
要点理解76
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76
二、“冷战”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77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认识77
四、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78
中外纵横79
易错辨析79
妙计小招79
图说历史80
模块二 经济文明篇84
第一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84
知识网络84
必备知识84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84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84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85
四、发达的官营手工业86
五、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87
六、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87
七、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87
八、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88
九、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89
十、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89
十一、“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目的和评价90
十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91
要点理解91
一、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91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92
三、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仍繁荣的原因92
四、“外出经商难免要携带大量财物”的理解92
五、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状况92
六、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93
七、中国古代城镇、对外贸易发展特点94
中外纵横94
易错辨析95
妙计小招95
图说历史95
第二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7
知识网络97
必备知识97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97
二、洋务运动98
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98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98
要点理解99
一、自然经济99
二、结合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对其进行评价100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历史地位101
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特征102
五、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102
中外纵横102
易错辨析103
妙计小招103
图说历史10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04
知识网络104
必备知识104
一、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953—1956年)104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05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105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06
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至今)106
要点理解109
一、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曲折探索109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变化的比较110
三、归纳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0
四、二十年(1956—1976年)取得的成就和失误的原因和教训110
五、我国创建经济特区的目的和意义111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比较111
七、改革开放的成就112
八、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112
九、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与变革113
十、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113
中外纵横114
易错辨析114
图说历史114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15
知识网络115
必备知识115
一、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背景115
二、四次变迁及特点115
三、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15
四、物质生活116
五、习俗风尚的变革117
六、交通工具进步118
七、通讯工具的变迁119
八、大众传媒119
要点理解122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与特点及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分析122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化122
三、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123
四、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23
五、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123
六、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124
七、电视普及的因素124
八、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25
中外纵横125
易错辨析125
妙计小招125
图说历史126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27
知识网络127
必备知识127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27
二、新航路开辟128
三、殖民扩张129
四、日不落帝国——英国130
五、世界市场的拓展131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131
七、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32
八、第二次工业革命132
要点理解133
一、荷兰、法国败于英国的原因及启示,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及启示133
二、两次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异同134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134
四、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134
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历史作用135
六、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135
七、垄断组织的形成136
中外纵横136
易错辨析137
妙计小招138
图说历史138
第六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39
知识网络139
必备知识139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39
二、罗斯福新政140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140
四、建立“福利国家”142
要点理解143
一、经济危机的影响143
二、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143
三、战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144
四、第三产业的含义、原因、作用144
五、新经济的含义、表现、特点、本质144
六、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认识144
七、罗斯福新政的一些长远影响145
八、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45
易错辨析146
中外纵横146
图说历史146
第七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48
知识网络148
必备知识148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48
二、新经济政策149
三、斯大林模式149
四、赫鲁晓夫改革151
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51
六、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51
要点理解152
一、新经济政策很快被终止的原因152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152
三、斯大林模式的功过评价153
四、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54
中外纵横154
易错辨析154
妙计小招154
图说历史155
第八章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56
知识网络156
必备知识156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56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7
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57
四、《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57
五、欧洲联盟158
六、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59
七、亚太经合组织(APEC)160
八、经济全球化160
九、世界贸易组织161
要点理解162
一、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62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崩裂163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164
四、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165
中外纵横165
易错辨析165
图说历史166
模块三 思想文化篇170
第一章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70
知识网络170
必备知识170
一、 “百家争鸣”170
二、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172
三、宋明理学173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75
要点理解175
一、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诸家思想的阶级性及地位175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176
三、正确认识宋明理学176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177
易错辨析177
中外纵横177
图说历史178
第二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181
知识网络181
必备知识181
一、人文主义181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82
三、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主张182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183
五、意大利文艺复兴183
六、宗教改革184
七、启蒙运动185
要点理解186
一、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的比较186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87
三、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异同点187
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187
中外纵横188
易错辨析188
图说历史189
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91
知识网络191
必备知识191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91
二、数学192
三、天文历法192
四、农书193
五、医学193
六、中国古代的发明与发现193
七、文学194
八、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196
九、“笔墨丹青中国画”196
要点理解197
一、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的不同197
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197
三、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97
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98
五、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198
六、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鲜明的时代特征198
七、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199
八、京剧的全面认识199
中外纵横200
易错辨析200
图说历史201
第四章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205
知识网络205
必备知识205
一、经典力学205
二、相对论的创立205
三、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206
四、蒸汽时代的到来206
五、电气革命的出现207
六、信息技术的发展207
七、生物进化论207
要点理解208
一、关于“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异同208
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209
三、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209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209
中外纵横209
易错辨析210
图说历史210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12
知识网络212
必备知识212
一、“开眼看世界”212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213
三、维新变法思想214
四、新文化运动215
要点理解216
一、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216
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17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217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与后期的比较217
中外纵横218
易错辨析219
图说历史219
第六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22
知识网络222
必备知识222
一、三民主义222
二、毛泽东思想224
三、邓小平理论227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28
要点理解229
一、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和中共革命纲领的比较229
二、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29
三、三大理论成果的作用229
中外纵横230
易错辨析230
妙计小招230
图说历史231
第七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32
知识网络232
必备知识232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32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34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234
四、“双百”方针的提出234
五、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235
要点理解237
易错辨析237
图说历史238
第八章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40
知识网络240
必备知识240
一、浪漫主义文学240
二、现实主义文学241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242
四、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244
五、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244
六、现代主义美术245
七、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和歌剧、民族乐派245
八、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246
九、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46
要点理解247
一、19世纪的文学的概括247
二、现代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247
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247
四、19世纪音乐发展的深刻社会背景248
五、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248
六、荒诞派戏剧的含义、产生背景、特点、代表作248
七、古典主义音乐的概念及对音乐大师贝多芬的评价249
八、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49
中外纵横249
易错辨析249
妙计小招250
图说历史250
模块四 选修部分254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54
第一章 古代历史上重要改革254
知识网络254
必备知识254
一、梭伦改革254
二、商鞅变法255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59
四、王安石变法262
要点理解266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266
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266
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中有关土地分配的内容及其性质的比较266
四、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266
五、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267
六、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267
七、北宋初期科举制的发展267
八、北宋中期国家“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和表现267
易错辨析268
图说历史269
第二章 近代历史上重大改革270
知识网络270
必备知识270
一、欧洲的宗教改革270
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274
三、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改革276
四、日本明治维新279
五、戊戌变法284
要点理解288
一、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288
二、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本质认识289
三、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289
四、商鞅变法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290
五、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多样性290
六、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290
七、日本是如何“挤进帝国主义俱乐部”的290
八、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90
九、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291
十、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291
十一、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292
十二、20世纪美国、俄国、中国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认识292
中外纵横292
图说历史293
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97
第一章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产生297
知识网络297
必备知识297
一、专制主义297
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297
三、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298
四、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299
五、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299
六、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299
要点理解300
一、阿奎纳的“君权神圣”同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之间的异同300
二、三位民主思想家的异同点300
图说历史301
第二章 欧美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301
知识网络301
必备知识301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01
二、以责任内阁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303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305
四、《美利坚合众国宪法》306
五、《人权宣言》306
六、法国大革命308
要点理解311
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的原因分析311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311
三、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与雅典城邦民主的对比312
四、关于《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的比较312
五、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312
六、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313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涵义、确立和发展及进步性、局限性313
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类型特征314
九、启蒙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314
中外纵横315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315
知识网络315
必备知识315
一、“中体西用”315
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316
三、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317
四、孙中山的民主思想317
五、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318
六、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318
七、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319
八、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319
九、“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319
十、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320
要点理解320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和评价问题320
二、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321
图说历史322
第四章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322
知识网络322
必备知识322
一、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322
二、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323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324
四、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325
要点理解328
一、中国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的原因探究(结合史实)328
二、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主要斗争328
图说历史329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30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30
知识网络330
必备知识330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原因)330
二、两大军事集团331
三、“巴尔干火药桶”331
四、战争的进程332
五、战争的结束333
六、战争的性质和影响334
七、凡尔赛体系336
八、维护和平的尝试339
要点理解340
一、到20世纪初会发生世界性的大战的原因340
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及走向崩溃的原因341
图说历史341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341
知识网络341
必备知识34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342
二、战后的世界349
要点理解355
一、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采取新政而德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原因355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及对世界的影响356
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及结果356
四、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重要会议356
五、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登陆战役356
六、冷战的特点357
七、冷战的影响357
八、美苏的冷战措施以及影响357
九、 “冷战”当中发生热战的原因及对美国的影响357
十、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原因358
十一、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上世纪两个大的国际格局的变动的不同358
十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358
十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及历史教训358
图说历史359
第三章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战争与和平360
知识网络360
必备知识360
一、朝鲜战争360
二、越南战争361
三、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362
四、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363
五、南亚次大陆的冲突364
六、试分析二战以后印巴长期尖锐对立乃至三次爆发战争的背景及原因366
七、两伊战争366
八、海湾战争367
九、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368
十、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70
十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71
十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进程371
要点理解371
一、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及启示371
二、印巴冲突的影响372
三、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的异同372
四、地区冲突的原因与教训372
图说历史373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74
第一章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374
必备知识374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374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376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377
第二章 东西方的先哲379
必备知识379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379
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380
三、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381
第三章 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英雄人物384
必备知识384
一、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384
二、美国国父华盛顿386
三、一代雄狮拿破仑388
第四章 亚洲觉醒的先驱391
必备知识391
一、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391
二、圣雄甘地392
三、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394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家396
必备知识396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396
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398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400
四、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402
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405
要点理解410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需要完善的和克服的困难410
热门推荐
- 3701198.html
- 2733642.html
- 706011.html
- 75906.html
- 2622956.html
- 650008.html
- 94889.html
- 210875.html
- 3737962.html
- 1187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0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8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56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3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8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