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魏崇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203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研究;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研究意义4
第二节 研究现状8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之处19
一、研究方法19
二、研究思路、框架19
三、创新之处23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24
第二章 意识形态的流变: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主义29
第一节 意识形态:缘起与变迁31
一、柏拉图的“意识形态”32
二、意识形态概念的英、法、德起源33
(一)培根:意识形态概念的英国起源33
(二)特拉西:意识形态概念的法国起源35
(三)黑格尔:意识形态概念的德国起源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设与发展:从马克思到列宁40
一、 “虚假的意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41
二、“虚假的意识”与“观念的上层建筑”的统一体42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发展44
第三节 意识形态:特征、功能与结构46
一、意识形态的特征46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50
三、意识形态的结构53
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学理解析58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与基本定位58
一、作为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新制度经济学59
(一)新政治经济学前史:以探究政治学与经济学关系为线索59
(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取向61
二、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的新制度经济学63
(一)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64
(二)新制度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当代中国代表65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67
一、制度理论68
(一)制度的含义68
(二)制度产生的原因69
(三)制度的类型70
(四)制度变迁71
二、交易费用理论72
三、产权理论74
四、国家理论75
五、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预设、方法论与目的76
(一)理论预设:有限理性经济人77
(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81
(三)引入意识形态理论:一种自洽性需要83
六、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基于政治交易范式86
(一)意识形态及其变迁87
(二)国家、合法性与意识形态89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本质透析92
一、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93
二、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本质——基本主张、根本立场与目标指向95
第四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102
第一节 意识形态安全:内涵与判断标准102
一、国家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102
二、判断意识形态安全的标准探析105
第二节 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109
一、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制度得以维系的基本体现109
二、意识形态安全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基本要件110
三、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有效整合的基本保障112
四、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113
五、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114
第三节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遭遇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背景115
一、建国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形成的回顾与反思115
(一)意识形态安全视域的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116
(二)意识形态安全视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11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120
(一)什么是全球化与谁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实质120
(二)全球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122
三、网络化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125
(一)网络化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125
(二)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126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128
(一)社会转型:含义与特征128
(二)社会转型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威胁与压力130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威胁的具体表现133
一、借助于“泛”意识形态化攻击马克思主义134
二、借助于科斯定理促动产权私有化改革137
三、借助于政治科斯定理推行西方式民主140
四、借助于“经济学帝国主义”渗透社会科学各领域143
五、借助于工具理性消解价值理性145
六、借助于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肢解民族国家147
第五章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与参照150
第一节 契合与互补:两种意识形态理论之间151
一、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方面151
二、意识形态承担主体方面153
三、意识形态实现路径方面154
第二节 无法回避的意识形态性:新制度经济学缘起的背景分析156
一、资本主义制度省思:凯恩斯主义失效与福利国家“破产”156
二、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从未改变的意识形态159
三、没有帝国的帝国主义: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160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竞争与对立162
第三节 对立与冲突: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164
一、缺乏经验事实支持的理论预设164
二、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167
三、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169
四、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171
五、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172
六、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174
七、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176
第六章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具体路径:基于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179
第一节 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180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及其建设180
二、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取向182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183
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展示方式184
五、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的基础190
一、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190
二、现象背后的原因: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立与冲突192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意识形态建设194
第三节 针对性措施:应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威胁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197
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塑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领导核心198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202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构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基础210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思潮的批判性研究214
五、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218
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营造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国际环境220
结语224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4
热门推荐
- 528780.html
- 2831141.html
- 3186093.html
- 1038112.html
- 2860271.html
- 516286.html
- 1868159.html
- 2665373.html
- 3678722.html
- 259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7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9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0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6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9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6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9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