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西方经济学
  • 刘长庚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ISBN:750471017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

二、经济学的产生3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4

四、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过程6

五、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特征10

六、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两大趋势13

七、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方法17

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19

第一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19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19

一、欲望与效用19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0

三、消费者均衡23

四、消费者剩余25

五、需求曲线的形成27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29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内容29

二、无差异曲线30

三、预算线34

四、消费者均衡36

五、序数效用分析与基数效用分析的关系39

六、货币收入变化影响消费者均衡40

七、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43

第二章 生产理论46

第一节 生产理论概述46

一、生产理论的命题与厂商的概念及组织形式46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46

四、生产的广泛含义47

五、实现利润最大化涉及到的技术经济关系47

三、投入与产出47

第二节 生产函数48

一、生产函数及其表述公式48

二、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52

三、规模收益53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88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88

二、供给弹性95

第四章 厂商均自理论99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99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99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收益100

三、厂商短期的均衡价格和产量102

四、厂商长期的均衡价格和产量104

一、完全垄断的性质及成因106

第二节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06

五、微观经济学对完全竞争的评价106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08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09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110

五、微观经济学对完全垄断的评价111

第三节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12

一、垄断竞争的定义和必要条件112

二、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113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114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16

五、微观经济学对垄断竞争的评价117

第四节 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厂商均衡118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118

二、关于寡头垄断厂商均衡的几种理论119

一、生产要素123

三、微观经济学对寡头垄断的评价125

第五章 收入分配和生产要素价格126

第一节 生产要素和要素市场126

二、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127

三、生产要素的需求127

四、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弹性129

五、生产要素供给130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130

一、生产要素需求量决定的原则130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量132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134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要素需求136

一、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但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136

二、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137

一、工资138

第四节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138

二、地租142

三、利息142

四、利润144

第六章 微观经济政策146

第一节 反垄断政策与公共管制146

一、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6

二、反垄断政策147

三、公共管制150

第二节 外部经济效果与公共物品153

一、外部经济效果导致市场失灵和社会管制的必要153

二、公共物品154

三、社会成本156

第三节 收入再分配159

一、政府促进公平分配的必要性159

四、利用计划指导弥补市场和公共管制的不足159

二、公平的概念160

三、公平与效率161

四、影响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162

第二篇 宏观经济学164

第七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164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定义及核算方法164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64

二、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核算方法165

三、GNP的统计一支出法167

四、GNP的统计—收入法169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170

一、国民生产总值170

三、国民收入171

二、国民生产净值171

四、个人收入172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172

六、国内生产总值173

第三节 GNP指标的缺陷及校正173

一、GNP指标的缺陷173

二、GNP指标的校正174

第八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76

第一节 消费与储蓄177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77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178

三、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179

四、边际消费倾向递减181

五、消费函数的发展182

第二节 投资理论185

二、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186

三、投资需求曲线及其变动因素192

一、分析国民收入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概述194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模型和图形194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194

三、收入—支出法195

四、储蓄—投资法197

五、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致的原因199

六、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200

第四节 乘数论和加速原理202

一、乘数理论202

二、加速理论206

第五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208

一、有效需求原理208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208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Is—LM N型分析213

第一节 商品市场的均衡:IS分析213

一、IS曲线213

二、商品市场均衡214

三、Is曲线的变动216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217

一、货币的需求217

二、货币的供给220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223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27

一、IS—LM模型的提出与分析227

二、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移动229

第一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233

一、劳动市场的均衡233

第十章 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33

二、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一般均衡;完全凯恩斯模型238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242

一、古典的总供给曲线242

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244

三、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246

第三节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48

一、古典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48

二、凯恩斯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49

三、凯恩主义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250

第四节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252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256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256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理论256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259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260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260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265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267

一、菲利普斯曲线267

二、社会临界点269

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271

第四节 降低通货膨胀的对策273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73

二、收入政策与收入指数化274

第一节 宏观财政政策276

一、政策的税收和支出体系276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276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内容279

第二节 宏观货币政策284

一、银行体系285

一、投资的含义及分类285

二、货币政策和政策手段289

第三节 收入政策293

一、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294

二、收入政策的应用295

第十三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298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298

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理和原则298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99

三、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301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302

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货币论303

一、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乘数论303

四、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吸收论304

第三节 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体系304

一、四部门中国民收入的均衡304

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弹性论304

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变化309

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309

第四节 资本账目与宏观体系311

第五节 调整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政策314

一、IS—LM模型与国民收入均衡315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一移动BP曲线的政策320

三、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调节原则:最优政策配合324

四、其他因素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32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330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330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论330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31

三、如何评定经济是否增长332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333

一、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333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334

三、实际增长率、合意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335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338

第四节 增长的因素分析345

一、肯德里克经济增长来源的分析345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347

第三篇 西方经济学流派353

第十五章 货币主义353

第一节 货币主义的学说渊源和代表人物353

一、学说渊源353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356

一、一些经济学家对货币主义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的论述357

第二节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357

二、现代货币数量理论359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362

第三节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366

一、稳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政策366

二、否定财政政策的有效性369

三、收入指数化方案370

四、负所得税方案371

五、反对固定汇率制,提倡浮动汇率制371

第十六章 理性预期学派374

第一节 理性预期流派的学说渊源和代表人物374

一、学说渊源374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376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376

一、理论预期假说376

三、AS-AD模型分析379

二、有效的市场结清379

四、理性预期与劳动市场383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经济政策思路384

一、政策的无效性384

二、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385

第十七章 新制度学派388

第一节 学说渊源和主要代表人物388

一、学说渊源与时代背景388

二、主要代表人物简介和重要学术著作391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392

一、制度结构分析392

二、权力转移理论393

三、二元系统理论395

第三节 新制度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396

一、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396

二、结构改革的政策主张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