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通导向下老城中心区空间发展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文竹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711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市中心-城市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交通导向下老城中心区空间发展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选题及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
1.2.1 城市空间对交通的影响1
1.2.2 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作用2
1.3 主要研究内容3
1.3.1 研究案例城市的选择3
1.3.2 研究主要内容5
1.4 技术路线6
第二章 交通对中心区空间影响的历史演变规律9
2.1 交通技术创新对中心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9
2.1.1 基本原理9
2.1.2 案例分析:常州交通技术的创新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12
2.2 交通系统建设对中心区用地功能演变的影响13
2.2.1 基本原理13
2.2.2 案例分析:常州中心区交通系统建设与用地功能演化14
2.2.2.1 交通系统对工业用地布局演化的影响14
2.2.2.2 交通系统对居住用地布局演化的影响15
2.2.2.3 交通系统对商业用地布局演化的影响17
2.3 交通结构演化对中心区用地强度的支撑19
2.3.1 基本原理19
2.3.2 案例分析:常州中心区交通结构与用地强度演化19
2.3.2.1 中心区交通结构演化特征19
2.3.2.2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特征21
2.4 本章小结23
第三章 交通对中心区空间的主动式引导机制24
3.1 对外交通可达性对中心区区位影响24
3.1.1 基础概念24
3.1.1.1 交通可达性及其度量24
3.1.1.2 区位理论25
3.1.2 对外交通与区位分布的关系25
3.1.3 对外交通可达性对区位优势度的影响26
3.1.3.1 区位优势度26
3.1.3.2 区位优势度与交通的关系27
3.1.3.3 区位优势度的计算28
3.2 综合交通系统对中心区用地空间布局的影响28
3.2.1 土地地租竞争理论29
3.2.1.1 级差地租29
3.2.1.2 居住用地的选择30
3.2.1.3 商业用地的选择30
3.2.1.4 产业用地的选择30
3.2.2 交通对中心区用地区位熵的影响30
3.2.2.1 影响度相关性分析方法31
3.2.2.2 数据采集33
3.2.2.3 结果分析37
3.3 中心区街网模式与出行效率作用机理43
3.3.1 国内外中心区街区模式对比43
3.3.1.1 国外街区模式43
3.3.1.2 我国城市道路网络形态特点44
3.3.2 优化街网模式的理论研究47
3.3.2.1 当前对街网模式认识的不足47
3.3.2.2 “路网平均间距”的提出47
3.3.2.3 优化思路的革新:双层规划思想48
3.3.3 既定道路资源下效率最优的城市道路平均间距优化模型50
3.3.3.1 资源总量约束、变量和响应函数50
3.3.3.2 下层规划——各交通方式的交通分配模型51
3.3.3.3 上层规划——出行效率57
3.3.4 各街网模式下出行效率的模型求解65
3.3.4.1 交通方式需求及资源供给总量恒定约束65
3.3.4.2 路网平均间距的极值约束65
3.3.4.3 求解65
3.3.4.4 结论分析68
3.4 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需求的关联71
3.4.1 不同开发强度模式下的城市交通发展主张71
3.4.2 密度与交通方式选择71
3.4.3 密度与出行距离75
3.4.4 强度与交通生成77
3.5 本章小结80
第四章 交通导向下中心区空间发展模式82
4.1 新旧组团交通可达下空间区位提升82
4.1.1 基本原理82
4.1.2 案例模式:常州中心区对外交通与区位提升82
4.1.2.1 常州中心区对外交通需求83
4.1.2.2 中心区现状对外通道及可达性85
4.1.2.3 中心区新增对外通道及可达性87
4.1.2.4 区位优势度的相对提升88
4.2 多模式交通主导下空间结构发展趋向89
4.2.1 基本原理89
4.2.2 案例模式:常州市交通导向下空间结构发展趋向研究90
4.2.2.1 各交通体系对居住空间结构的影响90
4.2.2.2 各交通体系对公共服务区空间结构的影响91
4.2.2.3 各交通体系对公共服务区空间结构的影响93
4.3 短路径出行导向的用地混合重组94
4.3.1 混合熵对出行需求影响理论94
4.3.2 成功案例借鉴94
4.3.2.1 香港轨道站点混合用地研究94
4.3.2.2 广州花都CBD轨道站点周围混合用地研究96
4.3.3 适宜的用地混合度99
4.3.3.1 土地利用混合度量化99
4.3.3.2 出行距离统计100
4.3.3.3 居住—就业平衡对工作出行距离影响模型102
4.3.3.4 居住—商服混合对非工作出行距离影响模型103
4.3.3.5 比较:谁影响出行距离更多?103
4.3.3.6 用地混合度阀值104
4.4 效率优先的中心区街网模式转变105
4.4.1 “四角”与“边缘”模式105
4.4.2 高密度单向二分路网模式106
4.4.3 等间距路网模式107
4.5 公共交通可达的中心区用地开发强度控制109
4.5.1 分析方法110
4.5.2 案例分析110
4.5.2.1 现状土地开发与公交承载力的矛盾111
4.5.2.2 土地开发与公交承载力协调控制113
4.6 客流出行特征为导向的城际铁路地区空间发展模式116
4.6.1 以客流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发展策略117
4.6.2 以出行距离为导向的圈层用地布局118
4.6.2.1 出行距离与圈层规模118
4.6.2.2 出行距离与产业空间分布120
4.6.2.3 出行距离与用地布局121
4.6.3 以交通供给为导向的开发强度123
4.6.4 案例124
4.6.4.1 现状124
4.6.4.2 产业策略125
4.6.4.3 用地布局125
4.6.4.4 开发强度125
4.7 本章小结127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30
5.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130
5.2 研究展望134
参考文献135
附录A中心区不同间距下路网模式143
附录B中心区信号绿时图及交叉口布局图151
热门推荐
- 3096025.html
- 599522.html
- 783438.html
- 220424.html
- 853442.html
- 2734611.html
- 2953904.html
- 2327207.html
- 1062694.html
- 758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7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7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48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8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1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6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2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4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