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新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走向新教育
  • 祖旭东,宋玉良,苗成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789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向新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梦想:从人人升学走向人人成才1

第一节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梦想1

一、“人人成才”是教育的新梦想2

二、新人才的素质结构特征3

三、新人才的成长特点5

第二节 新教育:新梦想的实现路径8

一、新教育是为了人的教育8

二、培养创造性是新教育的根本追求11

三、新教育对主体精神的唤醒13

四、新教育创造信念的确立16

第三节 新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19

一、新教育依赖于创新19

二、新教育创新的任务21

三、教育转型的着力点:变革育人模式23

第四节 新人才成长沃土——创新场的构建28

一、创新场的构成28

二、创新场的整体构建29

第二章 新理念:从知识至上走向育人为本36

第一节 价值观创新:从工具主义价值观走向人本主义价值观36

一、新教育使人成为“真人”36

二、新教育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38

三、新教育使人人成为创造之人41

第二节 学生观创新: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走向以学习者为中心43

一、尊重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43

二、重视潜在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46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47

第三节 质量观创新:从学业成绩走向全面质量观50

一、新教育质量观的确立50

二、新教育质量观的内涵51

三、新教育质量观的建构53

第四节 实践观创新:从理性教育走向生命体验55

一、教育实践创新价值的缺失55

二、教育实践整体观的确立58

三、新教育实践过程观的重建60

第三章 新学校:从同质化走向特色化65

第一节 新教育呼唤学校转型65

一、学校发展与学校同质化现象66

二、学校转型趋势及其必要性68

第二节 新学校及其使命71

一、学校及其生命组织特性71

二、新学校特征及其要素构成73

三、新学校组织活力的焕发75

第三节 新学校建设78

一、新学校建设的基本任务78

二、新学校的基础——学习型学校建设79

三、新学校的特色化建设81

四、新学校特色创建策略85

第四章 新管理:从制度规约走向文化自觉89

第一节 学校新管理的目标任务:促进教育内涵发展89

一、人本发展目标管理体系的确立89

二、新管理理念的系统更新91

三、学校核心竞争力及其打造95

第二节 新管理的文化自觉98

一、新管理的文化追求98

二、实现新管理文化自觉的策略101

第三节 新管理的有效机制110

一、新学校规划的制定与落实110

二、建立新型现代学校制度112

三、创建人本自主管理机制115

第五章 新课程:从学科独立走向课程统整120

第一节 新课程的新教育价值120

一、现行课程体系与新教育的不适表现120

二、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本质区别122

三、新课程的创新价值124

第二节 新课程的体系构建126

一、新课程的主要特征126

二、新课程的主要构建规则128

三、新课程体系的结构类型130

四、新课程的创新策略133

第三节 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35

一、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135

二、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136

三、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139

第六章 新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145

第一节 知识课堂生命价值迷失的反思145

一、知识课堂淡化了对生命的关注145

二、知识课堂忽视生命的归因分析149

三、和谐社会呼唤对知识课堂变革151

第二节 生命视角下的新课堂152

一、新课堂的生命意蕴153

二、新课堂:基于生命创造的教育场155

三、新课堂的生命价值追求157

第三节 新课堂的生命化构建159

一、以人为本:生命课堂建构的基质159

二、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162

三、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165

四、新课堂的生命交往与对话走向167

五、生命化评价是新教育的追求与期待169

第七章 新校长:从管理者走向教育家173

第一节 新校长的时代呼唤与使命173

一、新教育呼唤新校长173

二、新校长的使命175

第二节 新校长的角色定位176

一、新校长与管理型校长176

二、新校长的角色定位177

第三节 新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基本素养182

一、未来教育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82

二、新校长的基本素养184

三、新校长的策略艺术189

第四节 新校长如何成为教育家190

一、新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要自主成长190

二、促进未来教育家成长的核心对策195

三、建立新校长管理机制199

第八章 新教师:从书匠型走向创新型202

第一节 新教师及其教育创新价值202

一、新教师的角色定位202

二、新教师的教育创新价值203

第二节 新教师的成长规律205

一、教师沦为“教书匠”的原因205

二、新教师成长的层次207

三、新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208

第三节 新教师的自我成长209

一、新教师素养的自我修炼209

二、新教师的自主成长214

第四节 新教师的培养219

一、建好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自主发展培厚“土壤”219

二、创新继续教育机制——满足教师可持续发展需求222

三、创建名师催生机制——促进教师专业高端发展226

第九章 新学习: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231

第一节 新教育呼唤新学习231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231

二、新学习的时代意义232

第二节 新学习的基本方式234

一、新学习的基本特征234

二、新学习的基本方式236

第三节 新学习方式的拓展244

一、体悟学习244

二、网络学习246

三、团队学习249

四、生态性学习251

第十章 新评价: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253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发展及创新253

一、教育评价的发展253

二、传统评价体系的缺陷255

三、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260

四、教育评价创新的启动262

第二节 学生和谐发展:教育评价变革的价值选择264

一、和谐发展取向评价体系的目标264

二、和谐发展取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支撑265

三、和谐发展取向教育评价体系的特点266

四、和谐发展取向的评价方式269

第三节 构建新教育评价体系272

一、革新人才评价指标272

二、革新人才评价方式274

三、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276

参考文献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