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史纲 古代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史纲》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81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史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大江南北的原始时代1
第一节原始氏族公社的形成和发展1
一原始氏族公社的形成1
二氏族公社的发展3
第二节氏族公社的解体9
一 “男耕妇织”的生产发展9
二父权制的确立和氏族公社的解体15
第二章 虞、夏、商、周时代徐、青、扬州的东夷和东国(约公元前23世纪左右—公元前771年)21
第一节徐、青、扬州东夷和东国的兴起21
一徐、青、扬州的划分和东夷的分布21
二 “东国”的兴起24
第二节青铜时代的奴隶制经济34
一青铜时代的开始和发展34
二家庭奴隶制的农业经济36
三官营的工商业42
第三节东夷和东国的科学文化48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48
二敬事天地鬼神的宗教思想52
三文化和艺术54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楚(公元前770—221年)58
第一节春秋时期吴的崛起与争霸58
一吴王国的崛起58
二吴王诸樊兄弟与楚的争夺62
三吴王阖庐“霸诸侯”67
四吴王夫差争霸“中国”71
第二节战国时期越、楚的代兴75
一越王勾践灭吴称霸75
二越与齐、楚争强79
三楚国破越83
一吴、越、楚的铁器时代85
第三节 吴、越、楚奴隶经济的衰败和封建经济的发展85
二吴、越的“改政”与封建制度的确立88
三吴、越、楚地的封建经济94
第四节科学文化的发展105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105
二儒、道、墨的“争鸣”107
三新的军事科学的产生112
四计然的经济思想114
五文化艺术的发展116
第四章秦朝的东海、会稽等郡(公元前221—207年)127
第一节秦统一东方127
一秦灭魏、楚、齐为郡县127
二秦的“法令由一统”129
三秦皇“东行郡县”131
第二节项羽、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135
一激起农民反抗的秦暴政135
二项、刘等响应陈、吴起义137
三项羽、刘邦以楚灭秦142
第五章两汉时期的楚、吴等郡国(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45
第一节西楚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145
一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145
二汉灭西楚147
第二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兴废152
一西汉时期异姓楚和同姓楚、吴等国的兴废152
二东汉时期徐、扬等州郡国的变迁167
第三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封建经济175
一社会生产的发展175
二封建大地产和庄园经济的发展189
第四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科学文化192
一天文、炼丹术、医学方面的成就192
二儒学的兴盛196
三刘向、刘歆的治学成就198
四佛教的传入和原始道教的兴起201
五文学艺术的兴盛203
第六章 三国时期魏、吴分治下的徐、扬等州郡(公元220—280年)209
第一节魏、吴在长江南北的对峙209
一曹魏兼并徐州209
二孙策创业江东和孙权称帝建业214
第二节徐州和江东经济的发展223
一江淮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3
二水利事业的蓬勃兴起225
三手工业227
四徐州和江东的城市229
五商业与交通229
第三节司马氏统一江东231
一孙吴后期政治的腐败231
二江东屯田制的破坏与小农贫困化235
三建业的失守238
一科学文化的成就240
第四节科学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40
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44
第七章两晋时期的徐、扬等州(公元—420年)247
第一节两晋在徐、扬的政治统治247
一西晋永嘉前对徐、扬的统治247
二西晋末年江东豪族“三定江南”249
三东晋政权在江南的建立252
四南北世族地主的联合与摩擦254
一北人南迁与侨州、郡、县的设置258
第二节徐、扬二州的侨州郡县与“土断”258
二徐、扬二州境内的侨州、郡、县260
三 “土断”后南北人民的融合264
第三节徐、扬地区经济的发展267
一农业经济267
二手工业272
三城市和商业274
一北府兵建立前东线进行的北伐277
第四节东晋的北伐和北府兵277
二 以京口、广陵为基地建立的北府兵280
三北府兵在抵御氐族南侵和荆、扬之争中的作用283
四北府兵建立后在东线进行的北伐286
第五节席卷江南地区的孙恩、卢循起义288
一东晋后期三吴八郡农民的沉重负担288
二起义席卷江南地区291
第六节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科学文化297
一天文历法、化学和医学297
二哲学和宗教300
三经学和史学304
四文学306
五绘画、雕塑、书法、乐舞等艺术309
第八章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公元420—589年)314
第一节宋、齐、梁、陈的更迭314
一刘宋(420—478年)314
二萧齐(479—502年)317
三萧梁(502—557年)319
四陈(557—589年)321
第二节南北朝在江北的对峙与争战323
一刘宋与北魏的对峙、争战323
二齐、梁与魏之争和侯景之乱326
三陈与北齐、北周在淮南的争夺329
第三节江南经济的长足发展331
一江南的山墅经济和寺院经济331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334
三城市与商业的兴盛340
第四节 南朝科学文化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344
一自然科学的卓越成就344
二宗教和哲学347
三经、史、地志、目录学351
四文学和艺术354
五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364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徐、扬、润、苏等州郡(公元581—907年)368
第一节隋唐统一江南368
一隋灭陈368
二隋平江南叛乱371
三隋末的江淮起义372
四唐灭隋和统一江南375
第二节 隋唐在江淮的军政建置和唐代江淮叛乱的平定378
一隋唐在江淮的军政建置378
二唐代江淮叛乱的平定381
第三节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389
一大运河的开凿与维修389
二江淮经济的繁荣392
三江淮文化的发达404
第四节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413
一鉴真东渡413
二 “蕃客”来扬416
第五节江淮的社会危机418
一唐王朝对江淮剥削的加重418
二庞勋起义420
第十章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南唐等国(公元907—960年)423
第一节军阀的纷争割据423
一朱全忠割占徐州423
二钱镠吞并苏州424
三杨行密割据淮南和江南大部426
第二节吴国的兴亡427
一吴国的建立427
二吴国的发展与灭亡430
三吴国统治时期的“承平”局面431
第三节南唐的盛衰434
一南唐代吴434
二南唐的兴盛439
三南唐的衰弱442
第四节江淮的经济发展446
一农业447
二手工业449
三商业451
第五节南唐、吴越的文化452
一词、诗和文字学452
二绘画、雕塑和音乐454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淮南、两浙、江南等路(公元960—1279年)459
第一节北宋对东南的统一和统治459
一平淮南459
二灭南唐460
三并吴越462
四加强中央对东南的军政统治463
第二节南宋与金、蒙的南北对峙467
一宋廷的南迁与金人南侵的失利467
二 “绍兴和议”与宋、金南北对峙473
三南宋与蒙元在江淮的相持478
第三节京东、淮南、江东的经济发展480
一农业生产的新发展480
二手工业发展的新水平491
三城镇及商业的发展498
第四节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的反封建斗争502
一两宋统治者对江南北人民的残酷剥削502
二江南北农民的反封建斗争513
第五节 科学文化的昌盛517
一科学技术517
二文化教育和新儒学526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530
第十二章 元朝的江浙、河南行省(公元1276—1368年)540
第一节 元军占领大江南北和江南北的抗元斗争540
一元军攻占江南和江南的抗元斗争540
二元军攻占江北和江北的抗元斗争545
三元代江南北地区的行政区划547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49
一土地占有状况549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554
三官私手工业生产558
四商业的发展562
五发达的交通运输业568
第三节红巾军起义和张士诚的大周政权572
一元末江淮地区的社会矛盾和起义的准备活动572
二徐州芝麻李起义和赵君用、毛贵等在淮东的活动574
三彭莹玉率师横扫江南575
四张士诚高邮起兵和大周政权的建立577
五大周政权的蜕变580
第四节朱元璋建立吴政权和灭亡元朝584
一吴政权的建立584
二朱元璋的经济政策587
三削平群雄,灭亡元朝590
第五节江浙地区的文化思想593
一医学593
二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595
三文学艺术597
第十三章 明朝的京师(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公元1368—1644年)605
第一节 明初京师的建立和变迁605
一朱元璋定都应天605
二 “靖难之变”608
三朱棣迁都北京以后的留都南京611
四 南直隶的应天、苏、松、常、镇等府613
第二节 明初的对外友好往来与郑和下“西洋”614
一明初的对外友好方针和造船航海业发展614
二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620
三江南人民对郑和下西洋的贡献624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和江南资本主义萌芽625
一水利建设625
二农业生产的优势634
三手工业的发展641
四市镇的兴起和繁荣650
五商业的发展653
六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659
第四节东南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斗争665
一倭寇的侵扰和沿海军民的抗倭斗争665
二社会危机与城乡人民反封建斗争676
三东林党和其他社团的兴起687
第五节 科学文化的成就695
一科技的成就695
二哲学与宗教的发展704
三史书与类书的编纂708
四文学艺术的繁荣711
第一节 清军南下与南明军民的抗清斗争724
一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与史可法的抗清斗争724
第十四章 清朝前期的江苏(公元1644—1840年)724
二弘光政权的覆灭与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732
三南明政权的重建与张煌言、郑成功的北伐738
第二节清朝对江苏的政治统治743
一江苏省的政治建制743
二康熙与乾隆皇帝南巡747
三官僚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和农民的反抗斗争753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758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58
二手工业的发达763
三城市和市镇的兴盛769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增长775
第四节科学文化的发达781
一科学技术781
二哲学和经济学788
三考据学与史学792
四文学艺术798
热门推荐
- 1266522.html
- 275447.html
- 2851638.html
- 3050688.html
- 3562870.html
- 498323.html
- 2734401.html
- 1068164.html
- 2611514.html
- 122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7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8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0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1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1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