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伤寒论》纲要
  • 白长川编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出版社
  • ISBN:780612313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伤寒论》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伤寒论》证治纲要3

第一章 证治纲要3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3

(一)太阳病纲要3

(二)太阳病本证4

1.中风表虚证4

2.伤寒表实证5

3.表郁轻证6

(三)太阳病兼变证6

1.热证7

2.虚寒证7

3.阴阳两虚证9

4.蓄水证9

5.蓄血证9

6.结胸证10

7.脏结证10

8.痞证11

9.上热下寒证12

10.火逆证12

11.欲愈候12

(四)太阳病类似证12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3

(一)阳明病纲要13

(二)阳明病本证14

1.阳明热证14

2.阳明实证14

(1)承气汤证14

(2)润导法15

(3)下法辨证15

(4)下法禁例16

(三)阳明病兼变证16

1.发黄证16

2.血热证17

(四)阳明病辨证17

1.辨中风中寒17

2.辨虚证实证18

三、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8

(一)少阳病纲要18

(二)少阳病本证18

(三)少阳病兼变证19

传变与预后19

少阳病治禁20

附:热入血室20

四、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0

(一)太阴病纲要20

(二)太阴病本证20

(三)太阴病兼变证21

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1

(一)少阴病纲要21

(二)少阴病本证22

1.少阴病寒化证22

2.少阴病热化证23

(三)少阴病兼变证23

(四)咽痛证24

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25

(一)厥阴病纲要25

(二)上热下寒证25

(三)辨厥热胜复26

(四)辨下利26

(五)辨厥27

(六)辨呕哕28

(七)预后28

第二章 类证鉴别30

一、太阳病类证鉴别30

伤寒、中风、温并风温证鉴别表30

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汤证鉴别表31

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附子汤证、桂枝去芍加附子汤证鉴别表31

麻黄汤证、桂枝汤证鉴别表32

葛根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鉴别表32

大、小青龙汤证鉴别表3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杏甘石汤证鉴别表33

葛根芩连汤证、葛根汤证鉴别表33

黄芩汤证、葛根汤证鉴别表33

桂甘汤证、桂甘龙牡汤证、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鉴别表34

栀子汤类证鉴别表34

桂枝人参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鉴别表35

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鉴别表36

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鉴别表36

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鉴别表37

五苓散证、真武汤证鉴别表37

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一汤证鉴别表38

苓桂术甘汤证、苓桂甘枣汤证、茯苓甘草汤证鉴别表38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桅子厚汤证、大承气汤证鉴别表39

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丸)证鉴别表39

蓄水证、蓄血证鉴别表40

结胸证鉴别表40

五泻心汤证鉴别表41

黄连汤证、半夏泻心汤证鉴别表42

二、阳明病类证鉴别42

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证、猪苓汤证鉴别表42

三承气汤证鉴别表43

湿热发黄三证鉴别表44

湿热发黄、寒湿发黄鉴别表45

太阳蓄血证、阳明蓄血证鉴别表45

阳明中风证、阳明中寒证鉴别表46

阳明中寒证、阳明实证鉴别表46

五苓散证、猪苓汤证鉴别表46

三、少阳病类证鉴别47

大柴胡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鉴别表47

四、太阴病类证鉴别47

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鉴别表47

五、少阴病类证鉴别48

四逆汤类证鉴别表48

真武汤证、附子汤证鉴别表48

吴茱萸汤证、四逆汤证鉴别表49

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证鉴别表49

猪苓汤证、黄连阿胶汤证鉴别表49

猪苓汤证、真武汤证鉴别表50

少阴咽痛证鉴别表50

六、厥阴病类证鉴别51

厥逆类证鉴别表51

黄芩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白头翁汤证鉴别表52

第三章 类方鉴别53

桂枝汤、小建中汤53

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53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54

桂枝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55

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56

大青龙汤、桂二越一汤57

麻黄汤、大青龙汤57

茯苓甘草汤、苓桂甘枣汤、苓桂术甘汤58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58

真武汤、附子汤59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59

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60

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芩白术汤61

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61

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62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63

大、小青龙汤63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64

栀子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4

黄连汤、半夏泻心汤、旋复代赭汤65

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66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66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苓桂术甘汤67

风湿三方67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68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68

大陷胸汤、大陷胸丸69

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69

栀子豉汤类方70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71

承气汤类诸方72

润导法诸方73

治发黄诸方74

下瘀血类方75

柴胡汤类方76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78

四逆汤类方79

附子汤、真武汤81

黄连阿胶汤、猪苓汤82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82

治咽痛诸方83

第四章 症状鉴别84

发热鉴别表84

恶风(恶寒)鉴别表85

厥逆鉴别表86

胸胁满痛鉴别表87

心悸鉴别表88

身痛鉴别表89

失血鉴别表90

心下痞满鉴别表92

谵语鉴别表93

呕吐鉴别表93

少腹满痛鉴别表95

惊恐鉴别表96

哕鉴别表97

腹胀满鉴别表97

发黄鉴别表98

小便不利鉴别表99

大便秘结鉴别表100

口渴鉴别表101

便溏鉴别表101

不能食鉴别表102

身重鉴别表103

眩晕鉴别表104

喘咳鉴别表105

不得眠鉴别表106

项强鉴别表106

咽痛鉴别表107

下利鉴别表108

腹满痛鉴别表110

汗出鉴别表112

烦躁鉴别表113

第五章 《伤寒论》方药物使用及方剂煎服法116

一、药物及其出现次数表甘草116

桂枝118

大枣119

生姜120

芍药121

干姜122

附子122

人参123

半夏124

黄芩124

茯苓125

麻黄125

大黄126

黄连126

白术126

杏仁127

栀子127

柴胡127

石膏127

枳实128

细辛128

芒硝128

牡蛎128

厚朴129

蜜129

香豉129

当归129

葛根129

粳米130

瓜蒌根130

泽泻130

龙骨130

阿胶130

桃仁130

甘遂130

知母131

黄柏131

五味子131

桔梗131

葱白131

猪苓131

通草131

蜀漆131

吴茱萸131

虻虫132

赤小豆132

麦门冬132

赤石脂132

苦酒132

瓜蒌实132

麻子仁132

葶苈子132

猪胆汁132

酒132

水蛭132

其它药物分量表133

二、方剂煎服法134

(一)需浓缩药液的方剂134

(二)需某药先煎的方剂135

(三)需某药后煎的方剂135

(四)用特殊溶剂煎煮药物的方剂136

(五)需用药液溶解药物的方剂137

(六)全部药物同时煎煮的方剂139

服法总结表145

特殊制备方法方剂的服用法149

丸剂的制备及服用法150

散剂的制备及服用法151

用粳米方剂的煎服法152

附:古今剂量折算表152

下编 复习思考题155

第一套155

多选题155

传统题171

答案180

第二套243

多选题243

传统题252

答案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