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循环经济发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循环经济发展论
  • 王永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42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循环经济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1

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3

三、两种发展“范式”的比较4

四、循环经济的生态原理6

五、循环经济的体系和层次8

六、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9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14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14

一、整体论14

二、系统论16

三、自组织理论17

四、协同理论24

五、自然资本理论27

六、清洁生产理论28

七、工业生态理论29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特征30

一、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31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32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三R原则33

一、循环经济三R原则33

二、循环经济三R原则的关系35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分析方法37

一、工业代谢分析38

二、生命周期评价39

三、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分析41

四、生态效率评价分析42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45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45

一、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特点45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45

三、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46

四、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特点47

第二节 若干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50

一、GDP指标体系的贡献、不足及其替代51

二、绿色GDP评价体系研究53

三、人文发展指数(HDI)的研究57

四、经济福利指标的研究59

五、真实进步指数(GPI)的研究60

六、主观幸福指标(SWB)的研究61

七、真实储蓄率(GSR)的研究62

八、生态足迹(EF)的研究63

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65

十、国内发展尺度(MDP)的研究68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评价模型71

一、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概念模型72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控模型74

第四节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设计74

一、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74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功能76

三、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77

第五节 浙江循环农业发展评价85

一、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建构86

二、建立浙江循环农业发展评价计量分析模型86

三、数据处理与实证研究89

第三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构分析94

第一节 循环型企业94

一、广西贵糖(集团)的发展模式95

二、山东鲁北集团的发展模式99

三、循环型企业发展模式的普适性分析101

第二节 生态工业园102

一、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园区102

二、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园区105

三、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的普适性分析106

第三节 循环型(生态型)城市108

一、贵阳循环型(生态型)城市建设109

二、湖州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111

三、杭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117

四、循环型(生态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普适性分析121

第四节 循环型区域121

一、“生态浙江”建设的实践探索122

二、“循环型辽宁”建设的实践探索128

三、循环型区域发展模式的普适性分析132

第四章 循环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133

第一节 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意义133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原则与体系135

一、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135

二、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136

三、区域循环经济体系137

四、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140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44

一、空间组合发展模式144

二、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145

三、区位导向型发展模式146

第四节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146

一、完善法律制度建设147

二、加大经济杠杆调控148

三、注重科学规划协调149

四、强化产业政策推动150

第五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产业促进151

第一节 环境产业及其发展概论151

一、环境产业界定及其分类152

二、环境产业的本质特征154

三、环境产业的运行特征156

四、环境产业的发展特征157

五、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59

第二节 环境产业带动循环经济的机制和形式163

一、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产业划分164

二、环境产业带动循环经济发展机制166

三、环境产业带动循环经济的作用形式167

第三节 废弃产品资源化(产业化)分析170

一、主要废弃产品的资源化(产业化)171

二、废弃产品资源化(产业化)趋势177

第四节 环境产业促进的政策措施177

一、政府奖励政策178

二、优惠税收政策178

三、推进政府采购179

四、完善收费政策179

五、强化资源税政策180

六、促进技术创新政策181

第六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182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科技进步作用182

一、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182

二、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的基础183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187

一、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87

二、推进循环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188

三、加快发展信息产业189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与技术战略189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189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战略190

第四节 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技术路径192

一、制造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路径192

二、能源资源型工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194

第五节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路径195

一、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战略196

二、循环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机制196

三、传统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197

四、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的对策199

五、健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201

六、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及其实践形式203

第七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206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界定206

一、发展循环经济面临制度障碍206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界定208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210

一、循环经济政策体系210

二、循环经济法律体系211

三、循环经济财税体系212

四、循环经济金融体系214

五、循环经济资源产权体系216

第三节 循环型工业发展的制度创新224

一、循环型工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原则224

二、循环型工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机制225

第四节 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227

一、我国循环农业发展面临制度障碍227

二、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对策231

第八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建设233

第一节 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模式与借鉴233

一、德国循环经济法律模式233

二、日本循环经济法律模式235

三、美国循环经济法律模式241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与评价243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和现状243

二、我国清洁生产的立法研究245

三、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律的若干评价250

第三节 加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路252

一、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52

二、我国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主要思路254

第四节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研究256

第九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优化261

第一节 政府行为原则与循环经济责任261

一、培育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261

二、引导和规范循环型企业建设262

三、建构和培育循环型社会消费263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耦合263

一、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耦合机制264

二、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耦合模式265

三、循环经济的政府行为耦合效应266

第三节 政府环境政策建构267

一、环境经济政策267

二、环境产业政策269

三、环境技术政策270

四、环境消费政策271

第四节 政府环境职能定位优化272

一、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职能272

二、政府环境职能存在的问题273

三、政府环境职能定位优化275

第十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环保机制建构279

第一节 环保责任机制279

一、环保责任原则279

二、环保责任类型与结构282

三、环保责任实施285

第二节 战略环评机制287

一、国际战略环评实践287

二、战略环评发生机理289

三、战略环评实施机制291

四、战略替代方案与减缓措施292

第三节 区域(流域)限批机制293

一、区域(流域)限批的提出293

二、区域(流域)限批原则294

三、区域(流域)限批机制295

第四节 环保行政机制296

一、环保行政机制的内涵界定296

二、我国环保行政机制的弊端分析298

三、完善环保行政机制的对策建议300

参考文献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