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 罗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6818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工业生产-风险分析;工业生产-安全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存于风险的王国1

第一节 正视技术的两面性1

一、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1

二、两种前途3

第二节 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一、居家生活中的技术风险7

二、技术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8

三、家庭意外事故风险11

四、居家意外的防范14

第三节 生产中的技术风险16

一、生产效益与技术灾难相伴16

二、工业事故和灾难的特点18

三、生产事故的特性18

四、生产事故的原因19

五、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危害20

第四节 生存于化学品的王国23

一、化学物质的善与恶23

二、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25

三、生活用品化学化27

四、化学污染与遗传28

五、食品化学化29

六、食物的污染30

第五节 事故风险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32

一、20世纪全球重大事故警示——十大技术灾难32

二、让平安的愿望变为安全的行动35

三、提高人类安全素质从自我做起36

四、防范风险需要采用系统综合对策36

第二章 风险防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39

第一节 古代的安全防范39

一、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39

二、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40

三、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41

第二节 近代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4

一、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44

二、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5

三、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果45

四、安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6

五、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47

第三节 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48

一、事故学理论48

二、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49

三、安全科学原理50

第四节 安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52

一、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小康社会的安全稳定52

二、安全生产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3

三、安全生产水平反映我国“人权”标准54

四、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55

五、安全生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0

第三章 工业风险管理64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术语64

一、风险基本概念64

二、风险的分类65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术语68

第二节 工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69

一、国外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69

二、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概况71

三、风险管理的作用及意义72

第三节 风险管理基础72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73

二、风险度的确定75

三、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75

四、风险分析的内容及目的76

第四节 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范畴77

一、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77

二、风险管理范畴78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81

第五节 风险管理技术81

一、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81

二、风险管理规划82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83

四、风险控制技术86

第四章 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91

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概述91

一、危险源及其辨识的概念91

二、两类危险源理论93

三、危险源控制概念93

四、危险性评价是辨识危险源的基础94

五、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实施94

第二节 危险源辨识技术95

一、危险区域调查95

二、危险源区域的划分原则96

三、危险源调查内容96

四、危险源辨识的组织程序97

五、危险源辨识的技术程序97

六、危险源辨识的途径100

七、危险源数据采集的内容101

第三节 危险因素的分类102

一、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2

二、根据事故形式分类的方法104

三、根据职业健康影响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105

第四节 危险源的分类105

一、第一类危险源分析106

二、第二类危险源分析108

三、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109

第五节 危险源分级方法109

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危险源辨识分级109

二、压力容器危险源的辨识分级110

第六节 危险源的控制管理112

一、危险源控制途径112

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114

第五章 风险评价方法116

第一节 风险评价综述116

一、风险评价的作用及意义116

二、安全评价通则118

三、安全验收评价导则120

四、安全预评价导则121

第二节 风险评价原理123

第三节 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分级方法125

一、风险评价的程序125

二、风险分级方法126

第四节 风险分析方法128

一、安全检查表法128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128

三、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法129

四、事件树分析(ETA)法130

五、故障树分析(FTA)法131

第五节 风险评价方法135

一、风险评价法概述135

二、LEC评价法136

三、MES评价法138

四、MLS评价法139

五、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40

六、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142

七、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144

八、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45

九、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法145

十、日本六阶段评价法147

十一、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技术148

十二、R=FEMSL评价法150

十三、模糊评价法152

十四、各种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153

第六节 风险接受准则155

一、风险管理的ALARP原则155

二、风险接受准则157

第六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实例分析160

第一节 冶金高温作业区的评价160

第二节 农药包装车间的评价161

第三节 煤气作业区的评价164

第四节 模糊评价法的应用168

一、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68

二、没有观测样本的危险源模糊评价分级171

第七章 事故预防原理与风险控制178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178

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179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180

三、系统安全工程理论181

四、事故频发倾向论182

五、事故遭遇倾向论183

六、多米诺骨牌理论185

七、轨迹交叉论186

八、管理失误论189

九、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1

十、能量转移理论191

十一、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195

十二、事故原因树197

十三、变化-失误连锁理论199

十四、扰动理论201

十五、作用-变化与作用连锁理论202

第二节 事故预测原理204

一、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204

二、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205

三、直观预测法207

四、时间序列预测法207

五、回归预测法207

六、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207

七、马尔柯夫链模型208

八、微观事故状态预测208

九、灰色预测模型208

十、趋势外推预测209

十一、专家系统预测法210

十二、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211

第三节 事故预防原理214

一、事故可预防性理论214

二、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214

三、人为事故的预防217

四、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0

五、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3

六、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224

第八章 事故应急救援227

第一节 事故应急体系设计227

一、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规要求227

二、事故应急体系的设计228

三、事故应急计划228

四、应急组织机构和指挥中心229

五、事故应急技术230

六、事故应急设施230

七、外部援助系统230

第二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230

一、事故应急预案概述230

二、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设计232

三、政府社区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设计235

第三节 各类事故预防与应急实例238

一、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38

二、锅炉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0

三、电气事故的预控与应急241

四、高温作业区的预防与应急242

五、辐射类危险源的预防与应急243

六、煤气事故预控及应急处理246

七、燃烧类事故的预防与应急249

八、气压毒物的危害与防治250

第九章 风险预警预控理论与方法253

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253

第二节 风险预警管理理论254

第三节 风险预警预控管理的实现256

参考文献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