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能学实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机能学实验
  • 娄建石,徐淑梅,刘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09209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机能(生物)-人体生理学-实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机能学实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1

第一章 机能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

第一节 机能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

第二节 实验结果的处理2

第三节 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3

第四节 实验室守则4

第二章 机能学实验的生物信号采集5

第一节 生物信号的采集5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采集6

第三章 机能学实验的常用仪器10

第一节 一般仪器和器械使用10

第二节 生物信号测定仪器的使用14

第三节 生物样品分析仪器的使用26

第四章 机能学实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0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30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31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33

第四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34

第五节 实验方案35

第五章 机能学实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39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要求39

第二节 实验数据的度量40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收集41

第四节 实验数据的评价42

第五节 实验数据的检查42

第六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44

第一节 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44

第二节 常用实验统计分析方法45

第七章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47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况47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编号48

第三节 药物浓度与剂量的计算50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52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54

第六节 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56

第七节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56

第八节 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60

第九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62

第二部分 基础性实验63

第八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63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63

实验一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测定63

实验二 全细胞记录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66

第二节 肌肉组织的兴奋收缩耦联68

实验一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68

实验二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及影响因素70

第九章 血液系统72

第一节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72

实验一 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测定72

实验二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73

第二节 血型74

实验ABO血型鉴定74

第十章 循环系统76

第一节 心动功能测定76

实验一 心室内压及压力变化速率测定76

实验二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78

第二节 心电功能测定80

实验一 心脏起搏点观察80

实验二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81

实验三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83

实验四 正常人体心电图描记84

实验五 兔心电图描记85

实验六 心室肌细胞膜Na+、K+、Ca2+离子通道电流记录86

实验七 离子和药物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89

第三节 血管生理功能测定92

实验一 动脉血压的测定92

实验二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94

实验三 肠系膜微循环观察95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98

实验一 减压神经放电98

实验二 心血管运动的神经体液调节99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102

第一节 通气功能测定102

实验一 胸内负压和气胸的观察102

实验二 肺顺应性的测定103

第二节 呼吸运动调节105

实验一 膈神经放电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05

实验二 各种影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07

第十二章 消化系统110

第一节 消化道动力学测定110

实验一 消化道运动观察110

实验二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12

第二节 消化液分泌的调节114

实验 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114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116

实验 离体小肠葡萄糖转运电位的测定116

第十三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118

实验 能量代谢的测定118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120

第一节 肾功能测定120

实验 肾脏血浆清除率120

第二节 尿生成的调节121

实验一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121

实验二 比浊法测定尿钠123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125

实验一 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抽搐125

实验二 摘除脑垂体对皮肤颜色的影响126

实验三 肾上腺摘除动物的观察127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129

第一节 反射活动129

实验一 反射时的测定129

实验二 反射弧的分析130

实验三 脊髓反射131

第二节 运动功能132

实验一 大脑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132

实验二 去大脑僵直133

第三节 脑电活动134

实验一 脑电图的记录和观察134

实验二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135

第四节 感觉功能137

实验 痛阈的测定137

第五节 脑功能分区139

实验 脑神经核团的立体定位139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141

实验一 回避条件反射实验141

实验二 电防御条件反射的建立、分化与消退141

实验三 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143

第十七章 感官系统145

第一节 眼的视觉功能145

实验一 视敏度的测定145

实验二 视野的测定146

实验三 盲点的测定147

第二节 耳的听觉和平衡功能148

实验一 声音的传导途径148

实验二 耳蜗微音器电位测定149

实验三 迷路功能的观察150

第三部分 疾病和症状模型的制备第十八章 疾病模型153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模型153

实验 急性心力衰竭153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模型155

实验 呼吸运动调节与呼吸功能不全15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模型158

实验 肝性脑病158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模型160

实验 急性肾衰竭160

第十九章 症状模型162

第一节 凝血功能障碍模型162

实验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62

第二节 休克模型163

实验 失血性休克163

第三节 缺氧模型167

实验 缺氧167

第四节 缺血模型170

实验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70

实验二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172

第五节 发热模型173

实验 内毒素性发热173

第六节 水肿模型174

实验一 组织水肿174

实验二 肺水肿176

第七节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模型178

实验一 高钾血症178

实验二 酸碱平衡紊乱180

第四部分 综合性实验183

第二十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183

第一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药物的安全性实验183

实验 药物的ED50和LD50的测定185

第二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187

实验一 一、二房室模型及药代参数的测定187

实验二 水杨酸钠药物血浆浓度半衰期的测定190

实验三 磺胺类药物血药浓度测定192

第三节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94

实验一 特异性拮抗药与pA2值测定195

实验二 非特异性拮抗药与pD2值测定199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01

实验一 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2

实验二 溶解度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2

实验三 不同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3

实验四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4

第五节 联合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5

实验一 钙和镁的拮抗作用205

实验二 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6

实验三 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06

第二十一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型的治疗208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治疗208

实验一 奎尼丁对乌头碱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08

实验二 利多卡因对毒毛花苷K诱发兔心律失常的对抗作用209

第二节 心肌缺血的治疗210

实验 抗心绞痛药物对冠脉结扎引发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21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治疗211

实验一 强心苷对戊巴比妥钠引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211

实验二 强心苷对离体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215

第四节 药物对血压的调节作用216

实验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和量效关系216

第二十二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模型的治疗219

实验 尼可刹米拮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219

第二十三章 药物对消化系统疾病模型的治疗221

实验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用221

第二十四章 药物对泌尿系统疾病模型的治疗223

实验 肺水肿的形成和利尿药的作用223

第二十五章 药物对神经系统疾病模型的治疗225

第一节 抗精神失常225

实验一 地西泮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225

实验二 氯丙嗪的安定作用226

第二节 抗惊厥227

实验 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227

第二十六章 药物对各种症状模型的治疗228

第一节 镇痛228

实验 解热镇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对疼痛的治疗228

第二节 抗炎229

实验一 糖皮质激素对炎症的治疗229

实验二 糖皮质激素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比较230

第三节 抗休克231

实验 创伤性休克的治疗231

第四节 中毒解救233

实验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其解救233

第五部分 麻醉药理学实验237

第二十七章 麻醉药理学实验237

第一节 麻醉方法学实验237

实验一 全身麻醉及麻醉前给药237

实验二 静脉麻醉和强化麻醉238

实验三 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239

实验四 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240

实验五 普鲁卡因的神经干麻醉作用241

实验六 丁卡因与普鲁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比较242

第二节 麻醉药物和辅助药的联合应用和相互影响242

实验一 戊巴比妥钠对乙醚全身麻醉作用的影响242

实验二 肾上腺素对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的增效作用243

实验三 新斯的明对琥珀酰胆碱和筒箭毒碱肌松作用的影响244

第六部分 分析判断性实验247

第二十八章 分析性实验247

实验一 几种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已知药物的分析247

实验二 几种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未知药物的分析250

第二十九章 判断性实验253

实验一 三种中枢神经药物的实验辨别253

实验二 五种抗心律失常药的心肌电生理学特征253

实验三 药物对离体肠作用机制的分析257

第七部分 探索性实验259

第三十章 探索性实验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科研选题指南260

第三节 范例263

第八部分 实验和病例讨论281

第三十一章 实验和病例讨论281

第一节 实验结果讨论281

第二节 病例讨论283

附录293

附录一 常用实验动物的正常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293

附录二 几种动物不同途径给药的最大注射容量294

附录三 不同体重动物一次灌胃最大容量294

附录四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294

附录五 常用的缩写字295

附录六 常用麻醉剂的用量和给药方法296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