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
  • 吴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822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文科(教育)-课程-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观念篇2

第1章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2

1.1 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概述3

1.1.1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融合”3

1.1.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5

1.1.3 数字化学习是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7

1.1.4 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保证8

1.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目标10

1.2.1 从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0

1.2.2 从技术范畴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0

1.2.3 从学习理论基础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1

1.2.4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12

1.2.5 教育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13

1.2.6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4

1.3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16

1.3.1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基本途径16

1.3.2 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方法17

第2章 教学媒体的表述与应用21

2.1 教学媒体概述22

2.1.1 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22

2.1.2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23

2.2 教学媒体的选择24

2.2.1 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24

2.2.2 教学媒体的选用原则25

2.2.3 教学媒体选用的常见误区27

2.3 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29

2.3.1 问题表法29

2.3.2 流程图法29

2.3.3 矩阵式法31

2.4 文科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33

2.4.1 媒体特征分析33

2.4.2 文科教学内容与媒体选用35

设计篇44

第3章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教学设计44

3.1 教学设计概述46

3.1.1 教学设计的含义46

3.1.2 教学设计的目的47

3.1.3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47

3.1.4 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48

3.1.5 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49

3.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49

3.2.1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49

3.2.2 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0

3.2.3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0

3.2.4 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51

3.3 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与主要过程51

3.3.1 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51

3.3.2 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54

3.4 现代教学方法58

3.4.1 现代教学方法的内涵与特征58

3.4.2 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特点59

3.4.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一般方法60

3.5 教学模式64

3.5.1 教学模式的内涵64

3.5.2 教学模式与生产力的关系65

3.5.3 讲授型教学模式65

3.5.4 个别化教学模式66

3.5.5 讨论式学习模式67

3.5.6 探究式学习模式68

3.5.7 网络教学模式68

第4章 以教育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的课程整合——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73

4.1 教学分析阶段74

4.1.1 学习环境分析75

4.1.2 学习者特征分析76

4.1.3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78

4.2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83

4.2.1 教学方法的选择83

4.2.2 教学媒体的选择84

4.2.3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85

4.2.4 教学活动的过程87

4.3 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88

4.3.1 教学评价的含义88

4.3.2 教学评价的类型90

4.3.3 教学评价的设计92

第5章 以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的课程整合——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94

5.1 建构主义教学观95

5.1.1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96

5.1.2 意义建构理论的教学活动内容98

5.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99

5.2.1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99

5.2.2 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100

5.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方法102

5.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例108

实施篇112

第6章 多媒体与网络课件设计理论112

6.1 多媒体课件概述113

6.1.1 什么是多媒体课件113

6.1.2 多媒体课件与电视教材的区别114

6.1.3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115

6.1.4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117

6.1.5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原则119

6.1.6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121

6.1.7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122

6.2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组成125

6.2.1 课件引入部分125

6.2.2 学习者控制部分126

6.2.3 教学内容呈现部分128

6.2.4 使用者帮助部分133

6.3 多媒体课件稿本编写与系统结构设计133

6.3.1 多媒体课件文字稿本的编写133

6.3.2 多媒体课件系统结构的设计134

第7章 多媒体与网络课件画面设计基础137

7.1 多媒体课件画面设计形式规律138

7.1.1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概念138

7.1.2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设计原则139

7.1.3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功能140

7.1.4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特点142

7.1.5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构成要素144

7.1.6 多媒体课件界面的整体设计155

7.1.7 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实例159

7.2 网络课件设计形式规律167

7.2.1 网络课件的概念167

7.2.2 网络课件界面的设计原则168

7.2.3 网络课件界面的功能169

7.2.4 网络课件界面的特点170

7.2.5 网络课件界面的构成要素172

7.2.6 网络课件界面的整体设计184

7.3 课件界面设计构图基础191

7.3.1 构图的概念191

7.3.2 构图的形式法则191

7.3.3 构图形式与心理196

7.4 课件界面设计色彩基础200

7.4.1 初识色彩201

7.4.2 色相201

7.4.3 色饱和度与色明度207

7.4.4 综合对比与色调倾向209

第8章 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PowerPoint与电子教案设计212

8.1 界面与流程212

8.2 修饰和模板220

8.2.1 应用模板制作演示文稿220

8.2.2 母版的使用222

8.2.3 配色方案的使用227

8.3 插入多媒体229

8.3.1 在幻灯片中使用动画229

8.3.2 声音的配置232

8.3.3 添加影片234

8.4 播放技巧235

8.4.1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235

8.4.2 设置适当的播放方式236

8.4.3 跳转238

8.4.4 放映技巧240

8.5 异地播放242

8.5.1 直接复制播放242

8.5.2 用播放器播放242

8.5.3 打包播放244

8.6 打印幻灯片247

8.6.1 页面设置247

8.6.2 打印预览247

8.6.3 打印幻灯片249

案例篇252

第9章 文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案例252

9.1 大学语文《蒹葭》教学设计案例253

9.1.1 学习目标分析254

9.1.2 学习对象分析255

9.1.3 教学策略设计256

9.1.4 教学过程256

9.1.5 教学评价267

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立统一规律》教学设计案例267

9.2.1 学习目标分析267

9.2.2 学习对象分析268

9.2.3 教学策略设计269

9.2.4 教学过程269

9.2.5 教学评价276

9.3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案例276

9.3.1 学习任务与目标278

9.3.2 课程教学目标278

9.3.3 学习对象情况分析279

9.3.4 教学思路280

9.3.5 教学过程281

9.3.6 教学评价297

参考文献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