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管理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管理指南
  • 戴有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41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Server 200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户管理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Windows Server 2003基本概念1

1.1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各版本之间的差异2

1.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3

1.2.1工作组结构的网络3

1.2.2域结构的网络4

1.3 TCP/IP通信协议概述6

1.3.1 IP地址6

1.3.2 IP类7

1.3.3子网掩码8

1.3.4默认网关9

1.3.5专用IP的使用10

1.3.6指定DNS服务器10

第2章安装Windows Server200311

2.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2

2.1.1 系统需求12

2.1.2检查系统的兼容性12

2.1.3选择要使用的磁盘分区14

2.1.4选择文件系统15

2.1.5选择授权模式18

2.2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19

2.2.1 直接利用CD启动计算机与安装程序20

2.2.2在现有的Windows环境中利用CD启动安装程序29

2.2.3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安装程序WINNT32.EXE33

2.2.4在MS-DOS环境中运行安装程序WINNT.EXE34

2.2.5通过网络安装36

2.3启动与登录测试36

2.4.1 可升级的操作系统39

2.4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0339

2.4.2开始升级到Windows Server 200340

2.5 WINNT/WINNT32命令的详细说明41

2.5.1 WINNT32.EXE的语法与参数42

2.5.2 WINNT.EXE的语法与参数44

第3章熟悉Windows Serve r2003环境45

3.1 检查网络设置与激活Windows Server 200346

3.1.1 检查TCP/IP是否安装与设置正确46

3.1.2连接因特网51

3.1.3激活Windows Server 200353

3.1.4 检查计算机名称与工作组名称是否正确55

3.2 安装与设置硬件设备57

3.3显示设置59

3.3.1 基本的显示设置60

3.3.2多监视器显示62

3.4硬件配置文件65

3.4.1 创建一个无法使用软盘驱动器的硬件配置文件66

3.4.2 创建一个没有网络功能的硬件配置文件68

3.4.3硬件配置文件的选择设置69

3.5.1 查看现有的环境变量70

3.5 境变量的管理70

3.6更改默认的启动系统与故障恢复设置72

3.6.1 更改默认的启动系统72

3.6.2故障恢复设置73

3.7添加中文输入法与Windows组件74

3.8微软管理控制台75

3.8.1 微软管理控制台的介绍75

3.8.2添加MMC控制台文件76

第4章创建Windows Server 2003域79

4.1.3对象与属性80

4.1.2名称空间80

4.1 域与活动目录80

4.1.1适用范围80

4.1.4容器与组织单位81

4.1.5域目录树82

4.1.6信任83

4.1.7域目录林84

4.1.8架构84

4.1.9域控制器85

4.1.10轻型目录访问协议85

4.1.11全局编录86

4.1.12站点87

4.1.13域功能与域目录林功能88

4.1.1 4 目录分区89

4.2创建域90

4.2.1 创建域的必要条件91

4.2.2创建网络中的第一台域控制器91

4.2.3添加额外的域控制器102

4.3.1将Windows计算机加入域109

4.3将Windows计算机加入或脱离域109

4.3.2在已经加入域的计算机上登录111

4.3.3脱离域112

4.4将域控制器降级为独立服务器或成员服务器112

4.5域升级116

4.5.1将Windows 2000域升级116

4.5.2将Windows NT 4.0域升级119

4.6检查域设置与检测错误122

4.6.1检查DNS服务器内的记录是否完备122

4.6.2创建区域与将数据登记到DNS服务器123

第5章用户账户的管理127

5.1用户账户的类型128

5.2 内置的用户账户128

5.3 本地用户账户的管理129

5.3.1 创建本地用户账户130

5.3.2密码的更改、备份与还原132

5.4域用户账户的创建与设置137

5.4.1 创建组织单位与域用户账户137

5.4.2利用新用户账户登录测试139

5.5域用户账户的属性设置143

5.5.1用户个人信息的设置143

5.5.2账户信息的设置144

5.5.3登录时间的设置145

5.5.4限制用户只能够从某些工作站登录145

5.6更改域用户账户146

第6章组账户的管理149

6.2组的类型150

6.1本地组与域组150

6.3组的使用领域151

6.3.1通用组151

6.3.2全局组151

6.3.3本地域组151

6.4提升域功能级别152

6.5域组的创建与管理153

6.5.1 组的新建、删除与重命名153

6.5.2添加组的成员154

6.6本地组的创建与管理154

6.6.2创建本地组账户155

6.6.1本地组的成员155

6.7 内置的组157

6.7.1 内置的本地组157

6.7.2 内置的域组158

6.7.3 内置的特殊组160

第7章NTFS的数据管理功能161

7.1.1 标准NTFS文件权限的类型162

7.1.2标准NTFS文件夹权限的类型162

7.1 NTFS权限的类型162

7.2用户的有效权限163

7.2.1 NTFS权限具有累加性163

7.2.2 “拒绝”权限会覆盖所有其他的权限163

7.2.3文件权限会覆盖文件夹的权限163

7.2.4 NTFS权限的继承164

7.3 NTFS权限的设置164

7.3.1指派文件夹的权限164

7.3.2指派文件的权限167

7.3.3特殊权限的指派167

7.4文件与文件夹的所有权170

7.5文件复制或移动后权限的变化171

7.6文件的压缩173

7.6.1 NTFS压缩173

7.6.2利用“压缩文件夹”175

7.7加密文件系统176

7.8磁盘配额178

7.8.1磁盘配额的设置179

7.8.2监控每个用户的磁盘配额使用情况181

第8章访问网络上的文件183

8.1.1 共享文件夹的权限184

8.1 共享文件夹的概念184

8.1.2用户的有效权限185

8.2共享文件夹的添加与管理186

8.2.1 谁有权利将文件夹设为共享文件夹187

8.2.2共享文件夹的管理187

8.3连接共享文件夹190

8.3.1 自动搜索共享文件夹190

8.3.2利用“网上邻居”191

8.3.3利用“映射网络驱动器”191

8.4脱机文件194

8.3.4利用“运行”命令194

8.4.1 网络计算机端的设置195

8.4.2客户端的用户脱机处理文件197

8.5卷影副本204

第9章分布式文件系统207

9.1 分布式文件系统概述208

9.1.1 DFS的映射关系208

9.1.2 DFS的类型209

9.1.3复制拓扑210

9.1.4支持DFS的系统211

9.2创建域DFS212

9.2.1创建DFS根目录212

9.2.2创建DFS链接215

9.2.3配置复制217

9.2.4修改复制拓扑与设置复制计划219

9.2.5创建DFS根目录目标221

9.2.6检查DFS的状态223

9.3访问DFS内的资源223

第10章打印机的设置225

10.1打印概述226

10.2打印机的添加与管理227

10.2.1添加本地打印机227

10.2.2将现有的打印机设为共享打印机232

10.2.3安装其他操作系统所需的打印机驱动程序232

10.3连接网络打印机233

10.3.1 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XP的用户233

10.3.2 Windows计算机的用户234

1 0.3.3 MS-DOS的用户239

10.4.1 设置打印优先级240

10.4网络打印机的高级设置240

10.4.2设置打印机的打印时间241

10.4.3设置打印机池242

10.4.4打印机的其他设置243

10.5打印机使用权限与所有权244

10.5.1 打印机使用权限的指派245

10.5.2打印机的所有权246

10.6利用分隔页分隔打印文档247

10.6.1 创建分隔页文件248

10.7送纸器设置250

10.6.2选择分隔页文档250

10.8管理等待打印的文档251

10.8.1 暂停、继续、重新开始、取消打印某份文档251

10.8.2暂停、继续、取消打印所有的文档251

10.8.3设置通知人、优先级与打印时间252

10.8.4将打印文档重定向252

10.9 通过Web浏览器管理打印机254

10.10添加直接连接到网络的打印机255

10.11 与 UNIX系统沟通256

第11章设置用户的工作环境259

11.1用户配置文件260

11.1.1 用户配置文件的类型260

11.1.2用户配置文件的内容260

11.1.3本地用户配置文件262

11.1.4漫游用户配置文件265

11.1.5漫游用户配置文件的操作过程269

11.1.6强制用户配置文件270

11.1.7自定义Default User配置文件271

11.2登录脚本273

11.3利用主文件夹存储私人文件276

第12章安全设置与审核资源的使用279

12.1 本地安全策略的设置280

12.1.1 账户策略的设置280

12.1.2本地策略283

12.2域安全策略的设置285

12.3域控制器安全策略的设置287

12.4事件查看器289

12.4.1 查看事件日志289

12.4.3 存储日志文件291

12.4.2日志文件的设置291

12.5 审核资源的使用292

12.5.1 核策略的设置292

12.5.2审核登录事件295

12.5.3 核文件的访问行为296

12.5.4审核打印机的访问行为300

12.5.5审核活动目录对象的访问行为300

第13章监控资源的访问行为305

13.1 监控与管理其享文件夹306

13.2监控与管理连接的用户309

13.3监控被打开的文件310

13.4给用户发送消息311

第14章注册表编辑器313

14.1注册表概述314

14.2修改注册表的应用范例317

14.2.1更改登录画面的背景图形317

14.2.2自动登录319

14.2.3打开登录画面的NumLock指示灯322

14.3其他的注册表设置323

第15章磁盘系统的管理325

15.1 磁盘概述326

15.1.1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327

15.2基本卷的管理328

15.2.1创建主要磁盘分区329

15.2.2创建扩展磁盘分区332

15.2.3指派“活动”的磁盘分区336

15.2.4磁盘分区的格式化、加卷标、转换文件系统与删除338

15.2.5更改驱动器号和路径339

15.2.6扩展基本卷340

15.3动态磁盘的管理341

15.3.1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341

15.3.2简单卷343

15.3.3扩展简单卷345

15.3.4跨区卷348

15.3.5带区卷351

15.3.6镜像卷354

15.3.7 RAID-5卷359

15.4镜像卷与RAID-5卷的修复362

15.4.1镜像卷的修复363

15.4.2 RAID-5卷的修复365

15.5添加磁盘369

15.5.1 安装新磁盘、移动基本磁盘369

15.5.2 将动态磁盘移到另台计算机内370

15.6磁盘碎片整理与检查磁盘错误371

第16章 自动安装与磁盘复制373

16.1 自动安装374

16.1.1创建分布文件夹374

16.1.2利用安装管理器创建应答文件与分布文件夹377

16.1.3自动激活Windows系统390

16.1.4创建多台计算机共享的应答文件392

16.1.5利用应答文件自动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393

16.2准备一个可以被复制的磁盘395

16.2.1利用Sysprep准备磁盘396

16.2.2利用Sysprep.inf应答文件让最小化安装自动化398

16.3添加即插即用设备402

16.3.1 替“自动安装”添加即插即用设备402

16.3.2替“Sysprep映像”添加即插即用设备403

第17章系统启动的疑难排除405

17.1 选择“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启用系统406

17.1.1适合于选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的场合406

17.1.2不适合于选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的场合407

17.1.3选用“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407

17.2操作系统选择文件:Boot.ini408

17.2.1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408

17.2.2 Boot.ini与ARC名称表示法410

17.2.3 Boot.ini的参数412

17.2.5制作Windows Server 2003 启动盘413

17.2.4隐藏操作系统413

17.2.6修复镜像卷的启动扇区415

17.3利用高级启动选项修复系统417

17.4故障恢复控制台418

17.4.1 启动故障恢复控制台419

17.4.2删除故障恢复控制台421

17.5修复系统状态数据422

17.5.1 备份与还原系统状态数据422

17.5.2还原活动目录424

17.6.1系统还原428

17.6将系统还原到以前的状态428

17.6.2 自动系统故障恢复(ASR)432

17.7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435

附录A备份与还原的概念437

A.1 Windows备份的功能与特色438

A.2备份的类型439

A.3备份与还原数据443

附录B不间断电源(UPS)445

B.1 UPS的工作原理446

B.2 UPS的设置与测试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