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石油的丰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石油的丰碑
  • 张立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81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谢家荣(1898~1966)-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石油的丰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谢家荣1

1 中国最早的石油调查者1

2 中国最早的石油专著作者1

3 陕北、四川和台湾油田的积极开拓者1

4 中国石油储量的最早计算者3

5 坚决反对“中国贫油论”,认为这在地质上没有依据,对中国石油的前景充满信心3

6 对在中国东部找油充满了信心4

7 最早注意到在东北平原下找油的地质学家之一6

8 陆相生油论的倡导者6

9 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勘探计划的制定者8

10 纠正“油在西北”之说的偏向,在全国含油区和可能含油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9

11 制定中国石油普查的正确战略和战术,组织实施和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10

12 关注中国的“第二巴库”,注意碳酸盐储油层及各种各样的地层圈闭和断层圈闭12

参考文献13

Abstract15

大庆油田发现前的陆相生油理论与谢家荣的贡献——兼论大庆油田不是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发现的16

1 中国陆相生油的早期描述17

2 中国早期陆相生油理论19

2.1 谢家荣20世纪3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19

2.2 潘钟祥20世纪4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20

2.3 黄汲清20世纪40年代初的陆相生油论21

2.4 简短的结论22

3 20世纪50年代大庆油田发现之前的陆相生油理论22

3.1 高振西1950年的论述22

3.2 侯德封的论述23

3.3 黄汲清1957年的论述23

3.4 谢家荣20世纪50年代的论述24

3.5 潘钟祥1957年的论述28

3.6 简短的结论28

4 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陆相生油理论29

4.1 大庆油田不是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发现的29

4.2 中国石油大发现与海相陆相生油问题33

4.3 谢家荣在《大地构造与找矿》中关于陆相生油的论述35

4.4 简短的结论35

5 结论36

参考文献37

Abstract39

谢家荣与中国石油大发现40

1 依据石油生成的理论和中国的地质条件,坚决反对“中国贫油论”,坚信中国必有油,而且远景一定很大,其储量一定是相当丰富的,推测其分布是很广泛的42

2 提出“纠正‘油在西北’之说的偏向,在全国含油区和可能含油区进行大规模的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的石油勘探战略44

3 最早注意到在东北平原下找油的地质学家之一45

4 对中国石油远景区的预测:对在中国东部找油满怀信心46

5 陆相生油论的倡导者50

6 对组织新中国石油普查组织工作的重大贡献53

7 小结56

参考文献57

Abstract58

20世纪50年代石油普查、勘探战略重点东移与大庆油田发现中的地质科学工作——纪念谢家荣教授诞辰110周年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60

1 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60

1.1 历史的回顾60

1.2 简短的结论62

2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争论63

2.1 争论的起因63

2.2权威部门正式认定运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现了松辽和华北等油田63

2.3黄汲清先生发出通天信64

2.4 “权威部门”的“权威”意见65

2.5争论的又一个回合66

2.6争论正未有穷期68

2.7 小结70

3 中国地质学家关于中国和中国东部油气远景的论述70

3.1 1954年以前中国地质学家对中国和中国东部石油远景的论述71

3.2 1954年——大规模全面石油普查的前夜——两篇重要地质文献的发表74

3.3 1955—1957年间中国地质学家对中国和中国东部石油远景的论述78

3.4简短的结论84

4 三年大规模全面的石油地质普查85

4.1 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与1955年的石油普查和普委常委们的工作86

4.2第二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和1956年普委常委们的工作95

4.3 第三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地质部石油地质专业会议)和谢家荣1957年的石油地质工作100

4.4 关于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的提出105

4.5 三年全国石油普查的丰硕成果114

4.6 简短的结论115

5 苏联专家对在中国东部找油和大庆油田的发现所作的贡献116

6 关于李四光对中国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和大庆油田发现的贡献118

6.1 李四光的主要贡献118

6.2种种不实的说法120

6.3 关于“按照李四光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的指示进行工作120

6.4 关于李四光“亲自指导了石油普查的战略选区和部署”138

6.5 关于在李四光的理论指导下到中国东部进行石油普查和李四光的石油勘探理论在大庆油田发现中的决定性作用142

6.6简短的结论145

7 关于黄汲清对中国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和大庆油田发现的贡献146

7.1 黄汲清的主要贡献146

7.2关于物探先行与黄汲清设计的三条踏勘路线147

7.3 关于普委的职能150

7.4谢家荣、黄汲清与1957年以后的石油勘探152

7.5 关于用黄汲清的陆相生油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153

7.6 简短的结论155

8 结束语156

参考文献158

Abstract162

附录:谢家荣论中国找油战略164

附录1 谢家荣论中国找油战略的经典语句164

附录2 江南探油论169

附录3 扩大探油的范围173

附录4 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175

附录5 石油及天然气矿床的普查177

附录6 石油普查工作中的若干重要问题191

附录7 石油地质的现状、趋势及今后在中国勘探石油的方向210

附录8 对于中国若干油气区的看法216

附录9 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及对今后勘探工作的意见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