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习录 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 文白对照全译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明)王阳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409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心学-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习录 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 文白对照全译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2
徐爱录2
徐爱引言2
新民还是亲民4
寻找至善的两个歧途6
心即理7
精一之功也需要学问思辨9
知行不合一全因私欲10
格物是止至善的功夫13
博文是约礼的功夫17
道心与人心18
圣人删述“六经”的本意19
祖述尧舜并不是要复古25
经与史不分家27
徐爱跋:法喜的来源29
陆澄录31
专注在天理上31
好名的毛病32
圣人之心如明镜33
道理明白,在事上却做不了主35
上达与下学不可分36
“宁静存心”不一定就是“未发之中”38
追求大道,自然具备多种才能39
只管耕耘,莫问收获41
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43
仁、义、礼、智是同一个东西44
学习要有次第45
浩然正气,连鬼都怕47
正名很重要48
忧患之日正是用功之时50
有事无事常养气51
不要把内圣外王割裂53
武王未尽善55
执着于中庸也是病56
一点私念引出众多恶相58
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60
奇怪的颠倒61
知心则知道、知天62
心体不纯,知识无用63
在念头上做功夫64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65
心物不可分66
无所偏倚是中68
学习就是存养本心71
真用功的人总是很少72
八目只是一个明明德74
仁心从孝悌生发76
薛侃录79
持志如心痛79
善心更真切是功夫增长的标志80
圣人心同,才力可能不同81
朱子晚年悔倒做84
周敦颐不除草85
为学须有头脑89
做学问忌好名91
“替圣人争分量”背后的心思92
体用一源94
用天理来滋养身心95
曾子没有掌握用功的要领96
立志贵专一98
居敬、穷理是一件事99
从诚意到正心的一跃102
在独知处下功夫104
诚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106
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107
为圣之心最宝贵110
“未发之中”的味道要自己体会111
做功夫需持久磨炼112
率性而行需要诚意的功夫113
不要把圣人的教导教条化116
诚意是学问的大头脑处117
中卷120
钱德洪序120
答顾东桥书123
潜藏的门户之见123
知行要并进124
知行分离的两种恶果126
把自己的根器弄清楚128
即物穷理有可能变成玩物丧志131
见解要清清楚楚,不要似是而非133
门外人先不要乱说门内风景136
格物、致知、诚意的含义139
权变的基础在于精察天理140
知识越多,入道可能越难144
茅茨土阶也可以称为明堂147
礼乐名物无关乎作圣之功150
拔本塞源论153
王阳明心声156
答周道通书161
志之真切161
何思何虑与必有事焉163
圣人气象164
要在事上磨炼166
格物是致知的功夫167
不要随便说是非168
性与气不可分169
答陆原静书(一)171
良知是无始无终的观照力171
致良知即是养生172
答陆原静书(二)174
学以去其昏蔽174
体用一源175
观其大略不必拘泥于文字176
“能戒慎恐惧者”方是良知179
养生的背后或是私欲181
越求越得不到的困惑182
“戒惧克制”就是“常提不放”的功夫184
良知原本自明186
学着遵循良知187
反身而诚,乐在其中189
良知之体,皦如明镜190
钱德洪跋192
答欧阳崇一193
做学问要抓住关键193
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195
不能将做事和致良知分成两件事196
智者不欺人,也不被人欺198
答罗整庵少宰书201
两种讲学方式201
恢复《大学》古本的原意202
格物已经说尽一切203
心不忍却不得已而为之206
真诚之语209
答聂文蔚(一)210
不被肯定,心无郁闷210
万物与我一体211
仕与不仕——修道人永远的难题214
圣者之乐217
答聂文蔚(二)219
康庄大道219
勿忘勿助的前提是必有事焉220
在文义上的牵强附会223
良知只是一个天理224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225
最耽误人的病227
情同一体229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230
教约232
下卷236
陈九川录236
身、心、意、知、物本是一件事236
意念只能正,不能息239
心静不为物扰240
功夫不分内外241
稳当快乐的诀窍242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244
真做功夫的人邪念自消245
用功而不得要领的人247
病中快乐即是功夫248
胜得容易,便是大贤248
在工作中格物250
亲承教诲有实效251
伤食之病252
圣人也是学而知之,众人也是生而知之252
黄直录254
人心是天、渊254
各随分限255
一念发动处就是行256
圣人并不是万事通257
善恶是相对而言的258
率性与修道259
容貌举止关乎内心260
做文章要随才力所限而为261
怒而不动气262
不着相263
黄修易录264
去恶即善264
做功夫不能急功近利264
确立志向265
性、气不可分267
做功夫不可“助长”268
灵根因私欲不得生长269
不可动气责人270
卜筮即天理271
黄省曾录273
无适无莫,义之与比273
思无邪总括“六经”274
因材而教275
逝者如斯276
人只贵于自修277
圣人有大气象278
圣学真血脉279
钱德洪录281
立必为圣人之志281
静坐和磨炼不可偏废282
做功夫不能急283
良知是人的名师284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285
万物都在良知的变化中286
告子病源288
万物与我同体289
天下无心外之物290
谈《大学》中的“厚薄”290
生死念头最难勘破292
药方292
良知需自己探求293
圣人不重预测,尤重见几294
圣人只是能致良知295
周公气象296
圣贤只是为己之学297
巧、力非两事298
是非是个大规矩299
七情都是良知的运用300
踏踏实实地做困知勉行的功夫301
不妨有异处302
功夫全在自己303
元声只在心上求305
学者的常见过失307
苏、张也是圣人之资308
未发与已发309
性无定体310
一天游历古今世界311
圣人的真血脉312
满街人都是圣人314
邹谦之的德行315
天泉证道316
钱德洪附记319
黄以方录321
学与思是一回事321
格、致、诚、正的具体含义322
王阳明格竹324
童子也能格物、致知325
立言宗旨326
凡知觉处便是心328
尊德性需要道问学329
在声色货利上致良知330
看那看不见的,听那听不到的331
鸢飞鱼跃332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333
即时去除私心333
心无杂念334
人心与物同体335
有心与无心337
仁者悯物之心338
傲是人生的大病338
至简至易,至精至微339
问难是大功德340
国裳请字341
钱德洪跋341
附录 陆东风独家解读344
热门推荐
- 3289453.html
- 3496005.html
- 3137663.html
- 3510489.html
- 2234869.html
- 1567881.html
- 1779665.html
- 3706295.html
- 606379.html
- 1381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4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7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8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8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1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9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2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8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5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