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培林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470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1
一、自然辩证法及其研究对象1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体系结构4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8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9
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9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人11
三、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12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14
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4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16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18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18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8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9
第二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21
一、自然界是一个物质系统21
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24
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26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26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30
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31
第二章 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34
第一节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34
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受动于自然界34
二、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35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36
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36
二、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37
三、人工自然对社会的影响39
第三节 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40
一、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40
二、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44
三、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44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类的未来46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46
二、人类的未来50
第三章 自然科学技术系统52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52
一、自然科学及其性质52
二、自然科学的特点55
三、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及其界限56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和特点60
一、技术的涵义和性质60
二、技术的特点及其与科学的区别60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63
第三节 高技术、大科学66
一、高技术及其特点67
二、大科学及其特点68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70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71
第四节 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71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73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74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7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79
一、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作用79
二、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保障作用81
三、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82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84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84
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89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92
一、“科教兴国”战略方针93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9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94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95
一、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评介95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97
第五章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行为9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99
一、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99
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01
一、继承和创造科学技术成果的作用106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06
二、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107
三、培养科技人才和带领他人应用科技知识的作用108
第三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行为109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规范行为109
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失范行为113
三、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行为规范114
第六章 科学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方法论11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117
一、科学技术认识系统117
二、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和过程118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科研课题120
一、科学技术方法与科学技术方法论122
第二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122
二、科学技术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25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127
第七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30
第一节 科学问题130
一、科学问题及其基本特征130
二、科学问题的结构132
三、科学问题的分类133
四、科学问题的来源135
一、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36
第二节 科研选题136
二、科研选题的步骤139
三、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40
第八章 科学事实与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143
第一节 科学事实143
一、科学事实及其特征143
二、科学事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45
第二节 科学观察方法145
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145
二、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47
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148
第三节 科学实验方法148
二、实验方法的注意要点149
第四节 科学调查方法150
一、科学调查方法及其类型150
二、运用科学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原则151
第五节 科学观察、实验、调查中的认识论问题152
一、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152
二、仪器与测量问题155
三、科学观察、实验、调查中的机遇问题157
第一节 科学创造161
一、科学创造及其类型161
第九章 科学创造与科学思维方法161
二、科学创造的基本过程162
三、促成科学创造的基本条件163
四、现代科学创造的基本特征164
第二节 科学抽象165
一、科学抽象及其作用165
二、科学抽象的基础和过程166
三、科学抽象的形式167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168
一、比较、分类、类比168
二、归纳和演绎170
三、分析和综合174
一、科学想像175
第四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175
二、科学灵感176
三、科学直觉177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177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177
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机制178
第一节 科学假说182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征182
第十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82
二、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83
三、科学假说的建立与发展184
第二节 科学理论188
一、科学理论及其特征188
二、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188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192
第十一章 数学方法195
第一节 数学万法的特点和作用195
一、数学的性质和特点196
二、数学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197
一、数学模型方法198
第二节 数学方法的应用198
二、定量分析与数值计算200
三、公理化方法202
第三节 数学方法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203
一、数学方法的发展趋势203
二、计算机与数学方法的新进展204
第十二章 系统科学方法206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206
一、系统科学方法及其特点206
第二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类型209
一、系统分析万法209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功能209
二、信息论方法210
三、控制论方法212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217
一、自组织理论217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220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222
第一节 科技成果及其基本类型222
第二节 科技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26
一、科技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227
二、科技成果评价的形式、方式和方法229
索引237
热门推荐
- 512021.html
- 3624090.html
- 1940087.html
- 2737790.html
- 1709689.html
- 1531213.html
- 2537374.html
- 228903.html
- 72837.html
- 156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5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2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6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4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3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