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病毒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文林主编;马延高,王一理,刘力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84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中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病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病毒学的历史与进化1
一、病毒学前历史1
二、病毒的发现2
三、病毒学研究方法的发展2
四、分子病毒学的发展5
五、病毒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5
第二节 病毒的定义与分类7
一、病毒的定义7
二、病毒的进化8
三、病毒的分类10
第二章 病毒的组成及其基因组19
第一节 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9
一、病毒衣壳的对称及其吸附20
二、病毒的螺旋状衣壳20
三、二十面体(等轴)衣壳22
四、复合体病毒衣壳24
五、包被病毒24
六、病毒的蛋白质25
第二节 病毒的基因组及其结构27
一、病毒基因组的分类28
二、大DNA病毒29
三、小DNA病毒30
五、RNA病毒(节段基因组)31
四、RNA病毒(非节段基因组)31
第三章 病毒吸附宿主细胞及其内化过程35
第一节 细胞表面的结构特征35
一、细胞外基质35
二、细胞膜35
三、细胞膜蛋白36
第二节 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36
一、各种不同病毒的受体37
二、病毒对受体的吸附39
三、细胞对病毒的内吞作用41
第三节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42
一、病毒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侵入宿主细胞42
二、病毒通过内吞作用侵入宿主细胞44
三、无包膜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46
四、参与病毒脱壳的分子48
第四节 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核的分子机制49
一、介导蛋白质入核的细胞通路49
二、不同病毒基因组的入核机制50
第四章 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54
第一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特点54
一、半保留复制55
二、复制的原点与复制方向55
三、连续复制与不连续复制55
四、复制酶及附属蛋白55
五、复制的触发机制58
一、病毒DNA复制多样性的产生59
二、病毒DNA复制方式59
第二节 病毒DNA复制的多样性59
三、双链闭环病毒DNA的复制60
四、双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63
五、单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66
第三节 宿主细胞对病毒DNA复制的影响67
一、病毒基因产物诱导宿主细胞复制蛋白的合成67
二、Rb基因与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68
三、p53基因与DNA病毒复制68
四、大量病毒复制蛋白的合成69
五、病毒DNA的限制性复制69
六、病毒复制部位的特点70
一、DNA病毒遗传学特征71
第四节 病毒DNA的遗传与变异71
二、病毒基因组的重组72
三、缺陷病毒73
第五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调控74
第五章 RNA病毒基因复制78
第一节 RNA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复制特征79
一、RNA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79
二、不同基因组RNA病毒的复制特征81
三、RNA病毒基因的多样性形成83
第二节 RNA病毒的RNA复制85
一、RNA依赖的RNA多聚酶85
二、病毒RNA依赖的RNA合成的起始机制86
三、RNA依赖的RNA合成90
第三节 逆转录病毒的基因复制机制96
一、逆转录酶的结构与特征97
二、逆转录酶催化的反应过程98
三、整合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101
四、DNA的整合反应103
第六章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106
第一节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106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106
二、λ噬菌体基因的表达调控107
三、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108
第二节 病毒基因的转录调控109
一、转录的起始和转录复合体的建立109
二、病毒蛋白在转录中的作用110
第三节 病毒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112
一、转录产物的加工113
二、转录产物的输出116
三、病毒蛋白在转录后的调控作用117
第四节 病毒基因的翻译及翻译后调控119
一、多聚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处理119
二、渗漏扫描机制119
三、翻译重新起始120
四、核糖体ORF移位120
五、翻译终止的抑制121
第五节 各类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122
一、双链DNA病毒122
二、单链DNA病毒123
三、双链RNA病毒123
四、正链RNA病毒124
六、带有DNA中间体的正链RNA病毒125
五、负链RNA病毒125
七、带有RNA中间体的双链DNA病毒126
第七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和释放130
第一节 病毒核衣壳的装配130
一、D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130
二、R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135
第二节 子代病毒粒子的成熟139
一、病毒蛋白的水解加工139
二、其他成熟反应141
第三节 病毒包膜的获得141
一、从核膜上获取包膜141
二、从细胞质内膜上获取包膜142
第四节 病毒粒子的释放143
三、从细胞膜上获取包膜143
一、无包膜病毒的释放144
二、包膜病毒的释放144
三、病毒在细胞之间的扩散145
第八章 病毒感染的特点149
第一节 病毒感染类型149
一、急性感染150
二、持续性感染150
三、其他类型的感染151
第二节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152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152
二、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153
三、病毒的组织亲嗜性155
四、病毒的排出和传播156
第三节 病毒感染对宿主造成的损伤157
一、杀细胞效应157
二、非杀细胞效应158
三、免疫病理损伤158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161
一、细胞凋亡概述162
二、病毒对细胞凋亡的抑制163
三、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167
第五节 宿主对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169
一、遗传因素170
二、非遗传因素170
一、致瘤性RNA病毒174
第一节 致瘤性病毒的概念174
第九章 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174
二、致瘤性DNA病毒178
第二节 病毒致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182
一、EBV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182
二、HCV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184
第三节 病毒编码产物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185
一、细胞周期调节网络185
二、病毒导致的pRb调控网络失控186
三、病毒导致的p53调控网络失控188
第十章 病毒免疫191
第一节 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191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91
二、病毒感染的过程和免疫学特性193
三、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机制195
第二节 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206
一、限制病毒基因的表达206
二、感染免疫特赦部位206
三、逃避抗体的识别207
四、逃避T细胞的识别207
五、抑制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207
六、阻碍抗原提呈207
七、干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208
八、免疫耐受208
第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10
第一节 病毒疫苗211
一、活疫苗213
二、灭活疫苗216
三、佐剂217
四、亚单位疫苗218
五、DNA疫苗219
六、多肽疫苗220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的化学治疗221
一、抗病毒化疗药物的研发策略223
二、核苷类似物225
三、新型抗病毒化疗药物226
四、抗病毒化疗药物的抗性229
五、组合疗法230
第三节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治疗231
一、细胞疗法231
二、细胞因子疗法232
三、抗体疗法233
第四节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234
一、反义核酸技术235
二、负显性抑制剂与抗病毒基因治疗236
三、细胞自杀与抗病毒基因治疗237
四、诱饵RNA与抗病毒基因治疗237
五、抗病毒免疫基因治疗237
第十二章 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241
第一节 概述241
一、病毒载体的发展简史241
二、病毒载体的基本特征242
第二节 逆转录病毒载体243
一、鼠白血病病毒载体244
二、慢病毒载体和泡沫病毒载体245
三、逆转录病毒载体的临床应用246
第三节 DNA病毒载体247
一、腺病毒载体247
二、腺相关病毒载体249
三、疱疹病毒载体249
四、痘病毒载体250
第四节 其他病毒载体250
第五节 嵌合病毒载体251
一、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嵌合载体251
二、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嵌合载体251
三、单纯疱疹病毒/腺相关病毒嵌合载体251
四、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嵌合载体251
第一节 艾滋病毒的发现、分类与起源254
第十三章 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254
第二节 HIV的特征256
一、HIV病毒的形态结构256
二、HIV的基因组256
三、HIV编码的蛋白质257
第三节 HIV的生活周期262
一、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262
二、逆转录、入核和整合264
三、RNA的转录、剪接和进入胞浆265
四、结构蛋白质的表达、RNA包装以及病毒颗粒的装配和成熟266
五、HIV感染的潜伏状态267
第四节 HIV的传播途径267
一、血液传播267
三、母婴传播268
二、性接触传播268
第五节 HIV的致病机制269
一、HIV病毒的细胞毒性269
二、HIV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69
三、对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影响270
四、HIV与癌271
第六节 HIV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272
一、体液免疫反应272
二、细胞免疫272
三、其他天然的抗HIV病毒复制的体液因子273
第七节 HIV感染的病程和体内复制的动力学274
一、病程演变274
二、HIV在体内复制的动力学275
一、抗病毒的药物治疗276
第八节 HIV的治疗与预防276
二、有效HAART条件下残余HIV复制的治疗和免疫重建277
三、疫苗的发展278
第十四章 流行性感冒病毒283
第一节 流感病毒的基本特征283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蛋白284
一、RNA聚合酶284
二、血凝素285
三、NP基因及其蛋白286
四、神经氨酸酶287
五、M1和M2基质蛋白289
第三节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290
一、病毒的吸附、穿膜和脱壳290
六、NS1和NS2非结构蛋白290
二、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291
三、病毒的组装、成熟与释放293
第四节 病毒的抗原变异295
一、抗原转变295
二、抗原漂移295
三、RNA-RNA片段重组296
四、特异性受体在抗原改变中的作用296
五、流感病毒缺陷性干扰颗粒296
第五节 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297
一、自然宿主和种间传播297
二、其他动物流感病毒298
一、A型流感的临床特征299
第六节 临床症状和预防原则299
二、B型和C型流感的临床特征300
三、流感的预防300
第十五章 汉坦病毒304
第一节 汉坦病毒属的分类304
一、汉坦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其他属病毒的比较304
二、汉坦病毒的型别305
第二节 汉坦病毒的特征305
一、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305
二、汉坦病毒的基因组305
三、汉坦病毒的结构蛋白307
一、汉坦病毒受体的研究现状310
第三节 汉坦病毒的增殖和变异310
四、汉坦病毒的培养特性310
二、汉坦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转录311
三、汉坦病毒蛋白的转运及毒粒的装配312
四、汉坦病毒的变异313
第四节 汉坦病毒的致病机制314
一、汉坦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314
二、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的发病机制314
三、汉坦病毒所致疾病的病理变化315
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预防与治疗317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苗研制现状317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异性治疗研究现状317
第一节 轮状病毒性状321
一、分类321
第十六章 轮状病毒321
二、病毒颗粒322
三、理化特性322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322
第三节 病毒蛋白323
一、结构蛋白324
二、非结构蛋白325
第四节 轮状病毒复制325
一、吸附、穿入和脱衣壳326
二、转录与复制326
三、装配326
第五节 致病性327
一、流行病学327
四、病毒释放327
二、发病机制328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328
四、诊断与治疗329
五、预防330
第十七章 肝炎病毒334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334
一、概述334
二、一般性状及生物学特征334
三、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编码蛋白335
四、病毒复制与胞内增殖336
五、感染宿主与实验动物模型337
六、发病机制337
一、嗜肝DNA病毒概述338
七、展望33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338
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339
三、病毒复制与感染342
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343
五、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345
六、丁型肝炎病毒35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及庚型肝炎病毒355
一、概述355
二、一般性状及理化性质355
三、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356
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变异356
五、发病机制及免疫应答357
六、庚型肝炎病毒359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360
一、概述360
二、病毒的理化特性360
三、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360
四、实验动物与细胞培养361
第十八章 腺病毒366
第一节 腺病毒的结构与分类366
一、腺病毒的分类366
二、腺病毒的毒粒结构368
三、腺病毒的基因组构成369
第二节 腺病毒基因组的转录370
一、早期转录及早期蛋白371
二、晚期转录及晚期蛋白372
第三节 腺病毒的复制周期373
一、吸附和内化374
二、早期基因激活375
三、宿主细胞激活376
四、抑制凋亡377
五、病毒DNA复制378
六、病毒后期基因表达的激活378
七、病毒装配和释放379
第四节 腺病毒与宿主的关系380
一、人类腺病毒感染的宿主380
二、免疫逃逸381
三、肿瘤发生381
第五节 腺病毒的应用383
四、腺病毒感染的分子病理383
一、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状况384
二、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385
三、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385
第十九章 人乳头瘤病毒389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功能389
一、E6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90
二、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91
三、E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392
四、E1、E2、L1、L2蛋白393
五、HPV非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393
一、HPV的流行病学394
二、HPV传播途径及自然生活史394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自然生活史及相关疾病394
三、HPV相关性疾病395
四、HPV DNA检测397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变异与宫颈癌398
一、HPV型内序列变异398
二、HPV基因序列变异的功能意义399
三、HPV基因变异与宫颈癌400
四、HPV基因变异与宿主遗传学因素400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402
一、机体对HPV感染的免疫反应402
二、HPV疫苗的要求及所存在的问题403
三、HPV疫苗的类型及研究现状404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411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411
第二十章 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pstein-Barr病毒411
二、病毒复制415
三、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417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421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421
二、病毒复制424
三、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426
第三节 Epstein-Barr病毒430
一、病毒结构430
二、EBV感染机制432
三、正常人对EBV感染的反应437
四、免疫抑制个体对EBV感染的反应440
第一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种类443
第二十一章 朊病毒443
一、动物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444
二、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446
三、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448
第二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子449
一、感染途径及致病过程450
二、感染因子的特征450
三、朊病毒学说451
第三节 宿主基因和种属屏障作用453
一、宿主基因453
二、人PrP基因129位密码子的多态性455
三、种属屏障现象457
一、正常PrP蛋白PrPC458
第四节 PrPC和PrPSc的生物学特征458
二、异常PrP蛋白PrPSc460
第五节 PrPC——PrPSc转变的分子机制461
一、蛋白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461
二、PrPSc形成的模型462
三、PrPSc形成过程中的分子伴侣463
第六节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的实验室诊断、处理原则463
一、实验室诊断463
二、实验室安全465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469
附录二 国内外病毒学期刊470
附录三 病毒学研究相关网站472
附录四 索引473
热门推荐
- 2601856.html
- 2335648.html
- 1206788.html
- 2389867.html
- 3328234.html
- 3408927.html
- 3891690.html
- 159789.html
- 1610276.html
- 2362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01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1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1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6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3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9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02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4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