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
  • 《当代中国的浙江》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浙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第二十四章 多渠道培育人才的教育事业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4

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创立4

二、教育事业的曲折发展6

三、教育事业在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7

四、教育事业在调整改革中健康发展8

第二节 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13

一、全面规划,分类指导13

二、保证教育质量,合理调整发展速度14

三、依靠群众办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15

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加强基础教育15

五、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管理16

六、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17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18

一、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大力培养中初级技术力量18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职业教育19

三、改革中专教育体制20

四、加强师资专业培训21

第四节 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1

一、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加快培养人才22

二、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层次结构23

三、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24

四、改革管理体制,增强高等学校活力25

第二十五章 面向经济建设的科学事业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28

一、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创建28

二、曲折发展的科学事业29

三、科学事业的新发展31

第二节 重视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33

一、组织协作攻关,解决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关键33

二、加强技术引进,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38

三、重视经济效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39

四、加强医药、环保学科研究39

第三节 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社会科学研究40

一、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组织社会科学研究40

二、以浙江历史发展为内容,开展有地方特色学科的研究43

三、发挥人文科学人才的特长,发扬光大历史文化遗产46

第四节 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学术活动49

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49

二、围绕建设和改革,开展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活动52

第五节 改革科技体制54

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开拓技术市场54

二、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部门联合,开展软科学研究56

三、放活对科技人员的政策56

第二十六章 百花争艳的文化艺术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59

一、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艺59

二、坎坷发展,曲折前进60

三、深刻的变化,丰硕的成果61

四、遵循艺术规律,繁荣百花园地63

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戏剧艺术65

一、抢救遗产,挖掘传统,戏剧园地百花竞艳65

二、深入生活,努力创作,戏剧舞台展现时代风貌66

三、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传统艺术闪耀新的光彩67

四、探索改革,创办戏剧节,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69

第三节 焕发异彩的文物、博物、图书事业70

一、文物考古的勃兴与河姆渡遗址的发掘70

二、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已具雏形72

三、天一阁、文澜阁及现代图书馆的发展73

第四节 欣欣向荣的文艺创作74

一、辛勤耕耘的文学创作74

二、生机盎然的书画摄影76

三、绚丽多姿的音乐舞蹈79

第五节 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80

一、从“小文化”逐步向“大文化”拓展80

二、民间艺术的继承发扬与新颖文艺活动的开展82

三、备受社会关注的少儿文艺84

第二十七章 跟着时代前进的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85

第一节 党报与专业报并驾齐驱的新闻事业85

一、新闻事业发展概述85

二、党报的新闻改革87

三、多种类型专业报的蓬勃发展91

第二节 传递快速、视听相济的广播电视事业93

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述93

二、强化和改革广播电视新闻95

三、办好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节目99

四、开拓视听艺术领域100

第三节 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出版事业102

一、出版事业发展概述102

二、在改革中繁荣出版事业104

三、疏浚图书流通渠道110

第二十八章 努力攀登高峰的体育事业112

第一节 艰苦创业,走向胜利113

第二节 面向群众,发展体育116

一、群众体育群众办116

二、抓好学校体育,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117

三、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117

四、普及体育科学知识,促进体育社会化118

五、正确处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119

六、寓教于体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119

第三节 科学训练,提高水平120

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20

二、建立和完善训练网络121

三、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途径和方法122

第二十九章 前进中的人民卫生事业126

第一节 城乡卫生保健网的建设126

一、卫生保健网的初步形成126

二、卫生事业进程中的动荡与波折128

三、卫生保健事业的新发展129

第二节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大力开展疾病防治130

一、成效显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130

二、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送瘟神”132

三、不断前进的妇幼保健事业133

四、持续发展的爱国卫生运动134

五、不断深化的医学科学研究135

第三节 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137

一、丰厚的祖国医药学遗产137

二、医药学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139

三、中医事业的发展140

第四节 正在改革中的卫生事业141

一、广开办医门路141

二、改革卫生教育142

三、重视卫生管理的法制建设143

四、开展对外医学合作与交流144

第三十章 富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145

第一节 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的形成145

一、马寅初的浙江人口调查和在城市倡导避孕节育145

二、计划生育从城市推向农村146

三、全面推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147

四、开创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148

第二节 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150

一、坚持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一起抓151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生育政策152

三、因人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技术服务152

第三节 人口发展的趋势和对策153

一、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153

二、人口控制的对策155

第六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59

第三十一章 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过程159

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初步建立159

二、以“人治”代替“法治”,严重损害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62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阶段16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65

一、人民代表大会逐步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165

二、设立人大常务委员会168

三、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73

第三节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174

一、加强经济立法,推进改革开放175

二、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地方性法规176

三、建立严格的地方立法程序177

第四节 保护人民,打击刑事犯罪活动178

一、改革和健全司法制度178

二、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179

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180

四、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181

第三十二章 空前广泛的统一战线183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183

一、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形成183

二、“左”倾错误对统一战线的严重摧残185

三、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欣欣向荣186

第二节 统一战线空前广泛187

一、完善政协组织,发挥政协职能187

二、实行多党合作,共商国家大事189

三、发挥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189

第三节 同心同德振兴中华190

一、发展对外联络,加快祖国建设190

二、发挥智力优势,培养建设人才193

三、开展咨询活动,促进经济建设发展194

第四节 海峡两岸共盼统一196

一、特殊的历史地位赋予的神圣使命196

二、认真落实台属政策,为祖国统一创造条件196

三、密切两岸同胞联系,增强相互了解和信任197

第七编 市地建设201

第三十三章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杭州201

第一节 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201

第二节 城市建设的历程205

一、把消费城市改造成为生产城市205

二、建设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208

三、城市建设在动乱中遭受严重破坏209

四、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210

第三节 建设以杭州为中心的旅游网212

一、西湖的疏浚和环湖的整治212

二、园林风景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213

三、增添旅游设施,提供优质服务214

四、以杭州为中心的旅游网正在形成215

第四节 改造旧城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216

一、规模宏伟、造福子孙的中东河全面治理216

二、拓展城市道路,改善内外交通217

三、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扩大服务功能218

四、加快旧城改造,综合治理环境219

第五节 发展经济,建设杭州220

一、大力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工业产品220

二、积极发展农副业生产,组织“八鲜”产品进城222

三、实行对外开放,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活动223

四、搞活商品流通,招徕南北顾客223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发展科技文教事业224

六、广开劳动就业门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226

第三十四章 迅速发展的港口工业城市宁波227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贸易港口227

第二节 从内河港、河口港到海港的建设230

一、以建设内河港为主,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230

二、以“四大工程”为重点兴建河口港233

三、海港的开发利用和经济迅速发展234

第三节 港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前景237

一、加快港口和交通集疏运网络的建设238

二、依托港口发展城市经济239

三、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241

四、外引内联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242

第三十五章 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温州244

第一节 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和手工业之乡244

第二节 家庭工商业的兴起247

第三节 农村商品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250

一、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250

二、以供销员为骨干、专业市场作纽带的市场调节运行机制252

三、以农村集镇为依托的新型产销基地253

四、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255

第四节 加强商品经济的引导和管理258

一、加强质量、税收管理258

二、引导家庭工业走向联合259

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260

第三十六章 轻纺工业蓬勃发展的嘉兴263

第一节 历史上的“百工技艺”和“农—工—商”经济结构263

第二节 轻纺工业的崛起和“工—农—商”格局的形成266

第三节 充分发挥轻纺工业的优势,走“贸—工—农”发展的路子273

一、出口创汇骨干企业的建设273

二、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275

三、对外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275

第三十七章 丝城蚕乡湖州277

第一节 蚕桑丝绸生产的悠久历史277

第二节 蚕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81

一、重视蚕桑生产的基础建设281

二、依靠科学,为蚕桑生产开拓新路284

三、推行桑园承包责任制,增强蚕桑生产的活力285

第三节 丝绸工业的发展历程287

一、丝绸与蚕桑相互依存、协调发展287

二、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兼重并茂288

三、提高丝绸加工深度,促进增产增值289

第三十八章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绍兴294

第一节 重放光彩的历史文化名城294

一、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城294

二、悠久的商品经济发展历史295

三、古城面貌焕然一新296

第二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路子299

一、实现“三个转变”,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300

二、扬长避短,发展重点产业302

三、开发人才资源,大胆起用能人303

四、建立供销网络,积极开拓市场306

五、改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3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309

一、工农业互相促进,比翼齐飞309

二、农村集镇日益兴旺311

三、一代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313

第三十九章 开发黄土丘陵成效卓著的金衢盆地315

第一节 “黄色沙漠”变为“绿色宝地”315

第二节 以治水、治土为中心,全面治理黄土丘陵319

一、兴修水利,抗涝防旱319

二、“以磷增氮”,改良土壤321

三、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324

四、推广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24

第三节 搞好综合利用,发展商品经济326

一、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326

二、发展农村工业,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327

三、发展商品经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329

第四十章 山林资源综合开发的丽水332

第一节 丰富的山林资源332

第二节 林业建设的历程335

一、采育结合,封管造并举,建设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337

二、依靠技术进步,开展林业综合利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340

三、改革林业体制,增强林业经济活力342

第三节 全面振兴山区经济345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经济优势345

二、加强交通建设,为开放、搞活创造条件347

三、扩大横向联合,发展开放型经济348

第四十一章 果香鱼肥的台州350

第一节 水果水产及其加工业优势的形成350

第二节 以柑桔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的发展354

一、柑桔种植上山坡下海涂354

二、推广“矮、密、早、丰”柑桔新品种356

三、水果生产的多样化和基地化357

第三节 以海水养殖为主的水产业的振兴358

一、渔业生产从单纯捕捞转向捕养并举359

二、养殖品种向优质多样发展360

三、海洋捕捞业实行多种兼作361

第四节 以水果、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工业的崛起362

一、水果加工和综合利用逐步深化363

二、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发展364

三、“两水一加”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65

第四十二章 海洋渔业基地舟山368

第一节 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海洋渔业368

第二节 大力进行渔业的技术改造371

一、渔船及渔具的更新和技术改造371

二、围绕渔港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373

三、水产品保鲜工艺的改进374

第三节 调整渔业生产方针,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375

一、从重捕轻养到养捕结合375

二、从单纯近海捕捞到近海和远洋捕捞结合376

三、从单一生产到综合经营377

第四节 改革渔业体制,促进渔业生产377

一、渔业所有制形式的完善与发展377

二、渔业经营形式的完善与发展378

三、水产品购销、流通形式的完善与发展379

第五节 建设繁荣文明的海岛380

一、发挥港口优势,扩大对内对外开放380

二、利用区域优势,发展地方工业381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积聚后续力量381

四、开发风光资源,重振旅游胜地382

五、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382

六、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培养造就人才383

回顾与展望384

附录一 浙江省大事记(一九四九——一九八五年)400

附录二 综合统计表440

附录三 浙江省历届主要领导人名单(一九四九——一九八五年)452

彩色插图目录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