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棕榈科植物研究与园林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棕榈科植物研究与园林应用
  • 廖启炓,杨盛昌,梁育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23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棕榈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棕榈科植物研究与园林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棕榈科植物的概念1

1.2 棕榈科植物的生态习性1

1.2.1 光照1

1.2.2 温度2

1.2.3 水分2

1.2.4 土壤2

1.2.5 其他3

1.3 棕榈科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3

1.3.1 根3

1.3.2 茎3

1.3.3 叶片6

1.3.4 花与花序9

1.3.5 果实与种子10

1.4 棕榈科植物系统分类11

1.4.1 省藤亚科(Calamoideae Griffith)13

1.4.2 水椰亚科(Nypoideae Griffith)14

1.4.3 贝叶棕亚科(Coryphoideae Mart.)14

1.4.4 蜡椰亚科(Ceroxyloideae Drude)15

1.4.5 槟榔亚科(Arecoideae)16

1.5 棕榈科植物的地理分布18

1.5.1 世界棕榈科植物的区系分布19

1.5.2 中国棕榈科植物的分布27

1.6 棕榈科植物的起源和演化28

1.6.1 棕榈科的起源时间28

1.6.2 棕榈科的起源中心29

1.6.3 棕榈科植物的演化29

1.7 棕榈科植物的应用30

1.7.1 作为重要的物质生活资源30

1.7.2 用于风景园林建设31

第2章 棕榈科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分代谢33

2.1 棕榈科植物的光合作用33

2.1.1 棕榈科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33

2.1.2 棕榈科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33

2.1.3 影响棕榈科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35

2.1.4 棕榈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和碳平衡39

2.2 棕榈科植物的水分代谢40

2.2.1 棕榈科植物的蒸腾作用41

2.2.2 水分的吸收与运输43

第3章 棕榈科植物的逆境适应性46

3.1 光生境46

3.1.1 光的生理生态作用46

3.1.2 棕榈科植物对光因子的生态适应47

3.1.3 遮阴处理对棕榈科植物的影响48

3.2 温度51

3.2.1 棕榈科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51

3.2.2 极端低温对棕榈科植物生长、生理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51

3.2.3 棕榈科植物的越冬生长和抗寒锻炼55

3.2.4 棕榈科植物对高温的适应58

3.3 盐分对棕榈科植物的影响及棕榈科植物的适应58

3.3.1 盐害症状58

3.3.2 盐分对棕榈科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59

3.3.3 盐分对棕榈幼苗成熟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60

3.3.4 盐分对棕榈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和SOD酶活性的影响60

3.3.5 盐分对棕榈植物幼苗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61

3.3.6 盐分对棕榈科植物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62

3.3.7 一些棕榈科植物的耐盐能力62

3.4 干旱64

3.4.1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生长的影响64

3.4.2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65

3.4.3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66

3.4.4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66

3.4.5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ABA的影响67

3.4.6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67

3.4.7 干旱对棕榈科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68

3.4.8 棕榈科植物的干旱适应68

第4章 棕榈科植物的种子生物学69

4.1 果实69

4.2 种子的形态与结构70

4.2.1 种子外部形状70

4.2.2 种子内部结构72

4.3 种子休眠习性72

4.4 种子的萌发习性73

4.5 影响棕榈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几个因素75

4.5.1 果实内的抑制物质75

4.5.2 水分77

4.5.3 温度77

4.6 种子寿命77

第5章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资源与遗传多样性79

5.1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资源分布与利用79

5.1.1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资源分布现状79

5.1.2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区系特点86

5.1.3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生境特点89

5.1.4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利用状况91

5.2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濒危状况与保护措施94

5.2.1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濒危状况94

5.2.2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濒危原因94

5.2.3 中国濒危棕榈科植物的保护措施96

5.2.4 部分原生濒危棕榈科植物96

5.3 中国原生棕榈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101

5.3.1 概况101

5.3.2 中国原生董棕的遗传多样性102

5.3.3 董棕与其他棕榈科植物的分子遗传关系104

5.3.4 中国原生黄藤的遗传多样性106

第6章 棕榈科植物繁殖栽培与病虫害防治109

6.1 棕榈科植物的繁殖技术109

6.1.1 无性繁殖109

6.1.2 有性繁殖109

6.2 棕榈科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112

6.2.1 棕榈科苗圃的日常栽培管理技术112

6.2.2 盆栽棕榈科植物的管理116

6.2.3 棕榈科植物温室引种栽培116

6.2.4 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栽培与冬季保护措施117

6.3 棕榈科植物的病虫害防治119

6.3.1 常见病害种类120

6.3.2 常见病害的防治122

6.3.3 常见虫害种类124

6.3.4 常见虫害的防治125

6.3.5 主要检疫性虫害及防治126

第7章 棕榈科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130

7.1 棕榈科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观赏价值与生态特点130

7.1.1 观赏价值130

7.1.2 生态学特点135

7.2 棕榈科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美学特征136

7.2.1 形态自然美136

7.2.2 色彩美137

7.2.3 意境美138

7.3 棕榈科植物的造景功能138

7.3.1 表现时间变化138

7.3.2 分隔空间,优化景观138

7.3.3 构筑园林地貌140

7.3.4 与景物相互衬托140

7.3.5 营造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141

7.4 棕榈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142

7.4.1 道路绿化143

7.4.2 公园绿化145

7.4.3 庭院绿化147

7.4.4 住宅小区绿化148

7.4.5 室内装饰149

7.4.6 作为提供展览即时效果的植物材料使用151

7.5 棕榈科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方式152

7.5.1 孤植152

7.5.2 丛植152

7.5.3 群植153

7.5.4 散植153

7.5.5 列植154

7.6 棕榈植物景观总体综合评价与应用中的注意问题155

7.6.1 棕榈植物景观总体综合评价155

7.6.2 风景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56

7.7 棕榈科植物大树施工养护技术157

7.7.1 苗木选择与前期处理技术157

7.7.2 种植施工前期准备158

7.7.3 苗木的起挖、装卸、运输159

7.7.4 苗木的种植与支撑固定161

7.7.5 植株养护162

第8章 棕榈科植物引种驯化与推广技术164

8.1 中国棕榈科种质资源收集与引种驯化164

8.1.1 中国棕榈科植物引种驯化概况164

8.1.2 厦门植物园棕榈科植物收集与引种驯化166

8.2 棕榈科植物在我国城市绿地中的推广应用170

8.2.1 在国内亚热带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171

8.2.2 南京、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部分城市的棕榈科植物寒害调查与分析172

8.2.3 棕榈科植物在长三角部分城市的应用展望175

8.2.4 常见观赏棕榈在中国城市绿地应用中的综合评价176

8.2.5 棕榈科植物在我国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区划179

8.2.6 棕榈科植物在我国城市绿地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183

8.3 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184

8.3.1 棕榈科植物生产与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84

8.3.2 棕榈科植物推广应用前景与发展对策185

附录一 中国常见观赏棕榈介绍189

附录二 主要形态术语解释286

参考文献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