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神经眼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神经眼科学
  • 谢瑞满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2236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神经眼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神经眼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神经眼科学的病史:阐明症状1

1.1 概述1

1.2 传入性视觉症状:视力丧失2

1.3 眼球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4

1.4 眼部疼痛5

1.5 神经眼科学的常用术语7

1.5.1 感觉部分7

1.5.2 运动部分7

1.5.3 眼球运动记录部分9

1.5.4 视觉功能障碍部分13

1.5.5 常用英文缩写词汇14

第2章 神经眼科学的视觉系统检查17

2.1 视觉通路的解剖和生理学17

2.1.1 视网膜18

2.1.2 视皮质和放大因素20

2.1.3 视力20

2.1.4 对比敏感度22

2.1.5 色觉23

2.2 视觉功能的神经眼科学评价25

2.2.1 症状学25

2.2.2 黄斑和视凹功能检查27

2.2.3 瞳孔对光反应30

2.2.4 光应激试验31

2.2.5 立体视觉和双眼融合功能32

2.3 视野和视野计检查32

2.3.1 解剖学32

2.3.2 生理学33

2.3.3 视野的临床检查34

2.4 眼和视觉通路的电生理检查44

2.4.1 视网膜电图44

2.4.2 视觉诱发电位46

2.4.3 其他视觉功能检查47

第3章 神经眼科学检查原则和特殊技术51

3.1 眼球运动51

3.1.1 眼球运动的范围和特征51

3.1.2 特殊检查技术53

3.2 眼睑57

3.2.1 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57

3.2.2 位置与运动58

3.2.3 眼睑退缩59

3.2.4 上眼睑下垂59

3.2.5 眼睑震颤60

3.3 眼部感觉和眼球疼痛60

3.3.1 功能解剖学61

3.3.2 三叉神经功能的临床评价62

3.3.3 角膜反射异常62

3.3.4 眼球及其周围疼痛63

3.3.5 泪液分泌障碍64

3.3.6 神经痛和不典型面部疼痛64

3.4 昏迷患者65

第4章 视觉系统解剖学68

4.1 功能解剖学69

4.1.1 视网膜69

4.1.2 视盘69

4.1.3 视神经70

4.1.4 视交叉71

4.1.5 视束73

4.1.6 外侧膝状体73

4.1.7 视放射75

4.1.8 枕叶皮质75

4.1.9 视觉联合区和大脑半球间连接76

4.1.10 外侧膝状体以外的视觉系统77

4.2 视网膜地形图样结构78

4.3 血管支配79

第5章 视交叉前病变的诊断82

第一部分 视网膜82

5.1 症状学82

5.2 遗传性变性和发育不良83

5.2.1 色素性视网膜病变83

5.2.2 视锥和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84

5.3 脉络膜视网膜炎症85

5.4 代谢贮积病85

5.5 视网膜动脉阻塞87

5.5.1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88

5.5.2 其他的视网膜动脉阻塞91

5.5.3 视网膜性偏头痛93

5.6 视网膜血管炎93

5.7 葡萄膜脑膜综合征94

5.8 HIV感染和艾滋病94

5.9 视网膜中毒性病变95

5.10 先天性错构瘤综合征96

5.10.1 结节性硬化97

5.10.2 神经纤维瘤病97

第二部分 视神经102

5.11 先天性视盘发育不良和异常103

5.11.1 视盘发育不全103

5.11.2 视神经缺损和小凹104

5.11.3 视盘转位和半月弧105

5.11.4 视盘异常隆起106

5.12 遗传变性型视神经萎缩107

5.12.1 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108

5.12.2 Wolfram综合征和青少年型糖尿病109

5.12.3 青少年型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109

5.12.4 Leber病110

5.12.5 神经变性综合征111

5.13 获得性视神经疾病112

5.13.1 临床特征112

5.13.2 神经影像学技术113

5.14 视盘水肿的鉴别诊断113

5.15 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视乳头水肿115

5.15.1 假性脑瘤综合征118

5.16 炎症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120

5.16.1 脱髓鞘病变123

5.16.2 免疫介导的和不典型的视神经炎124

5.16.3 感染性视神经病变125

5.16.4 缓慢进展的慢性视神经炎127

5.16.5 视神经相邻部位的炎症128

5.17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29

5.17.1 单纯缺血性视神经病(动脉硬化性,非动脉炎性)130

5.17.2 巨细胞性颅内动脉炎132

5.17.3 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136

5.17.4 少见的相关病变137

5.18 青光眼和假性青光眼138

5.19 肿瘤及相关情况139

5.19.1 视盘肿块139

5.19.2 视神经胶质瘤140

5.19.3 视神经周围脑膜瘤141

5.19.4 继发性肿瘤:癌和淋巴瘤142

5.19.5 副鼻窦疾病143

5.19.6 眼眶疾病:Graves病145

5.19.7 血管压迫性病变:血管瘤145

5.20 营养性和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46

5.20.1 维生素缺乏和烟草酒精性弱视146

5.20.2 药物和毒物148

5.20.3 中心暗点综合征148

5.21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49

5.21.1 眶颅部位外伤149

5.21.2 放射病和热烧伤150

第6章 视交叉疾病的诊断154

6.1 临床表现155

6.2 神经影像学检查156

6.3 先天性视交叉发育异常157

6.4 肿瘤及相关病变157

6.4.1 垂体肿瘤158

6.4.2 脑膜瘤164

6.4.3 颅咽管瘤166

6.4.4 视神经和下丘脑胶质瘤167

6.4.5 无性细胞瘤171

6.4.6 鞍上动脉瘤172

6.5 脱髓鞘病变和炎症172

6.6 其他视交叉病变174

6.6.1 蛛网膜囊肿和上皮性囊肿174

6.6.2 转移性疾病和其他占位病变175

6.6.3 蝶鞍黏液囊肿175

6.6.4 外伤176

6.6.5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176

6.6.6 脑积水177

6.6.7 妊娠178

6.7 空蝶鞍综合征178

第7章 视交叉后通路和高级视觉皮质功能182

7.1 大脑性视觉功能丧失概述185

7.2 视网膜-外侧膝状体-纹状区通路损伤186

7.2.1 视束186

7.2.2 外侧膝状体188

7.2.3 视放射189

7.2.4 纹状区皮质损伤189

7.3 枕颞视觉通路功能障碍194

7.3.1 大脑性色觉障碍194

7.3.2 视觉性失认196

7.3.3 获得性失读199

7.3.4 继发性失读201

7.3.5 中枢性阅读障碍201

7.3.6 阅读的评价202

7.4 枕顶部视觉通路功能障碍202

7.4.1 Bálint综合征和有关的视觉加工缺损202

7.4.2 大脑性运动盲204

7.5 特殊视觉现象206

7.5.1 视觉影像持续症207

7.5.2 视觉性幻觉208

7.5.3 视像感觉障碍211

7.6 视觉功能障碍的自然恢复与神经康复212

第8章 面神经及面部相关疾病219

8.1 胚胎学220

8.1.1 面神经髓内段220

8.1.2 面神经髓外段220

8.1.3 面神经颞内段220

8.1.4 胚胎性面神经异常221

8.2 解剖学221

8.2.1 大脑皮质和核上通路222

8.2.2 锥体外系223

8.2.3 桥脑223

8.2.4 桥脑小脑角223

8.2.5 颞骨223

8.2.6 颅外节段224

8.2.7 血液供应224

8.3 面神经功能和评价224

8.3.1 运动功能评价224

8.3.2 味觉225

8.3.3 流泪功能225

8.3.4 瞬目反射225

8.3.5 生理性面部联带运动225

8.4 特发性(Bell)面神经麻痹226

8.5 感染和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228

8.5.1 头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伴面瘫228

8.6 格林巴利综合征228

8.6.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29

8.6.2 莱姆(Lyme)病229

8.6.3 耳部感染230

8.6.4 其他感染和免疫后病变230

8.7 外伤230

8.8 肿瘤231

8.8.1 听神经瘤231

8.8.2 面神经瘤231

8.8.3 转移性病变232

8.9 其他临床情况232

8.9.1 类肉瘤病232

8.9.2 急性卟啉病232

8.9.3 重症肌无力232

8.9.4 肉毒中毒232

8.9.5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233

8.9.6 进行性半侧面肌萎缩症(Parry-Romberg syndrome)233

8.10 双侧或复发性面神经麻痹233

8.11 面部胚胎性病变和儿童性瘫痪233

8.12 面部运动功能亢进性疾病235

8.12.1 眼睑痉挛235

8.12.2 半侧面肌痉挛235

8.12.3 面部联带运动236

8.12.4 味觉性流泪(鳄泪征)236

8.12.5 味觉性出汗236

8.12.6 面肌颤搐236

8.13 睁眼功能障碍237

8.14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238

第9章 眼球运动特点和记录方法240

9.1 生理结构240

9.2 快速(扫视性)眼球运动242

9.2.1 可塑性244

9.3 慢速眼球运动245

9.3.1 追随性眼球运动245

9.3.2 注视246

9.3.3 前庭眼反射246

9.3.4 视动性反射247

9.3.5 视觉前庭眼反应247

9.4 内在监控结构(传出复制)247

9.5 眼球纠正运动248

9.6 眼球异向运动248

9.7 子系统的协同作用248

9.8 近点三联症248

9.9 眼球的细微运动249

9.10 解剖结构250

9.10.1 单侧和双侧性共轭控制250

9.10.2 双侧和双侧性共轭的独立控制250

9.11 眼球运动记录技术250

9.11.1 后像250

9.11.2 机械记录仪250

9.11.3 照相250

9.11.4 角膜反射251

9.11.5 角膜接触镜251

9.11.6 眼电图251

9.11.7 眼光电图251

9.11.8 电磁记录线圈252

9.11.9 数字化录像技术252

9.11.10 眼肌电图252

第10章 眼球运动的核上性紊乱254

10.1 水平凝视的脑干调控255

10.1.1 同向性水平方向眼球运动的控制255

10.1.2 桥脑和延髓损伤对水平凝视的影响256

10.2 垂直和扭转性眼球运动有关的脑干结构258

10.2.1 中脑损伤时的影响259

10.2.2 垂直性偏斜的保持260

10.2.3 中脑背侧综合征260

10.2.4 扭曲偏斜260

10.2.5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61

10.3 非平行眼球运动的脑干调控262

10.3.1 非平行眼球运动的命令262

10.3.2 非平行眼球运动功能障碍262

10.3.3 近反射痉挛262

10.3.4 分离性眼球运动麻痹263

10.4 眼球运动的小脑调节263

10.4.1 小脑损伤时的影响264

10.4.2 小脑血管性疾病265

10.5 眼球运动的大脑调控265

10.5.1 扫视性眼球运动系统265

10.5.2 皮质脑干间扫视性眼球运动回路268

10.5.3 上丘的作用268

10.5.4 下行性平行投射通路的作用269

10.5.5 平稳追随性眼球运动系统270

10.5.6 前庭眼系统270

10.5.7 凝视的保持270

10.5.8 单侧大脑半球病变后凝视障碍270

10.5.9 急性双侧额顶叶损伤:眼性运动失用症271

10.5.10 帕金森病272

10.5.11 亨廷顿舞蹈病272

10.5.12 凝视的功能性紊乱273

第11章 眼球震颤和扫视性眼球运动侵入与振动276

11.1 眼球震颤277

11.1.1 婴儿期眼球震颤279

11.1.2 成人莸得性摆动性眼球震颤288

11.1.3 获得性水平跳动性眼球震颤289

11.1.4 特殊眼球震颤类型290

11.1.5 诱发性眼球震颤295

11.1.6 特殊解剖位置疾病类型298

11.2 扫视性眼球运动侵入与振动299

11.2.1 方波性跳动或振动299

11.2.2 方波性脉冲300

11.2.3 大扫视性振动300

11.2.4 扫视性脉冲或脉冲系列300

11.2.5 成双扫视性脉冲301

11.2.6 辨距不良301

11.2.7 眼球颤动301

11.2.8 眼球颤动性辨距不良301

11.2.9 斜视眼阵挛301

11.2.10 眼肌阵挛302

11.2.11 上斜肌纤维颤搐303

11.2.12 眼球上下急动/上下缓动303

11.2.13 随意性眼球震颤303

第12章 眼球运动的核下性紊乱308

12.1 神经解剖学308

12.2 外展神经麻痹311

12.2.1 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311

12.2.2 单独外展神经麻痹312

12.3 滑车神经麻痹314

12.4 动眼神经麻痹316

12.4.1 核性病变316

12.4.2 传导束性病变317

12.4.3 大脑脚间病变317

12.4.4 糖尿病或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319

12.4.5 动眼神经的联带运动319

12.4.6 带状疱疹性动眼神经麻痹320

12.5 格林巴利综合征320

12.6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321

12.7 儿童期动眼神经麻痹322

12.8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322

12.9 多发或痛性眼肌麻痹322

12.10 眶部病变324

12.11 Tolosa-Hunt综合征325

12.12 鞍旁综合征325

12.13 其他眼部多发性神经病327

12.14 肌无力症和眼性肌病328

12.14.1 重症肌无力328

12.14.2 肌无力样综合征331

12.14.3 Graves病332

12.14.4 进行性或慢性眼外肌麻痹334

12.15 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样疾病337

12.16 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37

12.17 眼性神经性肌强直338

12.18 中脑背侧综合征338

12.19 眼部手术后的复视339

第13章 小儿神经眼科学344

13.1 接触和检查患儿345

13.2 视觉功能发育346

13.3 眼盲的婴儿347

13.4 儿童获得性视觉功能缺失349

13.5 先天性运动异常350

13.5.1 神经支配异常350

13.5.2 限制性综合征356

13.6 眼球震颤及相关性异常357

13.6.1 先天性眼球震颤357

13.6.2 隐性眼球震颤358

13.6.3 周期交替性眼球震颤358

13.6.4 Heimann-Bielschowsky现象359

13.6.5 先天性眼性运动失用症359

13.6.6 点头痉挛359

13.6.7 眼球颤动与斜视眼阵挛359

13.7 阅读困难症360

13.8 儿童期头痛360

13.8.1 小儿偏头痛360

13.8.2 小儿假性脑瘤360

13.9 眼球运动性颅神经病变361

13.10 视感觉异常和斜视性异常361

13.10.1 双眼视觉功能融合机制障碍362

13.10.2 特殊类型的获得性内斜视364

13.10.3 近看时的临床问题365

13.11 眼性斜颈365

第14章 眼眶疾病与神经眼科学368

14.1 病史采集369

14.2 眼眶检查370

14.3 临床诊断372

14.3.1 Graves病373

14.3.2 眼眶炎症373

14.3.3 血管性病变375

14.3.4 眼眶新生物375

14.3.5 眼眶外伤376

14.4 诊断程序376

14.5 解剖概述377

14.6 术前准备378

14.7 眼眶切开术379

14.7.1 前路开眶379

14.7.2 外侧入路开眶381

14.7.3 外侧联合法开眶383

14.7.4 上方颅骨切开法开眶383

14.8 手术后处理384

14.8.1 手术后并发症384

14.9 Graves病384

14.9.1 临床特征384

14.9.2 眼眶减压术385

14.9.3 眼睑位置异常387

14.10 特发性颅内高压387

14.11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389

第15章 瞳孔及其调节作用394

15.1 解剖学基础395

15.1.1 光反射神经通路395

15.1.2 眼交感神经通路396

15.1.3 近反射和瞳孔调节反应397

15.2 瞳孔异常的患者397

15.2.1 相对瞳孔传入缺损398

15.2.2 Argyll Robertson瞳孔399

15.2.3 光-近反应分离综合征399

15.2.4 原发性瞳孔不等大400

15.2.5 强直性瞳孔综合征401

15.2.6 Horner综合征402

15.2.7 药物性固定扩大的瞳孔405

15.2.8 发作性瞳孔功能障碍405

15.3 调节功能障碍406

第16章 偏头痛和其他类型的头痛409

16.1 偏头痛发作期410

16.1.1 前驱症状期410

16.1.2 先兆期410

16.1.3 头痛发作期411

16.1.4 头痛终止和后遗症状期411

16.2 病理生理学411

16.3 无先兆型偏头痛(普通型)412

16.4 先兆型偏头痛(典型)413

16.5 先兆延长型偏头痛和偏头痛型脑梗塞414

16.5.1 脑性偏瘫型偏头痛415

16.5.2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415

16.5.3 视网膜型偏头痛416

16.5.4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416

16.5.5 其他偏头痛类型416

16.6 丛集性头痛417

16.7 儿童期偏头痛418

16.8 其他各种头痛418

16.8.1 面部疼痛418

16.8.2 颞动脉炎418

16.8.3 颅内占位病变419

16.8.4 肌肉收缩性头痛419

16.8.5 脑外伤后头痛419

16.8.6 脑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419

16.8.7 眼部疾病引起的头痛420

16.9 偏头痛的脑电图检查420

16.10 鉴别诊断420

16.11 临床治疗421

16.11.1 急性期治疗421

16.11.2 预防性治疗422

第17章 动脉瘤、动静脉瘘和相关血管畸形426

17.1 动脉瘤427

17.1.1 囊性动脉瘤428

17.1.2 儿童期动脉瘤431

17.1.3 外伤性动脉瘤432

17.1.4 梭状动脉瘤432

17.2 动静脉畸形432

17.2.1 小脑幕上433

17.2.2 小脑幕下434

17.3 海绵状血管畸形435

17.4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36

17.5 血管内介入治疗438

17.5.1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窦瘘438

17.5.2 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439

17.5.3 海绵窦肿瘤栓塞治疗440

17.6 眼脑血管异常440

17.6.1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von Hippel-Lindau病)440

17.6.2 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441

17.6.3 视网膜-丘脑-中脑蔓状血管瘤441

17.6.4 脑和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442

17.7 眼眶血管异常443

17.7.1 淋巴管瘤、静脉曲张异常443

17.7.2 外伤有关的血管缺陷443

第18章 前庭系统功能紊乱447

18.1 前庭系统概述447

18.1.1 正常功能的前庭反射447

18.2 病理生理学448

18.2.1 周围结构448

18.3 临床评价451

18.3.1 病史451

18.3.2 实验室检查453

18.3.3 特殊仪器检查455

18.4 各种疾病及处理456

18.4.1 听神经瘤456

18.4.2 急性前庭神经元炎和迷路炎456

18.4.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57

18.4.4 儿童的头晕458

18.4.5 平衡障碍458

18.4.6 头部外伤459

18.4.7 梅尼埃病459

18.4.8 偏头痛459

18.4.9 运动病459

18.4.10 体位性低血压460

18.4.11 惊恐发作和过度通气460

18.4.12 外淋巴瘘460

18.4.13 癫癎发作460

18.4.14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460

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