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害防止技术 大气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害防止技术 大气篇
  • 日本《公害防止技术和法规》编委会编;陈振兴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02610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62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害防止技术 大气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公害概论1

1.1 大气污染现状1

1.1.1 概述1

1.1.2 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状况1

1.2 大气污染的产生机理13

1.2.1 大气污染物的成因14

1.2.2 大气污染物的产生15

1.2.3 大气污染物与工业16

1.2.4 污染源类别23

1.3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31

1.3.1 对人体的影响31

1.3.2 对植物的影响59

1.3.3 其他影响70

1.4 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针对大气污染的对策71

1.4.1 概述71

1.4.2 法令控制的主要情况72

1.4.3 针对硫氧化物的对策73

1.4.4 针对氮氧化物的对策77

1.4.5 针对烟尘的对策及其他83

1.4.6 对产业公害防止活动的资助84

1.4.7 公害防止技术的开发87

1.4.8 通过调查指导防止公害于未然88

1.4.9 产业选址政策88

1.4.10 健全监测体制89

1.4.11 其他对策89

第二章 燃烧与排烟控制90

2.1 燃料90

2.1.1 燃料概述90

2.1.2 气体燃料90

2.1.3 液体燃料95

2.1.4 固体燃料101

2.2 燃烧计算104

2.2.1 燃烧计算的意义104

2.2.2 燃烧计算方法104

2.2.3 燃烧需用的空气量106

2.2.4 燃烧气量109

2.2.5 理论空气量和理论燃烧气量的近似值111

2.2.6 排气分析和空气比113

2.3 排烟控制方法118

2.3.1 燃烧管理的意义118

2.3.2 燃烧装置的容量119

2.3.3 气体燃烧及其装置121

2.3.4 油燃烧及其装置125

2.3.5 粉煤燃烧及其装置130

2.3.6 炉排燃烧及其装置132

2.3.7 流化床燃烧及其装置134

2.3.8 排烟的产生及其防止135

2.3.9 燃烧过程的故障防止对策139

2.3.10 通风及通风装置141

2.4 排烟脱硫142

2.4.1 湿法143

2.4.2 干法159

2.5 氮氧化物防治技术161

2.5.1 概述161

2.5.2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164

2.5.3 氮氧化物抑制技术168

2.5.4 排烟脱硝183

第三章 排烟在大气中的扩散195

3.1 污染浓度的推算和排烟的扩散195

3.2 排烟扩散的基本特点195

3.2.1 烟囱出口周围的排烟扩散和气流下沉195

3.2.2 排烟上升和有效烟囱高度196

3.2.3 地面浓度197

3.3 扩散的基本计算方法198

3.3.1 平均风和扩散浓度198

3.3.2 湍流扩散199

3.3.3 扩散系数和扩散微分方程200

3.4 扩散与气象条件203

3.4.1 气温梯度、大气稳定度和自然对流203

3.4.2 风速梯度与强制对流206

3.4.4 大气边界层209

3.4.3 风向的变化与气流的蛇形蔓延209

3.4.5 海陆风和城市热岛风213

3.5 扩散浓度的计算方法213

3.5.1 排烟上升高度公式213

3.5.2 扩散公式216

3.6 扩散模型和污染模拟226

3.6.1 污染模拟及防止对策226

3.6.2 总量控制用的扩散模型226

3.6.3 箱式模型228

3.6.4 对复杂地形采用的扩散模型228

4.1.1 镉及其化合物231

4.1 有害物质的产生过程231

第四章 污染大气的有害物质处理技术231

4.1.2 铅及其化合物232

4.1.3 氟、氟化氢及四氟化硅233

4.1.4 氯及氯化氢236

4.2 有害物质的处理方式242

4.2.1 气体吸收及吸收装置242

4.2.2 气体吸附及吸附装置253

4.2.3 氟、氟化氢及四氟化硅257

4.2.4 氯及氯化氢265

4.3 特定物质事故的处理措施272

4.3.1 有关行业272

4.3.2 特定物质的性状和危害273

4.3.3 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措施282

第五章 除尘和集尘技术285

5.1 粉尘的粒度与集尘性能285

5.1.1 概述285

5.1.2 粉尘的特性、粒度286

5.1.3 粉尘的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288

5.1.4 集尘性能295

5.1.5 串联运转和总集尘效率303

5.2 集尘装置的原理与性能305

5.2.1 集尘装置的分类306

5.2.2 重力集尘装置307

5.2.3 惯性集尘装置310

5.2.4 离心集尘装置313

5.2.5 洗涤集尘装置324

5.2.6 过滤集尘装置335

5.2.7 静电除尘装置350

5.3 排烟的性状及针对排烟的对策368

5.3.1 烧煤锅炉、烧重油锅炉及黑液焚烧锅炉368

5.3.2 炼钢用烧结炉、转炉、电炉和铸铁用化铁炉374

5.3.3 水泥窑和骨料干燥炉380

5.3.4 非铁金属冶炼384

5.4 集尘装置的维护管理391

5.4.1 粉尘的性状和集尘性能392

5.4.2 排气的性状和集尘性能397

5.4.3 集尘装置的选用401

5.4.4 运行管理通则405

5.4.5 旋风分离器的维护管理407

5.4.6 洗涤集尘装置的维护管理411

5.4.7 袋式过滤器的维护管理415

5.4.8 静电除尘装置的维护管理418

5.5 集烟、烟管和通风机424

5.5.1 发生源粉尘的集烟424

5.5.2 厂房内粉尘的集烟429

5.5.3 粉尘的输送431

5.5.4 通风机的选用433

第六章 测定技术438

6.1 燃料测试方法438

6.1.1 固体燃料测试方法438

6.1.2 液体燃料测试方法446

6.1.3 气体燃料测试方法468

6.1.4 液化石油气测试方法473

6.2 燃烧管理用的计量测试仪器474

6.2.1 气体分析仪474

6.2.2 温度计479

6.2.3 流量计485

6.3 排气中硫氧化物的分析方法490

6.3.1 总硫氧化物的分析方法491

6.3.2 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502

6.3.3 分析值的整理方法518

6.4 排气中氮氧化物的分析方法519

6.4.1 化学分析法519

6.4.2 连续分析法(自动测试仪)529

6.5 烟尘量的测定533

6.5.1 测定目的和测定方法533

6.4.3 分析值的整理方法533

6.5.2 烟尘与标准样板进行对比确定烟尘浓度的方法534

6.5.3 JIS Z 8808“排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方法534

6.5.4 JIS规定的测定方法要点554

6.5.6 特殊的测定方法561

6.6 有害物质的规定564

6.6.1 排气中含氟化合物的分析方法564

6.6.2 排气中氯的分析方法570

6.6.3 排气中氯化氢的分析方法579

6.6.4 排气中镉和铅的分析方法589

附录: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测定法601

1.粉尘测定法602

2.二氧化硫(SO2)测定法605

3.二氧化氮(NO2)测定法610

4.一氧化碳(CO)测定法613

6.氧化剂(O2)测定法615

6.烃测定法620

5.3.5 非铁金属熔化炉8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