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评价学 理论·方法·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邱均平,文庭孝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44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84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评价-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评价学 理论·方法·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1章 科学评价概述3
1.1 科学评价活动的兴起与发展3
1.1.1 科学评价活动的产生3
1.1.2 科学评价活动的发展4
1.1.3 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评价活动4
1.1.4 科学评价活动的发展趋势9
1.2 科学评价的内涵13
1.2.1 科学评价的含义13
1.2.2 科学评价的原概念13
1.2.3 科学评价的相关概念18
1.2.4 科学评价活动的性质与特点27
1.3 科学评价活动的意义30
1.3.1 科学评价活动的起因31
1.3.2 科学评价活动的作用与价值32
1.3.3 科学评价活动的主要功能34
1.4 科学评价活动的原则与类型37
1.4.1 科学评价活动的基本原则37
1.4.2 科学评价活动的主要类型40
1.5 科学评价系统44
1.5.1 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与内容44
1.5.2 科学评价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关系45
参考文献46
第2章 评价学的理论基础52
2.1 价值理论53
2.1.1 哲学价值理论54
2.1.2 经济学价值理论55
2.1.3 价值理论与科学评价57
2.2 认识理论58
2.2.1 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的区别58
2.2.2 价值认识与事实认识的联系59
2.2.3 认识理论与科学评价60
2.3 计量学理论61
2.3.1 文献计量学理论63
2.3.2 科学计量学理论66
2.3.3 知识计量学理论69
2.3.4 经济计量学理论70
2.3.5 计量学理论与科学评价71
2.4 比较与分类理论72
2.4.1 比较理论72
2.4.2 分类理论73
2.4.3 比较、分类与科学评价75
2.5 信息管理科学理论75
2.5.1 信息管理理论76
2.5.2 信息管理与科学评价77
2.6 系统科学理论79
2.6.1 系统论概述79
2.6.2 系统论与科学评价80
2.7 科学管理与决策理论82
参考文献82
第3章 评价学的学科构建87
3.1 评价学构建的意义87
3.1.1 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需要88
3.1.2 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需要88
3.1.3 科学评价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89
3.1.4 科学评价理论发展的需要89
3.1.5 科学评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90
3.2 评价学的兴起与发展90
3.2.1 评价学产生的背景90
3.2.2 评价学研究的现状92
3.2.3 评价学研究的发展趋势92
3.3 评价学的学科体系99
3.3.1 评价学的研究对象99
3.3.2 评价学的研究内容100
3.3.3 评价学的体系结构101
参考文献102
第4章 评价学的理论体系104
4.1 评价学的理论来源104
4.1.1 哲学领域的评价理论104
4.1.2 经济学领域的评价理论105
4.1.3 信息管理科学领域的评价理论107
4.1.4 科技管理领域的评价理论107
4.1.5 科学学领域的评价理论111
4.1.6 管理学领域的评价理论111
4.2 评价学的理论构成112
4.2.1 基于学科的理论体系112
4.2.2 基于过程的理论体系113
4.2.3 基于应用的理论体系113
参考文献115
第二篇 方法篇119
第5章 评价学方法论119
5.1 评价学方法论的意义119
5.2 评价学方法论概述120
5.2.1 科学研究方法120
5.2.2 方法论及其构成121
5.2.3 方法论与评价学122
5.3 评价学方法论的内容123
5.3.1 评价学方法论的层次结构123
5.3.2 评价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123
5.4 评价学方法的分类与比较分析124
5.4.1 评价方法的分类124
5.4.2 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126
5.4.3 对评价方法的认识127
参考文献129
第6章 广义的评价方法131
6.1 评价的程序131
6.1.1 以委托方为主体的具体评价流程132
6.1.2 以评价方为主体的具体评价流程134
6.2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一般方法135
6.2.1 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意义136
6.2.2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原则136
6.2.3 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的方法和程序137
6.3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143
6.3.1 指标权重的内涵与意义143
6.3.2 指标权重确定的原则144
6.3.3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144
6.4 评价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方法145
6.4.1 评价信息及其获取方法145
6.4.2 评价数据信息处理方法148
参考文献149
第7章 评价学的定性方法152
7.1 同行评议法152
7.1.1 同行评议法概述152
7.1.2 同行评议法的主要形式153
7.1.3 同行评议法的应用领域156
7.1.4 同行评议法的优缺点156
7.1.5 同行评议法的新发展157
7.2 案例研究法158
7.2.1 案例研究法及其特点158
7.2.2 案例研究法的主要类型159
7.2.3 案例研究法的主要应用159
7.2.4 案例研究法的优缺点160
7.3 德尔菲法161
7.3.1 德尔菲法及其特点162
7.3.2 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162
7.3.3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164
7.3.4 德尔菲法的演变与发展165
7.4 标杆分析法166
7.4.1 标杆分析法及其特点166
7.4.2 标杆分析法的作用及应用领域168
7.4.3 标杆分析法的主要内容172
7.4.4 标杆分析法的基本要求176
7.4.5 标杆分析法的发展趋势177
7.5 调查研究法177
7.5.1 调查研究法及其类型178
7.5.2 常用的调查研究法及其在科学评价中的应用178
参考文献182
第8章 评价学的定量方法185
8.1 文献计量法185
8.1.1 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其特点186
8.1.2 文献计量法的指标187
8.1.3 文献计量法的主要应用188
8.1.4 文献计量法的优缺点189
8.1.5 文献计量法的新发展191
8.2 经济计量法191
8.2.1 经济计量法及其特点192
8.2.2 经济计量法的主要内容193
8.2.3 经济计量法的主要方法193
参考文献194
第9章 评价学的综合方法196
9.1 层次分析法196
9.1.1 层次分析法及其特点196
9.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96
9.1.3 层次分析法实施的基本步骤198
9.1.4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203
9.2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204
9.2.1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其特点205
9.2.2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关键问题205
9.2.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206
9.2.4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方法207
9.2.5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主要应用211
9.2.6 综合评价的问题与发展趋势211
9.3 知识图谱分析法213
9.3.1 知识图谱概述213
9.3.2 知识图谱的原理与方法216
9.3.3 知识图谱的软件与工具218
9.3.4 知识图谱分析法的主要应用219
参考文献225
第三篇 实践篇231
第10章 国家竞争力评价231
10.1 WEF&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231
10.1.1 WEF&IMD的产生与发展231
10.1.2 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232
10.1.3 IMD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242
10.1.4 WEF&IMD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260
10.2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261
10.2.1 国家竞争力的博弈论解释261
10.2.2 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263
10.2.3 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综合合成方法264
10.3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266
10.3.1 国家科技竞争力概述266
10.3.2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267
10.3.3 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表现与要素268
10.3.4 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与方法271
参考文献273
第11章 大学评价275
11.1 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275
11.1.1 中国大学评价现状275
11.1.2 基本理念与做法277
11.1.3 基本指标与方法281
11.1.4 评价特色和结果分析283
11.2 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287
11.2.1 基本理念与做法287
11.2.2 基本指标与方法289
11.2.3 评价特色与结果分析291
11.3 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294
11.3.1 基本理念与做法294
11.3.2 基本指标与方法297
11.3.3 评价特色与结果分析298
参考文献301
第12章 科研机构评价302
12.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302
12.1.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概况302
12.1.2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实践303
12.1.3 评价方法与指标308
12.1.4 未来评价走向310
12.2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311
12.2.1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价概况311
12.2.2 评价方法与指标312
12.2.3 评价特点分析315
1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价317
12.3.1 思路与基本原则317
12.3.2 评价指标与方法318
12.3.3 评价结果及分析322
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评价327
12.4.1 思路与基本原则327
12.4.2 具体做法328
12.4.3 评价结果及分析332
参考文献336
第13章 企业竞争力评价337
13.1 《财富》世界企业排行337
13.1.1 《财富》世界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337
13.1.2 《财富》世界500强评选的指标与方法338
13.1.3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的特点341
13.2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342
13.2.1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342
13.2.2 《福布斯》全球企业排行的指标与方法342
13.3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排行344
13.3.1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排行的产生与发展344
13.3.2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企业评选的指标与方法344
13.3.3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企业排名的特点345
13.4 三大杂志企业排行的比较与评价分析346
13.4.1 整体比较与评价分析346
13.4.2 三大杂志2009年企业排名比较346
参考文献348
第14章 学术期刊评价349
14.1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意义、理念和做法349
14.1.1 研究背景349
14.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56
14.1.3 具体做法358
14.2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与结果分析362
14.2.1 评价特色362
14.2.2 评价结果分析364
参考文献367
第15章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368
15.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现状368
15.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理论研究368
15.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践371
15.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类型373
15.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373
15.2.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374
15.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375
15.3.1 学术论文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375
15.3.2 研究报告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378
15.3.3 学术著作类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384
15.3.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信息获取的渠道与方式388
15.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分析389
15.4.1 书刊编辑390
15.4.2 学术同行391
15.4.3 社会受众392
15.4.4 科研管理者393
15.4.5 科研评价中介机构394
参考文献396
参考文献398
热门推荐
- 2127500.html
- 563526.html
- 6583.html
- 1171913.html
- 2457901.html
- 2578165.html
- 2449786.html
- 604518.html
- 2488128.html
- 58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6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7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0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8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9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