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
  • 张飞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7040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38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漆器-工艺美术-中国;漆器(考古)-文物保护-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髹漆工艺与漆器保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髹漆工艺的起源与发展1

1.1 孕育期——石器时代1

1.1.1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1

1.1.2 漆之为用,也其大哉2

1.2 萌芽期——青铜时代3

1.2.1 良渚末期——朱漆白玉,交相辉映3

1.2.2 夏代——觞酌有采,樽俎有饰4

1.2.3 商代——峻丽质朴,纹饰威严5

1.2.4 周代——植之成林,奢意无极6

1.3 成长期——铁器时代8

1.3.1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8

1.3.2 胶漆相投,桼彩纷呈8

1.3.3 文质思变,材美工巧9

1.3.4 纹饰繁复,流动飞扬9

1.3.5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10

1.3.6 官营漆园,步步莲花11

1.4 鼎盛期——漆器时代11

1.4.1 秦代——承上启下,气势恢宏11

1.4.2 汉代——一枝独秀,独领风骚12

1.5 消长期——佛教时代16

1.5.1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玄风秀骨,漆花曜紫16

1.5.2 隋唐五代——金银平脱,螺钿盛起19

1.6 繁华期——瓷器时代22

1.6.1 宋代——精致秀雅,饰简意深22

1.6.2 元代——名匠辈出,艺臻绝诣24

1.6.3 明代——踵事增华,千文万华26

1.6.4 清代——精美绝伦,别出新样31

1.7 历史的回声33

参考文献34

第2章 漆器的发明38

2.1 “漆”字的演变38

2.2 桼的采集40

2.3 漆器的源起42

2.3.1 桼的利用42

2.3.2 漆器的发明43

参考文献47

第3章 髹漆工艺载体的沿革49

3.1 桼49

3.1.1 采桼49

3.1.2 治桼51

3.2 胎骨57

3.2.1 木胎工艺57

3.2.2 夹纻胎61

3.2.3 金属胎66

3.2.4 竹胎68

3.2.5 皮胎69

3.2.6 陶胎69

3.2.7 纸胎71

3.2.8 漆纱71

3.2.9 其他胎骨72

参考文献73

第4章 髹漆工艺的演进75

4.1 素髹工艺75

4.2 彩髹工艺77

4.2.1 描绘纹饰78

4.2.2 彩绘髹画78

4.3 镶嵌工艺80

4.3.1 螺钿镶嵌80

4.3.2 百宝镶嵌83

4.4 金髹工艺84

4.4.1 金银薄片贴花85

4.4.2 金银平脱85

4.4.3 戗金87

4.4.4 描金89

4.5 锥髹工艺91

4.5.1 锥画91

4.5.2 填漆92

4.5.3 雕填93

4.6 堆髹工艺93

4.7 雕漆工艺94

4.8 犀皮工艺100

4.9 漆砂工艺102

参考文献102

第5章 漆器装饰艺术的衍化105

5.1 漆器造型艺术的衍变105

5.1.1 史前时代105

5.1.2 夏商周时期106

5.1.3 春秋战国时期106

5.1.4 秦汉时期113

5.1.5 东汉至隋唐时期116

5.1.6 宋元明清时期117

5.2 漆器纹饰艺术的衍化123

5.2.1 史前——饰简意骇,朴实无华126

5.2.2 夏商周时期——狞厉峻丽,意象神秘126

5.2.3 春秋战国——观物取象,奇异浪漫128

5.2.4 秦汉时期——法天象地,崇文尚实134

5.2.5 东汉至隋唐时期——道法自然,绚烂华贵145

5.2.6 宋元明清时期——繁花似锦,炫技逞巧148

5.3 延其“意”,传其“神”162

参考文献162

第6章 中国古代漆器铭文164

6.1 战国时期164

6.2 秦汉时期165

6.3 东汉至隋唐时期170

6.4 宋代170

6.5 元明清时期172

参考文献176

第7章 生漆艺术的审美特性177

7.1 传承之美——源远流长,根深枝茂177

7.2 材质之美——珠玑玉骨,天生丽质178

7.3 髹饰之美——精雕细嵌,浑然天成180

7.4 造型之美——琳琅满目,千姿百态181

7.5 功能之美——漆书竹简,饰物致用181

7.6 鉴赏之美——流光溢彩,赏心悦目183

7.7 象征之美——采画丹漆,甲第朱门184

7.8 意蕴之美——吐纳英华,漆黑深邃187

参考文献189

第8章 生漆艺术的外传与影响191

8.1 日本191

8.2 朝鲜195

8.3 越南199

8.4 缅甸199

8.5 泰国200

8.6 欧洲国家200

参考文献203

第9章 生漆的采割和检验204

9.1 中国漆树分布的生态地理特性204

9.1.1 中国漆树的水平分布特征205

9.1.2 中国漆树的垂直分布特征206

9.1.3 漆树的气候适应性206

9.1.4 漆树的群集度和适生区206

9.2 漆树的生物学特征207

9.2.1 茎的结构207

9.2.2 花的形态结构207

9.2.3 果实的形态结构208

9.2.4 乳汁道的发生、发育208

9.3 漆树栽培技术213

9.3.1 中国主要优良漆树品种及其特性214

9.3.2 良种壮苗的培育220

9.3.3 漆树造林222

9.3.4 漆树病虫害防治224

9.4 生漆采割225

9.4.1 开割树龄或胸径225

9.4.2 采割周期与时间225

9.4.3 割口部位和排列225

9.4.4 割口大小226

9.4.5 禁割部位226

9.4.6 采割方法227

9.4.7 影响生漆品质的因素228

9.5 生漆的品质和检验232

9.5.1 生漆的感官检验233

9.5.2 生漆的化学检验238

9.5.3 生漆成膜性能测试242

9.5.4 掺假生漆的鉴别243

参考文献246

第10章 生漆成膜的分子基础248

10.1 生漆成膜的物质基础248

10.1.1 漆酚249

10.1.2 漆酶261

10.1.3 漆多糖275

10.1.4 糖蛋白276

10.1.5 水分及其他物质276

10.2 生漆成膜的分子机理277

10.2.1 生漆成膜过程的驱动力277

10.2.2 生漆成膜反应机理278

10.3 生漆成膜的影响因子287

10.3.1 温度288

10.3.2 湿度288

10.3.3 含水量290

10.3.4 漆酶活性291

10.3.5 涂饰工艺292

10.3.6 生漆微乳液的分散性292

10.4 生漆涂层的性能特点292

参考文献297

第11章 生漆精制工艺300

11.1 生漆精制原理300

11.2 生漆精制影响因子301

11.2.1 温度301

11.2.2 搅拌强度301

11.2.3 精制时间303

11.2.4 通气条件304

11.2.5 助剂305

11.3 生漆精制过程漆液性能变化305

11.3.1 精制漆组分的变化305

11.3.2 黏度的变化305

11.3.3 漆液颜色的变化306

11.3.4 漆膜性能的变化306

11.3.5 精制漆的热力学分析308

11.4 生漆精制工艺309

11.4.1 选料309

11.4.2 粗滤310

11.4.3 低温搅拌脱水311

11.4.4 晒制311

11.4.5 调制311

11.4.6 精滤312

11.4.7 静置312

11.5 胚油的熬制312

11.5.1 桐油的精制312

11.5.2 亚麻油的熬炼316

11.5.3 梓油的熬炼317

11.5.4 油松香的熬炼317

11.5.5 快干油的熬炼318

11.5.6 松香液的熬炼318

11.5.7 配生318

11.6 生漆精制设备318

11.6.1 搅漆机318

11.6.2 反应釜装置319

11.6.3 调色机319

11.6.4 球磨机319

11.7 生漆精制产品319

11.7.1 提庄漆319

11.7.2 朱合漆320

11.7.3 赛霞漆321

11.7.4 明光漆321

11.7.5 退光漆322

11.7.6 黑光漆322

11.7.7 朱光漆323

11.7.8 透明漆324

11.7.9 透明推光漆325

11.7.10 透明金漆325

11.7.11 彩漆326

11.7.12 瓷光漆327

11.7.13 其他精制漆举例327

11.8 生漆精制过程注意事项328

参考文献328

第12章 髹漆材料与工具329

12.1 入漆颜料329

12.1.1 白系颜料329

12.1.2 红系颜料333

12.1.3 黄系颜料337

12.1.4 蓝系颜料340

12.1.5 绿系颜料343

12.1.6 染料345

12.1.7 干漆粉348

12.2 金髹材料348

12.2.1 金348

12.2.2 银353

12.2.3 铜353

12.2.4 锡353

12.2.5 铝354

12.3 镶嵌材料354

12.3.1 螺钿354

12.3.2 骨石355

12.3.3 蛋壳359

12.3.4 百宝360

12.4 胎地填料360

12.5 溶剂和助剂361

12.5.1 溶剂361

12.5.2 助剂361

12.6 研磨材料362

12.6.1 研磨料362

12.6.2 抛光料363

12.7 髹漆工具364

12.7.1 盛器364

12.7.2 清理工具365

12.7.3 刮涂工具365

12.7.4 髹涂工具369

12.7.5 髹饰工具373

12.8 髹漆设备376

12.8.1 荫室376

12.8.2 打磨机377

12.8.3 雕花机377

12.8.4 压胎机377

参考文献378

第13章 漆器底胎工艺379

13.1 木胎379

13.1.1 木材干燥379

13.1.2 制胎工艺383

13.1.3 木胎表面处理383

13.2 裱胎396

13.3 皮胎398

13.4 纸胎399

13.5 金属胎399

13.6 竹胎400

13.7 陶胎400

13.8 其他胎骨400

参考文献402

第14章 髹饰工艺403

14.1 素髹工艺405

14.1.1 厚料髹涂405

14.1.2 薄料髹涂408

14.1.3 罩髹工艺411

14.2 髹画工艺425

14.2.1 彩髹工艺425

14.2.2 描金工艺429

14.2.3 撒粉髹画431

14.3 研髹工艺432

14.3.1 漆地研髹432

14.3.2 彩地研髹434

14.3.3 撒粉研髹436

14.3.4 晕染研髹438

14.3.5 突文研髹440

14.3.6 日本莳绘441

14.4 镶嵌工艺445

14.4.1 金属镶嵌445

14.4.2 螺钿镶嵌448

14.4.3 蛋壳镶嵌456

14.4.4 骨石镶嵌459

14.5 锥髹工艺462

14.5.1 戗纹462

14.5.2 雕填465

14.6 堆髹工艺468

14.6.1 平堆470

14.6.2 薄堆470

14.6.3 高堆471

14.6.4 线堆471

14.6.5 堆绘472

14.6.6 堆塑473

14.6.7 堆梗473

14.6.8 堆锦474

14.6.9 堆红、堆彩475

14.6.10 堆鼓475

14.7 雕漆工艺475

14.7.1 雕漆材料475

14.7.2 雕漆工具476

14.7.3 雕漆工序476

14.7.4 工艺分类480

14.8 彰髹工艺483

14.8.1 传统工艺483

14.8.2 现代工艺486

14.8.3 日本变涂499

14.9 复饰工艺513

14.9.1 镶嵌髹画513

14.9.2 螺钿金髹514

14.9.3 雕漆错镌甸514

14.9.4 雕漆嵌玉514

14.9.5 彩绘戗纹装饰514

14.9.6 彩绘戗纹填漆515

14.9.7 洒金地诸饰515

14.9.8 细斑地诸饰517

14.9.9 绮纹地诸饰517

14.9.10 罗纹地诸饰517

14.9.11 锦纹戗金地诸饰518

14.9.12 彰髹填嵌518

14.9.13 泥金彩漆519

14.9.14 三金三彩工艺520

14.10 尚古仿饰520

14.10.1 断纹仿古521

14.10.2 髹漆仿古524

14.10.3 设色仿古524

14.10.4 漆器仿古524

参考文献526

第15章 漆器文物的修复与保护527

15.1 漆器文物修复保护原则527

15.2 漆器文物材质的分析和鉴定528

15.2.1 X射线透射摄影528

15.2.2 漆皮表面的扫描电镜分析528

15.2.3 颜填料形态和元素分析529

15.2.4 漆皮的红外光谱分析529

15.2.5 漆皮的裂解技术530

15.3 漆木器胎质的特性和受损机理531

15.3.1 漆木器胎质的特性531

15.3.2 漆木器胎质受损机理536

15.3.3 漆皮的劣化和受损540

15.4 漆器文物的保护修复544

15.4.1 饱水漆木器的脱水保护545

15.4.2 翘曲漆木器的定形保护554

15.4.3 漆器的修复556

15.4.4 馆藏保护558

15.5 漆器文物修复保护案例559

15.5.1 北京故宫剔红花卉纹小瓶的修复559

15.5.2 北京故宫红木嵌螺钿龙纹经盒的修复560

15.5.3 北京故宫中和韶乐“瑟”的修复562

15.6 秦始皇兵马俑漆底彩绘保护563

15.6.1 彩绘出土状况564

15.6.2 彩绘的构成及工艺564

15.6.3 彩绘层的物质成分分析567

15.6.4 底层漆膜微观结构的调查578

15.6.5 彩绘损坏的主要原因581

15.6.6 彩绘保护方法研究584

15.6.7 扩大实验——发掘现场彩绘俑的保护601

15.6.8 结论601

参考文献602

附录1 第一批国家级髹漆工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605

附录2 生漆国家标准(GB/T 14703—2008)625

附录3 漆疮及其防治6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