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所知学的视野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所知学的视野
  • 张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213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认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所知学的视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所知学的基本理论和视阈1

一 所知学的基本理论要点1

(一)所知学的基本特征1

(二)为什么要提出“所知”这一范畴2

(三)实知与想知3

(四)知与不知、所知与非所知4

(五)所知与独立存在5

(六)从所知学的角度研究学说史6

二 为什么说“不知与所不知”超不出“知与所知”——所知学释疑之一6

(一)“知与所知”对“不知与所不知”的优先性与超越性7

(二)何以会知道“不知”与“所不知”10

三 为什么所知不仅仅是事实、知不仅仅是实知——所知学释疑之二17

(一)“所知”是否包含“所可能知道的”18

(二)“所知”能否不是事实23

(三)语词、非陈述语句能否表达“所知”30

(四)“想知”是不是“知”,“信”能否超出“知”34

(五)附论:几个方法论问题38

四 从知与所知的角度重构作为活动的意识40

(一)两种反映与反应:知与无知41

(二)作为知的反映的几种非意识类型44

(三)作为想知的意识活动47

(四)意识活动作为具有超越性的间接反映48

(五)意识在劳动中实现54

五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语义的确立与理解58

六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价值66

(一)所知学的基本概念与所知学方法的基本原则66

(二)价值的本质70

(三)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模式71

(四)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层次73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的类型73

第二章 对所知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85

一 关于所知学第一原理问题85

(一)所知学第一原理的确定85

(二)关于所知学的第一原理的两点推敲、考察90

二 关于所知学之要义98

(一)所知学发展概况98

(二)构成所知学基本理论的最基本概念100

(三)所知学的最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102

三 关于真假的规定问题104

(一)已有观点及分析105

(二)所知学观点及分析109

(三)结论112

四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新闻与价值113

五 从所知学看胡塞尔的现象学本体论117

(一)所知学与本体论和现象学117

(二)胡塞尔的所知学的观念论实在论的逻辑观119

(三)胡塞尔的所知学现象学本体论122

第三章 所知学问题争鸣131

一 关于所知学的若干元理论问题131

(一)“所知”究竟能够用来指什么132

(二)我们究竟有可能知道些什么135

(三)我们究竟考察、研究的是什么141

二 信与知、相信与知道等相关系列范畴的关系问题146

(一)相信、认为与知道147

(二)对“知”、“知道”、“知识”等的误用或滥用151

(三)知道与证明、凭据155

(四)知识是一种以经历、感触为前提条件的为真的信念160

三 所知学与语言问题165

(一)所知的被动性及其内容与对象问题166

(二)关于词性及将来与可能的不对称关系171

(三)关于时态和模态175

(四)权利、义务与言语常规178

四 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认可、接受“我知道T”之说182

(一)两种意义上的对知、知道的认可和接受183

(二)就真假义而言的对“我知道T”的认可、接受184

(三)对“我知道T”之说的认可、接受的依据、凭证与理由186

五 我们知道什么——从知的独白到知、信、行的视阈融合192

(一)“所知”能否成为一切研究的逻辑起点193

(二)对“怎样才算知”的反思197

(三)对“我们知道什么”的反思:从知的独白走向知、信、行的视阈融合200

六 知、信与说的关系辨析203

(一)“是”在认知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204

(二)对于“知”的疑惑及其分析206

(三)“信”贯穿于认知过程的始终208

(四)“说”在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210

(五)结论213

七 信念论视阈中知识论的根本问题214

(一)古希腊至近代西方哲学关于“知识论的根本问题”214

(二)现代西方哲学关于“知识论的根本问题”217

(三)信念论视阈中知识论的根本问题220

八 关于“知”、“信”之辩的考察与辨析224

(一)考察问题的视角及理路224

(二)对“知”“信”之辩的初步考察225

(三)真假论者的“知”及其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226

(四)信念论者的“信”及其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229

(五)真假论者与信念论者思想的结构性生发点的比较231

(六)真假论者与信念论者产生争论的原因233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