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金融 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谢琼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736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农村金融-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村金融 体制突破与机制改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1
一 选题背景1
二 研究目的2
三 研究范围的界定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3
一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研究3
二 农村金融改革研究4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4
(二)农业银行改革研究5
(三)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研究6
三 其他农村金融问题7
(一)农户家庭的金融行为研究7
(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8
(三)农村资金外流问题8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9
一 研究框架9
二 主要研究内容9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
一 研究方法11
(一)历史分析法11
(二)比较研究法11
(三)图表分析法12
(四)计量经济方法和数理经济方法12
(五)实地调查与二手资料剖析法12
二 数据来源12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13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15
第一节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践范式15
一 农村金融抑制与农业补贴信贷范式15
二 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范式16
三 农村金融约束与农村金融不完全市场范式17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反思18
一 农贷制度的陨落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初始环境18
二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金融体制的变迁20
(一)第一阶段(1951—1978年):央行一元独尊20
(二)第二阶段(1979一1993年):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探索农村金融市场组织多元化发展21
(三)第三阶段(1994—1997年):农村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三足鼎立”22
(四)第四阶段(1998—2005年):防范金融风险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22
(五)第五阶段(2006年)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新政24
三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结与反思25
第三节 本章小结26
第三章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27
第一节 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27
第二节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性研究30
一 指标选择、数据及初步分析31
(一)指标选择31
(二)数据的初步分析33
二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互动关系的经验分析34
(一)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34
(二)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36
(三)结果解释分析41
第三节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性研究43
一 前提假设、指标选择与数据43
(一)前提假设43
(二)指标选择43
(三)数据的初步分析45
二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贡献的多变量var系统分析46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46
(二)基于多变量var系统的协整分析47
三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贡献的三变量vec模型估计51
(一)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的一般原理51
(二)三变量var系统组合及其协整检验53
第四节 结论与思考60
第四章 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一):传统金融机构改革63
第一节 农村金融需求层次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格局63
第二节 农信社新一轮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66
一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内容及其成效66
二 农信社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方向及措施68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68
(二)维护和保持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71
(三)落实农村社区金融机构政策,增强服务功能71
第三节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拓宽:一体两翼,支持新农村建设72
一 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背景和内容72
(一)推行“四个统筹”73
(二)构建“一体两翼”的整体业务布局73
二 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的措施73
(一)调整农发行的职能定位74
(二)完善粮棉油收购融资,适应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新情况74
(三)实行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分开的体制改革,尝试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74
(四)立法明确农发行的权力与义务,保障其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运营75
第四节 农业银行“蓝海战略”:面向“三农”,服务县域75
一 农业银行股改中面向“三农”的改革内容和试点进展75
(一)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改革内容76
(二)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战略的试点进展76
二 农业银行实施“蓝海战略”的进一步思考和措施78
(一)明确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战略定位:农村商业金融高端市场78
(二)完善农行“一行两制”的改革思路:保持“三农”业务的独立性79
(三)挖掘县域“蓝海市场”:拓宽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渠道80
第五节 本章小结81
第五章 农村金融体制突破(二):新型金融机构建设83
第一节 农村新型社区性金融机构发展的逻辑起点:民间金融正规化84
一 民间金融的范畴、优势和普遍有效性84
二 民间金融发展成农村新型社区性金融机构的理论依据86
第二节 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性金融,形成合作88
一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优势88
二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试点与发展中的问题91
三 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对策建议94
(一)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94
(二)实行差别存款利率94
(三)建立商业银行商业批发与农村资金互助社服务零售互惠机制,及配套的担保体系94
(四)出台资金互助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政策,走资金与生产联合之路95
第三节 村镇银行:商业性金融,促进竞争95
一 村镇银行试点的表现及正面效应95
(一)试点村镇银行的表现96
(二)试点村镇银行的信贷模式和正面效应98
二 村镇银行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99
(一)增资扩股,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100
(二)立足本土化发展,创新运作模式100
三 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103
(一)拓宽资金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103
(二)放开农村信贷利率限制103
(三)创新产品与服务104
(四)加强本土化人才培养104
(五)优化地方政府的功能定位,加快政策措施配套105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5
第六章 农村金融微观需求主体行为洞悉与融资困境解析107
第一节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洞悉107
一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107
二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的理论分析110
三 农户家庭金融行为的经验分析:联立方程的gmm估计113
(一)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113
(二)估计方法和估计结果114
四 农户家庭收入支配金融行为的习惯分析:基于收入分解视角116
(一)农户家庭消费与各种来源收入的关系117
(二)农户家庭投资与各种来源收入的关系118
(三)农户家庭储蓄与各种来源收入的关系119
五 农户家庭借贷行为分析:调研文献归纳121
六 结论123
第二节 现行金融体制下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析124
一 文献回顾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的梳理归纳124
(一)金融机构结构方面约束贷款可获得性的成因126
(二)信贷基础结构方面约束贷款可获得性的成因127
二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解释129
(一)信贷风险责任制度和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共同导致“信贷配给”129
(二)过度集中集权的信贷管理和过高的不良资产率共同导致“利率抑制”132
三 现行金融体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133
(一)商业银行改革造成县域金融供给“真空”133
(二)统一货币政策和无差别信贷政策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的“手铐脚镣”135
(三)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能力有限136
(四)基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框架的分析与补充137
四 解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138
(一)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138
(二)进行更为实质性的信贷基础结构建设140
第三节 本章小结142
第七章 农村金融机制改进(一):引导资金回流144
第一节 农村资金外流的历史与现状、影响及原因剖析144
一 农村资金外流的历史与现状分析144
(一)1978—2006年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情况:1994年后为“净流出”145
(二)1998—2006年农村信用社资金外流情况:2003年后外流速度递增148
(三)邮政储蓄资金外流:几乎是只出不进的“抽水机”151
二 农村资金外流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的实证分析152
(一)变量定义、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153
(二)变量估计和经验分析156
(三)结论161
三 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与渠道剖析163
(一)农村资金外流的原因163
(二)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165
第二节 农村资金回流的机制改进167
一 现有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167
(一)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政策没有明确措施,缺乏激励机制,资金依旧大量上划,支农业务门槛高169
(二)农村信用社以产权改革为主导的改革,强化了其商业盈利性;县域内其他金融机构缺乏将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动力和压力,与此对应的独立考核机制也尚未出台169
二 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改进的理论模型170
三 政策建议与措施174
(一)发挥宏观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合理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配置174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回流农村175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通过培养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刺激资金回流175
(四)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保障资金回流176
(五)搞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以财政政策为杠杆撬动资金回流176
第三节 本章小结177
第八章 农村金融机制改进(二):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增效179
第一节 小额信贷效率改进研究179
一 我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历程及总结评价179
(一)我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历程179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总结评价182
二 探索多功能性小额信贷,改进小额信贷效率182
(一)我国小额信贷功能的定位182
(二)改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效率的策略184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武汉的创新实践187
一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及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187
(一)将“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两个概念分离,做到“依法可控”189
(二)探索开放式的土地经营权评估机制,力求“合理估价”189
(三)加大风险防范与控制,注重“风险规避”189
二 武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进展189
(一)企业农地流转交易的主要特点190
(二)企业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特点194
三 推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制度框架及建议196
(一)调整农地产权关系,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合理化197
(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合法化197
(三)以配套政策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规范化198
第三节 本章小结200
参考文献202
热门推荐
- 1861129.html
- 3527311.html
- 1798837.html
- 3384383.html
- 2959452.html
- 937531.html
- 2385138.html
- 2140175.html
- 1395619.html
- 368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0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2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03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8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8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8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