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稀特蔬菜周年多茬生产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宋元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322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蔬菜(学科: 栽培) 蔬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稀特蔬菜周年多茬生产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序言1
前言1
第一章 概述1
目录1
一、稀特蔬菜的来源3
(一)由国外引入3
(二)由野生植物转入稀特蔬菜4
(三)由药用植物转入稀特蔬菜4
(四)异地栽培的稀特蔬菜4
(五)其他稀特蔬菜5
二、稀特蔬菜的特点5
(一)风味独特别致5
(二)营养丰富5
(五)栽培技术简便,加工方便6
(三)药用保健功能6
(四)以供特需,出口换汇6
三、发展稀特蔬菜应注意的问题7
(一)加强宣传,增加人们的认识程度7
(二)以销定产,循序渐进8
(三)多茬栽培,四季生产,周年供应8
(四)贮藏、保鲜、加工9
(五)间作、套种、立体栽培9
四、中国稀特蔬菜的发展状况9
第二章 稀特蔬菜的育苗技术11
一、育苗设施11
(一)冷床11
(二)温床13
(一)浸种16
(二)催芽16
二、种子处理16
(三)药剂处理17
三、播种17
(一)播种期17
(二)播前灌水17
(三)播种17
四、苗床管理18
(一)温度管理18
(二)光照管理19
(三)水分管理19
(四)施肥20
(五)其他管理20
(六)起苗定植20
第三章 稀特蔬菜的露地栽培技术21
一、土地选择21
二、排开播种,延长供应期22
三、水肥管理23
四、病虫害防治24
第四章 稀特蔬菜的保护地栽培技术25
一、保护设施的种类及建造25
(一)风障阳畦25
(二)塑料大棚25
(三)塑料小棚31
(四)塑料中棚33
(五)改良阳畦34
(六)日光温室35
二、春早熟栽培技术43
(一)早扣棚提高地温43
(二)早育苗、育壮苗44
(三)加强田间管理44
三、秋延迟栽培技术45
(四)收获45
四、越冬栽培技术47
第五章 稀特蔬菜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技术50
一、周年、多茬、立体栽培的意义50
(一)立体栽培的意义51
(二)多茬栽培的意义51
二、多茬、立体栽培的原则52
(一)立体栽培的原则52
(二)多茬栽培的原则52
三、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模式与技术53
(一)地面多茬、立体栽培53
(二)空间立体栽培54
第六章 稀特蔬菜的加工、贮藏保鲜56
第七章 稀特蔬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58
(三)环境污染59
(四)其他污染59
(一)农药污染59
(二)化肥污染59
一、蔬菜污染的途径及现状59
二、稀特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60
(一)选择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60
(二)建立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体系,防止生产性污染60
(三)加强贮运管理,减少流通中的污染61
(四)建立蔬菜质量检测、监督、检查等管理机构和制度61
(五)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抓紧研究迅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技术61
(六)加强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宣传推广工作61
第八章 稀特蔬菜的上档次、高品位栽培技术62
一、蔬菜高档次、高品位的含义62
二、高档次、高品位栽培的意义63
(一)提高农民技术水平63
(一)选用良种64
三、高档次、高品位栽培技术64
(二)栽培地环境条件64
(二)发展农村经济64
(四)减少城镇污染,增加有机肥料64
(三)家务劳动社会化64
(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4
(三)防止农药污染65
(四)防止化肥及其他污染65
(五)强化营养65
(六)加强田间管理65
(七)加工、包装、贮藏、运输65
(八)高档蔬菜的销售和宣传65
第九章 稀特蔬菜的宣传和销售66
一、牛蒡68
(一)起源与分布68
第十章 根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6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69
(三)特征特性69
(四)类型与品种70
(五)栽培季节71
(六)春季露地栽培技术72
(七)秋季露地栽培技术75
(八)越冬栽培技术76
(九)地膜覆盖春早熟栽培技术77
(十)周年多茬栽培技术78
(十一)病虫害防治79
(十二)贮藏保鲜与加工出口80
(十三)发展前景预测81
(二)特征特性82
二、根芹菜82
(一)起源与分布82
(三)营养价值与用途83
(四)类型与品种83
(五)栽培季节83
(六)春季栽培技术84
(七)秋季栽培技术86
(八)越冬栽培技术87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87
(十)病虫害防治88
(十一)采种技术88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88
三、根甜菜88
(一)起源与分布88
(三)特征特性8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89
(四)栽培季节90
(五)春季栽培技术90
(六)秋季栽培技术92
(七)病虫害防治92
(八)发展前景预测93
四、桔梗93
(一)起源与分布9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94
(三)特征特性94
(四)栽培技术94
(五)病虫害防治96
(六)发展前景预测97
(三)特征特性9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98
一、紫菜薹98
(一)起源与分布98
第十一章 白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98
(四)类型与品种99
(五)栽培技术100
(六)病虫害防治101
(七)采种留种101
(八)发展前景预测102
二、菜心102
(一)起源与分布10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03
(三)特征特性103
(四)种类与品种104
(六)春季栽培技术106
(五)栽培季节106
(七)秋季栽培技术108
(八)越冬栽培技术108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110
(十)病虫害防治110
(十一)发展前景预测118
三、乌塌菜119
(一)起源与分布11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19
(三)特征特性119
(四)类型与品种121
(五)栽培季节122
(六)秋季露地栽培122
(七)越冬栽培技术124
(九)病虫害防治125
(十)发展前景预测125
(八)轮作倒茬技术125
第十二章 甘蓝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127
一、青花菜127
(一)起源与分布12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27
(三)特征特性128
(四)类型与品种129
(五)栽培技术129
(六)病虫害防治131
(七)加工出口技术133
二、抱子甘蓝133
(一)起源与分布133
(五)春季栽培技术134
(四)种类与品种134
(三)特征特性13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34
(六)秋季栽培技术136
(七)病虫害防治136
(八)发展前景预测136
三、紫甘蓝137
(一)起源与分布13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37
(三)特征特性137
(四)类型与品种138
(五)栽培季节139
(六)春早熟栽培技术139
(七)春露地栽培技术141
(八)秋季露地栽培技术142
(九)秋延迟栽培技术143
(十)周年多茬立体栽培技术144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145
(十一)病虫害防治145
四、芥蓝146
(一)起源与分布14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46
(三)特征特性147
(四)类型与品种148
(五)春季栽培技术149
(六)秋季栽培技术150
(七)病虫害防治151
(八)发展前景预测151
(一)起源与分布152
(三)特征特性15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52
一、香艳茄152
第十三章 茄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152
(四)栽培技术153
(五)病虫害防治156
(六)发展前景预测156
二、酸浆157
(一)起源与分布157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57
(三)特征特性158
(四)栽培季节158
(五)春早熟栽培技术159
(六)春露地栽培技术161
(七)秋季栽培技术161
(八)病虫害防治162
(九)发展前景预测162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63
(一)起源与分布163
第十四章 豆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163
一、四棱豆163
(三)特征特性164
(四)类型与品种165
(五)栽培技术166
(六)病虫害防治169
(七)发展前景预测169
二、荷兰豆169
(一)起源与分布17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70
(三)特征特性171
(四)类型与品种173
(五)越冬栽培技术176
(六)春早熟栽培技术180
(七)秋延迟栽培技术182
(八)荷兰豆苗采食栽培技术184
(九)病虫害防治184
(十)采后处理187
三、莱豆191
(一)起源与分布19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91
(三)特征特性191
(四)类型与品种192
(五)栽培技术193
(六)发展前景预测194
第十五章 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195
一、佛手瓜195
(一)起源与分布19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195
(三)特征特性196
(四)类型与品种197
(五)栽培技术198
(六)佛手瓜多年生栽培技术201
(七)佛手瓜食用嫩茎栽培技术203
(八)嫩卷须及块根采食法204
(九)间作、套种204
(十)病虫害防治205
(十一)贮藏保鲜206
(十二)佛手瓜的发展问题206
二、节瓜208
(一)起源与分布20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09
(三)特征特性209
(四)类型与品种210
(五)春早熟栽培技术211
(六)露地栽培技术214
(七)越冬栽培技术214
(八)病虫害防治215
(九)发展前景预测215
三、苦瓜216
(一)起源与分布21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16
(三)特征特性216
(四)类型与品种218
(五)栽培季节219
(六)越冬栽培技术220
(七)春早熟栽培技术224
(八)露地栽培技术225
(十)病虫害防治226
(九)周年多茬栽培技术226
(十一)发展前景预测241
四、蛇瓜241
(一)起源与分布24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41
(三)特征特性242
(四)栽培技术242
(五)发展前景预测242
第十六章 葱蒜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243
一、韭葱243
(一)起源与分布24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43
(三)特征特性243
(六)春夏栽培技术245
(四)类型与品种245
(五)栽培季节245
(七)秋季栽培及越冬栽培246
(八)病虫害防治247
(九)发展前景预测255
二、薤255
(一)起源与分布25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56
(三)特征特性256
(四)类型与品种257
(五)栽培技术258
(六)间作、套种技术259
(七)发展前景预测25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60
(一)起源与分布260
一、蕹菜260
第十七章 绿叶类稀特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260
(三)特征特性261
(四)类型与品种262
(五)栽培技术262
(六)病虫害防治264
(七)发展前景预测264
二、荠菜264
(一)起源与分布26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65
(三)特征特性265
(四)类型与品种266
(五)栽培季节267
(六)露地栽培技术267
(七)保护地栽培技术269
(八)周年多茬栽培技术270
(九)病虫害防治270
(十)发展前景预测270
三、落葵271
(一)起源与分布27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71
(三)特征特性271
(四)类型与品种272
(五)栽培季节273
(六)露地栽培技术273
(七)春早熟栽培技术276
(八)秋延迟栽培技术277
(九)病虫害防治278
(十)发展前景预测279
(一)起源与分布28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80
四、苣荬菜280
(三)特征特性281
(四)类型与品种281
(五)春露地栽培技术281
(六)越冬栽培技术283
(七)病虫害防治284
(八)发展前景预测284
第十八章 薯芋类稀特蔬菜栽培技术286
一、豆薯286
(一)起源与分布28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86
(三)特征特性286
(四)类型与品种287
(五)栽培技术288
二、姜芽289
(一)选种290
(二)催芽290
(三)排种290
(四)喷水290
(五)调节温度291
(六)通风291
(七)采收291
(八)加工291
三、草石蚕291
(一)起源与分布29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92
(三)特征特性292
(四)类型与品种293
(五)栽培技术294
(六)加工出口技术295
一、辣根296
(一)起源与分布29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96
(三)特征特性296
第十九章 多年生及其他稀特蔬菜栽培技术296
(四)栽培技术297
(五)病虫害防治298
二、黄秋葵298
(一)起源与分布29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298
(三)特征特性298
(四)类型与品种300
(五)露地栽培技术301
(六)越冬栽培技术303
(八)贮藏与加工305
(七)病虫害防治305
三、百合306
(一)起源与分布306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06
(三)特征特性307
(四)类型与品种309
(五)栽培技术311
(六)病虫害防治313
(七)加工出口技术313
四、蕨菜314
(一)起源与分布314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15
(三)特征特性316
(四)类型与品种318
(五)栽培技术319
(六)加工技术322
五、金针菜323
(一)起源与分布323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24
(三)特征特性325
(四)类型与品种326
(五)栽培技术328
(六)病虫害防治333
(七)加工技术337
(八)发展前景预测337
六、芦笋338
(一)起源与分布338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39
(三)特征特性339
(四)类型与品种341
(五)繁殖技术343
(六)露地栽培田间管理354
(七)塑料拱棚早熟栽培357
(八)采收359
(九)留母茎采收栽培360
(十)病虫害防治361
(十一)生产中经常发生的问题363
(十二)发展前景预测365
七、甜玉米365
(一)起源与分布365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65
(三)特征特性365
(四)类型与品种366
(五)栽培技术367
八、玉米笋368
(六)病虫害防治368
(七)发展前景预测368
(一)起源与分布369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69
(三)特征特性369
(四)类型与品种369
(五)栽培技术370
(六)发展前景预测370
九、薇菜370
(一)起源与分布370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71
(三)特征特性371
(四)栽培技术371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372
(一)起源与分布372
十、发菜372
(五)发展前景预测372
(三)特征特性373
(四)栽培技术374
(五)发展前景预测374
附表375
附表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75
附表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76
附表3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容许浓度标准376
附表4 堆肥腐熟度的鉴别指标377
附表5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378
附表6 沼气发酵卫生标准378
附表7 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379
附表8 生产A级绿色食品可限制性使用的化学农药种类、毒性分级、允许的最终残留限量、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及使用方法380
主要参考文献397
热门推荐
- 2559655.html
- 3535927.html
- 966319.html
- 2201783.html
- 2785505.html
- 1615870.html
- 1228310.html
- 1098778.html
- 3563194.html
- 225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1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8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2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9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3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2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2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3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