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汪建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851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97页
- 文件大小:234MB
- 文件页数:816页
- 主题词:鱼病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鱼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绪论&汪建国 蒋火金3
第一节 鱼病学的定义3
第二节 鱼病学的任务及与分支学科的关系4
第三节 鱼病学发展史6
一、中国鱼病学的初创阶段(1950—1955)7
二、中国鱼病学的发展阶段(1956—1966)9
三、中国鱼病学的维持时期(1967—1977)10
四、中国鱼病学的持续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0
第四节 中国鱼病学的研究进展11
一、鱼类病毒学研究11
二、鱼类细菌学研究14
三、鱼类寄生虫学研究16
四、鱼类藻菌病研究18
五、鱼类病理生理学研究19
六、鱼类防病养殖学研究20
七、中国鱼病学研究的展望22
第二章 鱼病学概论&战文斌24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原因24
一、病原体24
二、宿主25
三、环境条件27
四、病原体、宿主和环境的关系27
第二节 鱼病的类别和病原体特性28
一、传染性疾病28
二、侵袭性疾病30
三、非寄生性疾病33
第三节 鱼病的感染类型、表现类型和病程特点34
一、感染类型34
二、表现类型34
三、病程特点36
第三章 鱼类病理学&汪开毓38
第一节 概述38
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38
二、研究内容的延伸39
三、展望41
第二节 血液循环障碍42
一、充血42
二、出血44
三、血栓形成47
四、梗死48
五、栓塞49
第三节 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50
一、水肿50
二、酸碱平衡紊乱55
第四节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57
一、萎缩57
二、变性59
三、细胞死亡66
第五节 适应与修复71
一、代偿71
二、化生72
三、肥大72
四、再生73
五、肉芽组织75
六、机化76
七、创伤愈合76
第六节 炎症78
一、炎症的概念78
二、炎症的原因78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78
四、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81
五、炎症的结局87
第七节 缺氧88
一、缺氧的概念88
二、缺氧的主要原因88
三、缺氧对机体的主要影响89
四、结局90
第八节 休克90
一、休克的原因及类型90
二、休克的发生、发展机理91
三、休克的治疗原则92
第九节 应激92
一、应激反应的发生原因92
二、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93
三、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93
四、引起应激的常见因素94
五、结局95
第十节 肿瘤96
一、肿瘤的概念96
二、肿瘤的一般结构96
三、肿瘤的异型性96
四、肿瘤的生长97
五、肿瘤的扩散97
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98
七、肿瘤的命名98
八、肿瘤的分类99
九、肿瘤的病因99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鱼病流行病学&陈昌福108
第一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概念108
第二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任务108
第三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108
一、鱼类疾病与健康状态的监测108
二、鱼病病因的探索109
三、提供养殖环境卫生决策和评价的依据109
四、防治(制)效果及预后评价109
五、突发环境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109
六、了解鱼类疾病的自然史110
第四节 鱼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10
一、基于鱼群110
二、基于现场110
三、从分布入手进行研究110
四、病因的概念111
五、对比的原则111
六、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原则111
七、预防疾病为最终目标111
第五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12
一、描述性研究112
二、分析性研究112
三、试验性研究113
四、理论性研究113
第六节 鱼病流行病学对水生动物医学发展的贡献114
第七节 鱼病流行病学的发展前景115
一、应用范围逐渐扩大115
二、研究方法更加丰富115
三、使用者日益增多116
参考文献116
第五章 鱼类药物学&杨先乐117
第一节 鱼类药物学的基本概念117
一、药物、渔药与鱼类药理学117
二、渔药的分类与基本作用117
三、渔药与兽药的区别118
四、我国渔药的发展过程119
第二节 鱼类药效学120
一、渔药的作用121
二、渔药的量效关系122
三、渔药的构效关系124
四、渔药的受体与作用机制125
第三节 鱼类药动学127
一、渔药的转运128
二、渔药的体内过程129
三、渔药的速率过程131
第四节 影响渔药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137
一、影响渔药作用的因素137
二、渔药的合理使用140
第五节 我国的主要渔药制剂142
参考文献148
第六章 鱼类免疫学&陈昌福 陈爱平150
第一节 鱼类免疫系统150
一、免疫器官和组织150
二、免疫细胞154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156
一、体表防御屏障156
二、吞噬作用157
三、补体系统159
四、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物质163
五、种的易感性168
第三节 鱼类的免疫球蛋白169
一、鱼类Ig产生的细胞和组织169
二、鱼类Ig产生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169
三、鱼类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及其类型170
四、鱼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基因的结构172
第四节 鱼类的细胞因子175
一、鱼类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175
二、鱼类体内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178
三、细胞因子和鱼类免疫细胞的关系178
四、鱼类细胞因子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关系179
五、鱼类细胞因子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179
六、鱼类细胞因子的应用180
第五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80
第六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181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181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82
三、细胞免疫182
四、体液免疫183
第七节 影响鱼类免疫的主要因素184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18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84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185
四、免疫方法的影响186
第八节 增强鱼类免疫防御功能的主要措施187
一、消除降低鱼类免疫机能的各种影响因素187
二、实施免疫接种187
三、应用人工被动免疫制剂189
四、使用免疫刺激剂190
五、抗病育种190
参考文献190
第七章 鱼类健康养殖学&汪建国 王欣193
第一节 健康养殖概念的起源与渐进193
一、健康养殖概念194
二、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196
三、开展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6
第二节 国内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197
一、国外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发展概况197
二、国内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198
三、我国近30多年的渔业发展成就199
四、我国水产健康养殖与国外发展的差距201
第三节 我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应解决的问题202
一、解决概念认识与观念上的缺陷203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203
三、水产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问题203
四、提升水产健康养殖的基础设施204
五、开展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选育205
六、提倡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开展科学放养205
七、开发优质高效饲料,推行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206
八、提高健康养殖管理和病害综合控制技术206
第四节 我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发展的方向208
一、优化健康养殖环境,提高健康养殖技术的总体水平208
二、提高养殖用水处理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208
三、开发、使用优质高效的水产饲料及添加剂208
四、提高我国主要海淡水养殖品种的集约式养殖技术209
五、加速发展集约化养殖方式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209
第五节 健康养殖的管理措施210
一、健康养殖环境管理211
二、种质安全健康管理211
三、科学饲养及病害防治管理211
四、加强宏观管理与引导212
第六节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的探讨212
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健康技术212
二、健康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14
三、水产健康养殖综合防病技术216
四、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218
参考文献224
下篇 各论229
第八章 鱼类病毒学及病毒病&张奇亚 罗晓春 黄晓红 赵哲 黄友华229
第一节 鱼类病毒学概述229
一、鱼类病毒学研究对象与内容229
二、鱼类病毒学学科的形成与简史235
三、鱼类病毒学与水生病毒学237
四、鱼类病毒学研究的技术方法239
第二节 鱼类病毒病原及其病毒病243
一、虹彩病毒244
二、鱼类疱疹病毒249
三、鱼类呼肠孤病毒250
四、鱼类弹状病毒251
五、水生双RNA病毒258
六、鱼类诺达病毒258
第三节 鱼类病毒分子生物学259
一、鱼类虹彩病毒259
二、鱼类疱疹病毒263
三、水生呼肠孤病毒264
四、鱼类弹状病毒266
五、鱼类双RNA病毒268
六、鱼类诺达病毒270
七、传染性鲑贫血症病毒271
八、对虾病毒272
第四节 鱼类病毒生命周期及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274
一、鱼类病毒的生命周期274
二、鱼类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279
参考文献286
第九章 鱼类细菌学及细菌病&李爱华 房海 谢海侠 陈孝煊305
第一节 气单胞菌305
一、概述305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311
三、杀鲑气单胞菌314
第二节 弧菌316
一、概述316
二、致病弧菌318
第三节 爱德华菌323
一、概述323
二、迟缓爱德华菌323
三、鲇爱德华菌326
第四节 耶尔森菌328
第五节 假单胞菌328
第六节 黄杆菌329
一、概述329
二、柱状黄杆菌330
第七节 链球菌334
一、一般特性334
二、无乳链球菌及所致疾病336
三、海豚链球菌337
四、格氏乳球菌337
第八节 放线菌338
一、肾杆菌338
二、分支杆菌338
三、诺卡菌340
参考文献341
第十章 鱼类真菌学及真菌病&可小丽 汪建国344
第一节 鱼类真菌学的基本概念344
一、鱼类真菌的特点及分类344
二、鱼类真菌的一般形态345
三、繁殖347
四、感染方式及途径348
第二节 常见鱼类真菌病原体及真菌病349
一、水霉病及水霉病病原体349
二、毛霉病及毛霉病病原体353
三、镰刀霉病及镰刀霉病病原体355
参考文献356
第十一章 鱼类原生动物学及原生动物病&顾泽茂 章晋勇 李明 汪建国358
第一节 鞭毛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358
一、锥虫358
二、隐鞭虫367
三、口丝虫378
四、六鞭毛虫378
第二节 肉足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379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379
二、生物学特征379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382
第三节 孢子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382
一、概述382
二、生物学特征383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387
四、诊断与防控391
第四节 微孢子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391
一、概述391
二、生物学特征39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399
四、诊断与防控408
第五节 黏体动物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409
一、概述409
二、生物学特征410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420
四、诊断与防治425
第六节 纤毛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427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427
二、生物学特征427
三、营养与代谢428
四、生殖429
五、分类系统429
六、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431
第七节 吸管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444
一、研究历史与概况444
二、生物学特征445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450
参考文献453
第十二章 鱼类蠕虫学及蠕虫病&王桂堂 李文祥 邹红 习丙文 吴山功 宋锐473
第一节 单殖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473
一、分类及生物学473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483
第二节 复殖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489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490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490
第三节 盾腹吸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535
一、概述535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536
第四节 绦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538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538
二、生物学特征538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540
第五节 线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570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570
二、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572
第六节 棘头虫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582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582
二、生物学特征58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584
参考文献601
第十三章 鱼类甲壳动物学及甲壳动物病&王桂堂 宋锐607
第一节 桡足类(鳋科、锚头鳋科)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607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607
二、桡足类的生物学特征608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608
第二节 鳃尾类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632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632
二、鳃尾类的生物学特征632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632
第三节 等足类(鱼怪)的生物学及其引起的疾病633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633
二、等足类的生物学特征634
三、主要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疾病634
参考文献635
第十四章 鱼类寄生虫生态学&聂品 李文祥638
第一节 种群生态学638
一、寄生虫种群概念638
二、寄生虫的繁殖、传播和建群640
三、影响寄生虫种群的因素642
四、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的调节646
五、寄生虫—宿主的相互作用647
第二节 群落生态学649
一、鱼类寄生虫群落概念649
二、影响寄生虫群落的因素651
参考文献653
第十五章 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樊海平655
第一节 物理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55
一、物理损伤引起的鱼病655
二、水温引起的鱼病656
三、养殖水质引起的鱼病657
四、水体溶氧不足引起的鱼病660
五、多因子协同引起的鱼病661
第二节 化学因素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66
一、重金属引起的鱼病666
二、杀虫剂引起的鱼病669
三、化学工业废水引起的鱼病671
四、不良水质因子引起的鱼病672
参考文献677
第十六章 饵料因素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彭开松679
第一节 概述679
一、从营养病理学到饵料引起的鱼病679
二、饵料因素引起鱼病的特点680
三、饵料因素引起的应激或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681
四、养殖中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或应激682
第二节 蛋白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83
一、饵料必需氨基酸缺乏症684
二、氨基酸中毒687
第三节 脂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88
一、饵料必需脂肪酸缺乏688
二、脂肪肝综合征689
三、脂肪氧化693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95
一、糖类过高695
二、纤维素过高696
第五节 矿物质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696
一、鱼类矿物质营养696
二、饵料必需矿物质缺乏697
三、饵料矿物质毒性703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失衡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704
一、鱼类维生素营养704
二、饵料维生素缺乏症705
三、饵料维生素的毒性721
第七节 饵料内源性抗营养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721
一、蛋白酶抑制因子722
二、凝集素723
三、硫葡萄糖苷/致甲状腺肿因子723
四、植酸724
五、棉酚725
六、大豆过敏原725
七、环丙烯脂肪酸726
八、生物碱726
九、芥子酸727
十、硫胺素酶727
第八节 饵料外来毒性因子引起的鱼病及其防治727
一、真菌毒素727
二、微囊藻毒素中毒731
参考文献731
第十七章 鱼类敌害&张胜宇 单宏业738
第一节 藻类738
一、微囊藻738
二、赤潮740
三、蓝藻743
四、金藻745
五、甲藻748
六、青泥苔751
七、水网藻752
第二节 低等动物752
一、蛭类752
二、腔肠动物754
三、软体动物755
四、甲壳动物756
五、水生昆虫759
第三节 脊椎动物761
一、凶猛鱼类761
二、两栖类763
三、爬行类765
四、鸟类766
五、哺乳类768
参考文献769
第十八章 鱼类疾病调查&姚卫建 龚小宁770
第一节 现场调查770
一、调查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770
二、考察养殖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状况770
三、调查饲养管理情况771
第二节 病原体的检查771
一、肉眼检查771
二、光学显微镜检查775
三、检查步骤776
四、病原体的计数标准780
第三节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781
一、标本的收集方法781
二、标本的固定和保存方法782
三、材料的记录和标签785
四、标本的包装786
第四节 寄生虫的常用染色法和玻片标本的制备787
一、血液涂片的染色法787
二、原生动物染色法788
三、吸虫、绦虫、棘头虫等的整体染色法790
四、几种不需要染色的寄生虫处理方法790
五、调查时所需要的主要设备和药品791
六、鱼类寄生虫研究中常用的试剂、固定液、染色剂和封固剂792
参考文献796
热门推荐
- 3125047.html
- 2461067.html
- 825577.html
- 966064.html
- 1990555.html
- 653689.html
- 3035761.html
- 1052336.html
- 901707.html
- 3280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2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1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4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0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1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1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4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