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陈占安,孙蚌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8827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
专栏1—1 邓小平的生平2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3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5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6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10
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10
专栏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0
二、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展开12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14
专栏1—3 邓小平南方谈话15
四、邓小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16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1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7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0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1
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3
专栏1—4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25
阅读文献26
思考题27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2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9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3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34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3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发展3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和准备3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最初表述4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完整阐述41
专栏2—1 党章和宪法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42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4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4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44
专栏2—2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52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6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56
专栏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57
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0
专栏2—4 充分认识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意义62
阅读文献63
思考题63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4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65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和确立65
专栏3—1 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66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邓小平理论的贡献68
专栏3—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70
专栏3—3 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7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坚持和进一步发展77
专栏3—4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79
第二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81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81
二、理论联系实际82
三、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3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84
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85
二、提倡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状态86
阅读文献89
三、常提常新、永无止境的奋斗过程89
思考题90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91
专栏4—1 不列颠百科全书条目——社会主义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93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94
二、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95
专栏4—2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9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99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涵义与特点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4
专栏4—3 一脉相承说发展生产力10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06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08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10
阅读文献114
思考题11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1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16
专栏5—1 国情1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科学内涵11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12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2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24
专栏5—2 新华社电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127
二、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1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2
专栏5—3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把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1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4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6
阅读文献138
思考题138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39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140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40
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14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4
专栏6—1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标准146
第二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47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7
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0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152
专栏6—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点)156
第三节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统筹发展158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158
二、实现协调发展160
专栏6—3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进展和行动165
思考题167
阅读文献167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1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6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69
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71
专栏7—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77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78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181
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84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88
专栏7—2 基尼系数1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0
一、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初步建立195
专栏7—3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198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
思考题201
阅读文献20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03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4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4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06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07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07
专栏8—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09
专栏8—2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征和优势214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16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20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21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21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23
专栏8—3 我国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224
阅读文献226
思考题227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2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2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229
专栏9—1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32
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3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23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23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37
专栏9—2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23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2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24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41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42
专栏9—3 “两弹一星”精神242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47
专栏9—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47
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50
第四节 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51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252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253
三、加强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54
思考题256
阅读文献256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57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58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58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261
专栏10—1 《基本法》第23条262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263
第二节 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66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266
专栏10—2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关于香港政制发展的解释267
专栏10—3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269
二、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70
专栏10—4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274
思考题275
阅读文献275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76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77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277
专栏11—1 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与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制定279
二、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280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82
一、独立自主与维护世界和平283
专栏11—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和生命力285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86
专栏11—3 中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289
三、开展全方位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292
思考题294
阅读文献294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295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296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96
专栏12—1 今日“老大哥”——深刻认识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298
二、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300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301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302
五、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03
第二节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04
一、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04
专栏12—2 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04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30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08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308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309
三、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311
专栏12—3 中苏共产党不同的历史命运的“两个镜头”312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要性313
第四节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13
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314
三、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16
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318
专栏12—4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321
五、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322
阅读文献325
思考题325
后记327
热门推荐
- 3132840.html
- 1843178.html
- 3147776.html
- 192647.html
- 395941.html
- 506650.html
- 1558418.html
- 97850.html
- 304671.html
- 2306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4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8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5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4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2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6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8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5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