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官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官制研究
  • 郑海峰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5506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官制-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官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1

绪论1

二、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与特点3

第一章 “官”与“官制”的起源11

第一节 民主选举氏族首领的制度11

一、用人问题的提出11

二、担任氏族首领的基本条件12

三、氏族首领的产生方式12

第二节 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及其特点14

一、尧、舜、禹之间的“禅让”14

二、“禅让”制度的特点16

第三节 最初的“设官分职”制度18

一、国家产生的两个显著特征初步具备18

二、“设官分职制度”的雏形19

三、“王权”与“皇权”19

一、“三公列卿”的设置及其演变26

第二章 历代行政体系与职官建制26

第一节 中央机构建制及沿革26

二、“宰相系统”的行政中枢功能29

三、寺、监、台、院的职能变化40

四、古代中央机构设官分职的特点42

第二节 地方机构建制及沿革44

一、夏、商、周的地方机构44

二、二级地方行政体制——郡县制的确立47

三、三级地方行政体制——州、郡、县的形成49

四、唐道、宋路体制的建立50

五、行省的设立及地方行政四级体制的确立51

第三节 体制、官吏与中央、地方之间的关系54

一、行政体制与官吏制度的关系54

二、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56

第一节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62

第三章 古代官吏的选用制度62

一、世卿世禄制的形成及其衰落63

二、多种选官制形成的原因65

三、选贤任能和多种选官制69

四、九品中正制的兴废87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利弊99

一、科举制产生的社会背景100

二、科举制度的运作方式及其演变101

三、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官吏制度的影响158

四、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66

五、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175

第三节 官员的叙用铨选制179

一、古代官员任期制的建立和发展179

二、古代官员铨选叙用制度的内容182

三、对历代官员铨选叙用制度的评价200

一、秦统一以前的考绩制度203

第四章 古代官吏的考绩和升迁降黜制度203

第一节 考绩制度的产生和演变203

二、秦汉时期官员的考绩制度205

三、魏晋南北朝官员的考绩制度210

四、唐五代的考绩制度214

五、宋代及其以后各王朝的考绩制度221

第二节 考绩制度的社会意义及其启示233

一、把工作实绩与奖惩结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和使用官吏233

二、考核与“监督”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234

三、简明易懂,标准适中,是考绩制度得以落实的重要条件235

第三节 官员的“升迁”与“降黜”236

一、升迁制度的起源236

二、官员升迁的标准237

三、官员的降黜制度240

第一节 监察弹劾制的产生和特点248

第五章 古代官吏的监察制度和弹劾制度248

一、监察、弹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49

二、隋唐及其以后各朝代监察、弹劾制度的特点253

三、历代监察官员的选任标准及其任职特点263

四、对古代监察、弹劾制度的评价268

第二节 寄寓在监察机构中的政治毒瘤271

一、特务组织的起源271

二、特务组织的特点272

三、特务组织造成的危害275

第六章 古代官吏的致仕和休假制度278

第一节 古代致仕制度的演变278

一、汉代的致仕制度278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致仕制度279

三、宋、明、清时期的致仕制度280

一、尊崇礼节导致的心态平和282

第二节 古代致仕官员心理的演变282

二、完备理论导致对致仕制度的心理认同283

三、仕途凶险导致的心理扭曲285

第三节 古代的休假制度286

一、汉代的休假制度286

二、唐代的休假制度287

三、清代的休假制度287

第七章 古代对职务犯罪、违纪的惩罚288

第一节 明、清以前对职务犯罪的惩罚288

一、从远古到秦汉魏晋时期289

二、唐、宋时期290

第二节 明、清《吏律》的确定291

第三节 明、清官吏的职制犯罪292

一、选任官吏犯罪292

二、玩忽职守犯罪294

三、败坏官风、官纪犯罪294

第四节 明、清官吏的违式犯罪295

二、奏报违制296

一、违抗律令典章296

第五节 执行公务违纪297

一、出使不复命297

二、泄露军情机密297

第六节 公文制作使用违纪297

一、延误公文297

二、错报漏报298

三、隐私故意不报298

四、代判文书298

五、随意增删文书298

六、印信差误299

七、漏失印信299

八、漏用钞印299

九、擅用调兵印信299

一、公罪与私罪300

十、信牌违律300

第七节 明、清《吏律》对其他职官犯罪的规定300

二、贪赃受贿罪301

三、欺隐侵夺罪301

四、官司出入人罪302

第八节 明、清惩治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弊端302

一、注重对选官方面的失职罪的惩罚303

二、严惩贪赃枉法行为304

三、重视对擅离职守罪的惩处306

四、严肃处置败坏官纪、官风之犯罪307

参考文献314

一、古籍部分314

二、近现代著作(以出版时间为序)315

三、有关论文(以出版时间为序)317

后记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