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设计研究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97871140924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地下铁道-铁路工程-设计-广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设计研究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概述1

1.1工程概况1

1.2主要技术指标2

1.3运营效果3

1.4三号线与常规地铁线路的不同特点4

1.4.1车辆4

1.4.2线路4

1.4.3轨道5

1.4.4限界6

1.4.5隧道通风6

1.4.6信号系统9

1.4.7供电系统9

1.4.8区间隧道的防灾疏散9

1.4.9车辆段10

2设计难点解决及新技术应用11

2.1行车组织方面11

2.2土建工程方面12

2.2.1换乘车站设计12

2.2.2花岗岩风化地层基坑支护设计15

2.2.3穿越道路、珠江、重要建筑物等控制点设计18

2.2.4盾构法隧道技术难点及技术创新31

2.2.5矿山法暗挖隧道技术难点及创新点44

2.2.6超长大断面浅埋隧道水平冻结法设计55

2.3机电设备系统方面60

2.3.1新型轨道减振技术60

2.3.2采用智能低压系统61

2.3.3采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63

2.3.4采用综合监控系统64

2.3.5采用复合材料消防疏散平台、电缆支架64

3自然条件与工程地质72

3.1沿线工程地质特点72

3.1.1地貌及区域地质概况72

3.1.2场地安全性评价及断裂分布72

3.1.3岩土地层特征73

3.1.4沿线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及其主要地质特征74

3.2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勘察难点75

3.2.1勘察的目的与手段75

3.2.2执行的规范和勘察手段的应用76

3.2.3沿线工程地质勘察的难点及采用的勘察手段78

3.3工程地质勘察经验与体会79

4行车组织与运营方案82

4.1客流预测82

4.2设计规模与运输能力82

4.3列车运行交路82

4.4系统能力分析83

4.4.1折返能力83

4.4.2车站追踪能力83

4.4.3支线列车进出主线的能力83

4.4.4车辆段出入段能力85

4.4.5区间追踪能力87

4.5列车牵引计算87

4.5.1计算原则87

4.5.2基础数据87

4.5.3列车牵引计算结果88

4.5.4计算结果数据统计和分析88

4.6配线设置89

4.6.1配线设计原则89

4.6.2配线分类89

4.6.3配线设置89

4.7运营管理90

4.7.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90

4.7.2组织机构划分和职责91

4.8开通运营效果及存在问题92

4.8.1三号线运营后客流增长迅猛,远超原预测数值92

4.8.2行车交路采用两个交路在体育西路站换乘模式93

4.8.3旅行时间目标达到规划要求,充分体现了“快线”的特征93

4.8.4行车间隔快速缩短,充分发挥了小编组高密度的优势93

4.8.5列车编组实现了3变6,运力逐步提升93

4.8.6牵引能耗情况94

5车辆95

5.1概述95

5.2技术特征95

5.2.1列车编组95

5.2.2技术参数96

5.3总体布置100

5.3.1转向架轮对上电气设备的布置100

5.3.2车底设备布置100

5.4电路101

5.4.1列车主电路系统图101

5.4.2 AC380V电路系统图102

5.4.3 DC110V电路系统图102

5.4.4车辆接地系统102

5.5车体104

5.5.1车体结构104

5.5.2车体强度104

5.5.3车体的机械能量吸收104

5.5.4隔热和隔音104

5.6转向架105

5.6.1构架105

5.6.2轮对106

5.6.3一系悬挂106

5.6.4二系悬挂107

5.6.5基础制动108

5.7电传动系统108

5.7.1电路功能109

5.7.2 VVVF逆变器109

5.7.3牵引电机110

5.7.4列车和电传动控制110

5.7.5受电弓111

5.8制动113

5.8.1基本设计原则113

5.8.2常用制动113

5.8.3紧急制动113

5.8.4快速制动113

5.8.5停放制动114

5.8.6防滑控制114

5.8.7制动管理114

5.8.8停车制动及其管理114

5.8.9乘客载荷检测115

5.8.10空气制动控制115

5.9辅助电源116

5.9.1辅助逆变器116

5.9.2低压直流电源118

5.10照明118

5.11通风和空调118

5.11.1空调单元118

5.11.2通风120

5.11.3主要技术参数120

5.12列车控制和通信系统121

5.13乘客信息系统122

5.13.1音频信息系统122

5.13.2视频信息系统122

5.14车辆国产化124

5.14.1车体124

5.14.2转向架124

5.14.3空调系统124

5.14.4制动系统124

5.14.5辅助逆变器125

5.14.6电传动系统125

5.14.7列车控制和通信网络125

5.14.8乘客信息系统125

5.14.9蓄电池126

5.14.10内装饰和车下设备箱126

5.14.11总组装及调试126

5.14.12车辆国产化率126

5.15 建议126

5.15.1反思126

5.15.2改进127

5.16车辆图片127

5.16.1车辆外形图127

5.16.2车辆内部装饰图127

5.16.3司机室布置图127

6限界129

6.1 120km/h速度下限界设计的特点129

6.2限界设计129

6.2.1车辆限界129

6.2.2设备限界135

6.3车站限界135

6.3.1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以下简称站台横向限界)的演变136

6.3.2站台装修面高度(至轨面)的计算136

6.3.3厦滘站的侵限和善后处理情况137

6.4隧道建筑限界设计137

6.5设备在建筑限界中的定位137

6.6设计体会与建议137

7线路139

7.1线路概况139

7.2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40

7.3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141

7.4线路平面设计141

7.5线路纵断面设计145

7.6辅助线设计148

7.7与外部环境的协调150

7.8线路平面及纵断面调整150

7.8.1调线调坡的重要性150

7.8.2调线调坡的原则150

7.8.3调线调坡的内容151

7.8.4对隧道结构侵限的处理151

7.8.5调线调坡后的实测结果151

7.9设计体会与建议151

7.9.1线路纵断面设计与施工工法的适应性151

7.9.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与施工风险153

7.9.3线路设计与周边控制建筑物154

7.9.4上、下行方向的定义154

8轨道156

8.1概述156

8.2轨道主要技术指标156

8.3扣件157

8.4道床159

8.5道岔161

8.6轨道辅助设备161

8.7轨道减振降噪措施及运营效果161

8.8设计体会与建议164

9车站建筑与装修166

9.1车站概况166

9.2车站建筑设计166

9.2.1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主要数据、车站公共区主要设备数量166

9.2.2站内设备及管理用房设计172

9.2.3各车站建筑设计175

9.2.4车站出入口、风亭设计207

9.3车站装修设计212

9.3.1车站装修设计风格212

9.3.2车站装修设计特点212

9.3.3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216

9.4车站导向系统设计216

9.4.1主要设计原则216

9.4.2车站导向系统的分类与设置217

9.4.3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217

10结构工程219

10.1工程概况219

10.2车站结构设计220

10.2.1广州东站220

10.2.2林和西站226

10.2.3体育西站230

10.2.4石牌桥234

10.2.5岗顶站236

10.2.6华师站237

10.2.7五山站238

10.2.8天河客运站241

10.2.9赤岗塔站243

10.2.10客村站244

10.2.11沥滘站251

10.2.12厦滘站255

10.2.13大石站256

10.2.14市桥站259

10.2.15 番禺广场站260

10.2.16地铁车站工程实录263

10.3区间隧道工程实录299

11供电系统318

11.1工程概况318

11.2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性能318

11.2.1供电系统功能318

11.2.2供电系统构成及主要性能318

11.3供电系统的运行319

11.3.1正常运行方式319

11.3.2故障运行方式320

11.4供电系统新设备的运行320

11.5设计联络对设计的调整变化321

11.6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21

11.6.1体育西站站台板下没有实体墙321

11.6.2动力变压器和400V开关柜对接不上321

11.6.3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无合适安装墙体321

11.7实际运行效果322

11.8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322

11.9工程实录323

11.9.1工程实录表323

11.9.2主要照片323

12通信系统325

12.1工程概述325

12.2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性能325

12.3主要技术特点、难点解决以及技术创新343

12.3.1主要技术特点343

12.3.2主要技术难点解决343

12.3.3主要技术创新点344

12.4设计联络对设计的调整变化345

12.5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45

12.6实际运行效果346

12.7设计体会建议346

12.8工程实录346

13信号系统348

13.1工程概况348

13.2信号系统的主要技术及工程特点348

13.2.1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348

13.2.2呈Y字形走向的线路布局349

13.2.3线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120km/h349

13.3系统构成350

13.3.1正线信号系统工程350

13.3.2车辆段信号系统工程354

13.3.3试车线信号系统工程354

13.4工程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成果354

13.4.1采用国际先进技术354

13.4.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355

13.4.3主要技术成果355

13.5主要系统接口358

13.5.1与防淹门系统的接口处理358

13.5.2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处理358

13.5.3与背投显示屏和PIS信息的接口处理359

13.6系统调试及实际运行效果359

13.6.1信号系统调试359

13.6.2系统稳定性问题359

13.6.3系统运营的最高速度问题361

13.6.4 3节编组与6节编组问题361

13.6.5转辙机基坑预留问题361

13.6.6后备模式问题361

13.6.7时刻表问题361

13.6.8集中设置的信号系统与分散设置的信号系统问题362

13.6.9系统“自检”问题362

13.7主要设计经验及改进建议362

14通风与空调364

14.1工程概况364

14.2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技术特性364

14.2.1隧道通风系统364

14.2.2系统的主要技术特性366

14.3系统运行模式369

14.3.1隧道通风系统369

14.3.2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简称大系统)371

14.3.3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简称小系统)372

14.4技术难点解决以及技术创新372

14.4.1主要技术难点372

14.4.2解决方案及技术创新372

14.5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73

14.6实际运行效果及压力控制分析374

14.7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376

14.7.1设计体会与认识376

14.7.2主要建议377

15低压配电与照明378

15.1工程概况378

15.2动力照明系统设计378

15.3动力配电设计379

15.4照明设计379

15.5接地与防雷380

15.6新设备的运用及技术创新381

15.7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83

15.8实际运行效果384

15.9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384

16给排水及消防386

16.1概况386

16.2给排水386

16.2.1系统组成及功能386

16.2.2系统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指标386

16.2.3给水工程系统设计387

16.2.4排水工程系统设计387

16.3给排水及水消防控制388

16.3.1生产、生活给水系统控制方式388

16.3.2排水系统控制方式388

16.3.3消防给水系统控制389

16.3.4水泵状态显示389

16.4难点及解决措施389

16.4.1二路水源轮换及水表精确计量的问题389

16.4.2车站周边无市政排水管网时的排水去向问题389

16.4.3区间消防管过轨问题389

16.4.4车辆段运用库、综合库等大面积屋面雨水排放问题390

16.5主要设计改进建议390

16.5.1进一步简化车站供水模式390

16.5.2优化换乘站的供水模式390

16.5.3减少盾构区间废水泵房集水池容积390

16.5.4明确地铁车站给排水预留套管技术要求390

16.5.5明确区间消防给水干管支架间距及消火栓口安装高度391

17综合监控系统392

17.1工程概况392

17.2系统组成和功能392

17.2.1系统组成392

17.2.2系统功能393

17.3主要技术性能393

17.4系统运行方式394

17.5主要设计接口394

17.6系统选型395

17.7技术特点、难点解决以及技术创新396

17.7.1主要技术特点及技术创新396

17.7.2技术重点和难点396

17.8设计联络对设计的调整变化396

17.9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97

17.10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397

17.11工程实录398

17.11.1工程实录表398

17.11.2主要照片398

18机电设备监控系统400

18.1工程概况400

18.2技术特点、难点及技术创新400

18.2.1工程设计的特点、难点400

18.2.2技术特点及创新401

18.3主要技术指标402

18.3.1系统产品使用环境条件402

18.3.2系统技术要求402

18.4系统构成方案402

18.4.1全线监控系统构成方案402

18.4.2车站监控系统构成方案403

18.4.3集中供冷站监控系统构成方案403

18.4.4控制中心大楼系统构成方案405

18.5系统主要功能405

18.5.1中央级监控功能405

18.5.2车站级监控功能406

18.6系统主要接口407

18.6.1与综合监控系统接口407

18.6.2与低压配电专业接口407

18.6.3与通风和空调专业接口408

18.6.4与自动电/扶梯专业接口408

18.6.5与给排水专业接口408

18.6.6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口408

18.7监控对象、监控内容和监控模式409

18.7.1监控对象409

18.7.2监控内容409

18.7.3监控模式412

18.8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414

18.8.1有关设计方面的问题414

18.8.2施工安装方面的问题415

18.8.3有关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415

18.9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415

18.10工程实录416

18.10.1主要照片416

18.10.2实际运行效果416

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18

19.1工程概述418

19.2系统的设计特点、难点解决及技术创新418

19.2.1三号线FAS的设计特点418

19.2.2难点解决418

19.2.3技术创新点418

19.3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性能419

19.3.1系统功能419

19.3.2车站级功能419

19.3.3火灾报警的确认419

19.3.4消防联动控制方式419

19.3.5系统的构成420

19.3.6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420

19.4系统选型421

19.5设计接口422

19.5.1与综合监控系统(MCS)的接口422

19.5.2与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BAS)的接口422

19.5.3与通信系统的接口422

19.5.4与气体灭火系统的接口422

19.5.5与防火卷帘的接口423

19.5.6与防火阀的接口423

19.5.7与消火栓泵的接口423

19.5.8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口423

19.5.9与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接口423

19.6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424

19.6.1探测器在公共区的设置原则424

19.6.2与AFC的接口处理424

19.7消防验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5

19.7.1探测器的安装方式425

19.7.2消防水泵的控制方式425

19.8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426

20自动灭火系统427

20.1系统概况427

20.2技术特点、难点427

20.3系统功能、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427

20.4系统设备选型428

20.5系统设计方案428

20.6设计接口和界面划分430

20.7系统安装及调试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431

20.8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431

21自动售检票系统432

21.1工程概况432

21.2工程主要特点、难点及技术创新432

21.3系统构成及功能433

21.3.1 AFC系统构成433

21.3.2 AFC系统功能433

21.3.3自动售票机436

21.3.4票房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436

21.3.5自动检票机437

21.3.6自动验票机438

21.3.7便携式验票机438

21.3.8车票438

21.4主要设计接口438

21.4.1与动力和照明专业的接口438

21.4.2与通信系统的接口439

21.4.3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439

21.4.4与门禁系统的接口439

21.4.5与通风空调专业的接口439

21.4.6与建筑及装修专业的接口439

21.4.7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口439

21.4.8与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ICCS)的接口439

21.4.9与公交“羊城通”的接口440

21.5主要设计参数及布置要求440

21.5.1 AFC现场设备计算参数440

21.5.2 AFC现场设备布置原则440

21.6设计经验及总结440

22屏蔽门442

22.1项目概况442

22.2系统介绍442

22.3设计方案介绍443

22.4项目技术创新点446

22.5主要设计变更原因分析447

22.6设计体会与建议447

23电/扶梯系统449

23.1工程概况449

23.2系统组成及功能449

23.2.1系统组成449

23.2.2系统功能450

23.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450

23.3.1自动扶梯450

23.3.2电梯451

23.3.3楼梯升降机451

23.4系统选型451

23.4.1自动扶梯的选型451

23.4.2电梯的选型456

23.4.3楼梯升降机的选型456

23.5主要设计接口457

23.5.1与车站建筑专业的接口457

23.5.2与车站结构专业的接口457

23.5.3与通风空调专业的接口457

23.5.4与给排水专业的接口457

23.5.5与低压配电专业的接口457

23.5.6与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的接口458

23.5.7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458

23.5.8与通信系统的接口458

23.6主要技术难点解决以及技术创新458

23.6.1难点解决458

23.6.2设计创新462

23.7安装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463

23.7.1样机调试发现和解决的问题463

23.7.2现场安装、调试发现和解决的问题464

23.8实际运行效果464

23.9设计体会、认识和建议465

23.9.1电梯对重放置未结合车站实际情况465

23.9.2吊钩设置问题465

23.9.3图纸会签的问题465

23.9.4关于室外梯的问题466

23.10工程实录466

23.10.1工程实录表466

23.10.2主要照片466

24防淹门469

24.1概述469

24.2防淹门的形式及特点469

24.3防淹门系统构成及功能469

24.3.1防淹门系统构成469

24.3.2防淹门系统功能471

24.4防淹门操作流程472

24.5接口设计472

24.5.1与信号系统的接口472

24.5.2与综合监控系统的接口472

24.5.3与低压配电的接口472

24.5.4与轨道专业的接口472

24.5.5与限界专业的接口473

24.5.6与土建的接口473

24.5.7与供电系统的接口473

24.6主要技术创新点473

24.7设计体会与建议473

25门禁系统474

25.1概述474

25.2系统组成与功能474

25.3主要技术指标475

25.4系统运行模式476

26控制中心477

26.1概述477

26.2功能定位477

26.3工艺设计477

26.4建筑及装修设计479

26.4.1主体建筑设计479

26.4.2室内装修设计482

26.4.3工程主要技术特点、难点解决以及技术创新483

26.4.4设计体会、认识与建议484

26.5通风空调设计484

26.6低压配电485

26.7给排水与消防486

26.8工程实录487

27车辆段与综合基地489

27.1功能定位489

27.2设计规模489

27.3总平面布置490

27.4站场及线路492

27.5软基处理494

27.6主要工艺及设备495

27.7房屋建筑497

27.8低压配电500

27.9通风空调501

27.10给排水及消防503

27.10.1室内给排水及消防503

27.10.2室外给排水及消防505

27.11综合管线506

27.12工程实录507

28人防工程509

28.1主要设计原则与设防标准509

28.2全线防护单元的划分509

28.3平战转换设计509

28.3.1使用功能转换509

28.3.2防护功能转换510

28.3.3主要部位平战转换设计510

28.4人防门与土建、管线的接口511

28.5设计体会与建议511

28.6工程实录512

29工程投资与概算513

29.1编制范围与概算编制单元的划分513

29.1.1编制范围513

29.1.2章节划分513

29.2采用定额514

29.3工、料、机单价及设备预算价514

29.3.1工、料、机单价514

29.3.2设备概算价516

29.4工程总投资516

29.5投资分析516

29.6实际投资与概算对比517

29.6.1实际投资与概算对比分析517

29.6.2项目投资节约的主要原因分析517

附录1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设计单位名单519

附录2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设计总体部人员名单521

附录3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大事记522

附录4设计技术标准524

附录5英文缩写语词解5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