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与政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羚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4540556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国家机构-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与政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第一章 创新理论概览3
第一节 熊彼特创新理论3
一、经济发展的本质3
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4
三、创新与信用6
四、创造性毁灭6
第二节 创新理论的发展7
一、内生增长理论8
二、创新体系理论13
三、制度创新理论21
四、技术创新理论24
第二章 创新与经济发展29
第一节 创新与产业革命29
一、创新触发产业革命29
二、产业革命的历程31
三、创新引领未来产业34
第二节 创新与知识经济41
一、创新潮流下的知识经济42
二、知识经济的创新特征46
第三节 创新与低碳经济55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56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59
三、创新推动中国低碳经济64
第四节 创新与核心竞争力67
一、从“山寨大国”到“创新大国”68
二、荒漠之洲流出“奶和蜜”69
三、班加罗尔成了“世界办公室”71
四、通信帝国的一个传奇71
第三章 现代创新活动的形态73
第一节 从自发创新到自觉创新73
一、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73
二、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75
三、从“蒸汽机”到“信息高速公路”78
第二节 从个体创新到协同创新82
一、协同创新成为当今潮流82
二、协同创新的实证案例88
三、协同创新的经验与启示94
第三节 自主创新的主要路径99
一、不可或缺的原始创新100
二、渐成趋势的集成创新102
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04
第四章 国家创新与区域创新107
第一节 回眸新中国的创新之路107
一、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107
二、科技创新战略的演变111
三、创新发展成果的涌现115
第二节 国家创新战略与创新目标118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条件118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框架120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和政策124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127
第三节 “创新广东”的构想与蓝图129
一、从“广东制造”到“广东创造”129
二、“创新广东”的战略规划133
下篇 创新型经济与创新型政府第五章 发展转型与创新型政府141
第一节 经济发展形态的转换——以广东为例141
一、广东经济发展之路141
二、创新型经济呼之欲出144
第二节 创新型政府的内涵——“五个能力”分析147
一、创新活动呼唤政府创新147
二、政府对创新活动的响应150
第三节 建设创新型政府的路径157
一、学习型政府的创建159
二、政府组织结构的创新160
三、政府运作模式的改革164
四、政府创新绩效的评估170
第六章 创新活动中的政府作用173
第一节 制定创新战略与创新政策173
一、创新战略的主要类型174
二、创新政策的发展演变177
三、创新政策的基本框架181
四、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决策机制187
第二节 培育创新活动主体189
一、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189
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规律191
三、助推创新型企业的成长193
第三节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99
一、人才竞争与人才短缺200
二、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203
三、争夺全球创新人才206
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207
第四节 发展支持创新的金融209
一、创新与金融的关系209
二、创新型企业的金融需求212
三、创新型企业的金融供给214
第五节 营造创新的法治环境222
一、自主创新与法治环境222
二、构建保障创新的法律体系223
三、营造创新法治环境的路径228
四、优化法治环境的经验与启示229
第六节 搭建创新活动的平台234
一、科技园——创新成果转化的载体234
二、孵化器——创新企业培育的摇篮238
三、加速器——“蹬羚企业”腾跃的助推器244
四、创新联盟——集群优势的共生组织247
五、信息网络——知识资源的集成系统251
六、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桥梁255
七、公共技术平台——创新资源的共享空间260
后记——从“海员俱乐部”到“广州科学城”264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
- 1418610.html
- 1305922.html
- 2252925.html
- 3749720.html
- 1061048.html
- 2028093.html
- 3816254.html
- 1287368.html
- 2053156.html
- 3362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3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9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88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4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5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0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7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7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