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时代的思想重建 孙中山国民思想变革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马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234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孙中山(1866~1925)-思想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革时代的思想重建 孙中山国民思想变革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国民心理变革的缘由20
第一节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产生背景及原因20
一、生产方式的进步呼唤国民心理变革20
二、政治结构的转型导致国民心理变革24
三、中西文化的冲突催生国民心理变革27
四、社会群体的重构强化国民心理变革29
五、生活风俗的变迁促使国民心理变革34
六、个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国民心理变革37
七、独特的个人经历激发国民心理变革40
第二节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历史进程45
一、萌芽阶段(1895年以前)45
二、形成阶段(1895年至1913年)48
三、成熟阶段(1913年至1923年)54
四、深化阶段(1923年以后)59
第三节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主要特征64
一、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64
二、政治观与道德观融合69
三、政治观与宗教观互渗75
第二章 国民心理变革的价值78
第一节 国民心理变革价值论的理论基础78
一、历史观:民心的历史推动作用78
二、认识论:心理建设的哲学基础89
第二节 国民心理变革的价值体现94
一、国民心理变革的军事价值94
二、国民心理变革的政治价值106
三、国民心理变革的经济价值122
第三章 国民心理变革的内容127
第一节 民族精神的重塑:国民心理变革的核心127
一、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127
二、民族精神的影响要素135
三、民族精神的突出问题140
四、民族精神的塑造方法142
第二节 人的观念的转变:国民心理变革的重点146
一、破除自私心理,树立天下为公意识146
二、破除悲观保守心理,强化进取意识151
三、破除迷信自欺心理,倡导开放意识157
四、破除推诿阴谋心理,弘扬正义意识161
第三节 因人而异的要求:国民心理变革的层次165
一、对国民党员的心理变革165
二、对国民军人的心理变革168
三、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变革173
四、对工农大众的心理变革177
五、对商人群体的心理变革181
第四章 国民心理变革的路径183
第一节 国民心理变革方法的理念183
一、基于人性善恶共存:训练引导183
二、基于人的认识能力:逐次引导194
三、基于国人性格特点:感化引导202
第二节 国民心理变革的方法209
一、宣传鼓动209
二、学校教育222
三、人际传播230
四、示范推广233
五、军事训练235
六、自我教育237
七、变革文化符号与风俗239
第五章 对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评价243
第一节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重要贡献243
一、提出了唤起民众的重大历史课题:达到了新的高度244
二、阐发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实现了历史突破247
三、探索了国民心理变革内容的文化融合:切忌简单否定251
四、分析了传统国民心理的问题与成因257
五、重视总结适合民族性格特点的国民心理变革方法261
第二节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局限性263
一、认识论中的机械主义特点导致与实践脱节263
二、历史观中的英雄主义倾向导致与普通群众的脱离265
三、组织松散导致理论教育的缺乏267
第六章 孙中山国民心理变革论的现代启示271
第一节 文化霸权主义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271
一、孙中山的忧患意识与当前的文化安全272
二、文化霸权主义对当前民族意识的冲击273
三、孙中山从文化角度分析民族精神的可取之处和应采取的措施275
第二节 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心理的塑造280
一、孙中山道德思想中追求深层思想和谐的动机281
二、“天下为公”意识、互助精神与当代人的和谐心理287
第三节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群众心理的引导290
一、孙中山提高人民智识的观点与当前民众政治意识的增强290
二、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当前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走向293
第四节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299
一、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积极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299
二、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02
三、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310
主要参考书目320
后记326
热门推荐
- 3649671.html
- 3896342.html
- 650362.html
- 11759.html
- 2389569.html
- 2776844.html
- 447435.html
- 20537.html
- 1134975.html
- 38859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0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4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1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8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1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2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6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6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