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
  • 郭沂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630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安乐哲1

第一篇 中国之路3

第一章 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分期3

一 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历史分期4

二 社会关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5

三 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6

四 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分期8

五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11

第二章 中国的天下一体化15

一 古代中国的天下一体化17

二 儒家天下主义概要20

三 天下一体化对全球化的启示24

第三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风格27

一 文字、思维、文化27

二 哲学与宗教32

三 形上学33

第二篇 时代抉择39

第一章 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趋势看中国现代化之路39

一 现代化、现代性与传统性39

二 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化趋势44

三 略析对中国现代化的种种误解50

四 中国现代化之路62

五 余论69

第二章 第二个轴心期与中国人的信仰系统71

一 第二个轴心期的实质71

二 中国人的信仰系统75

三 中华信仰与第二个轴心期的精神方向79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普世价值81

一 太和82

二 自然83

三 仁义85

四 慈悲89

五 中华价值的普世意义90

第四章 民主浪潮下的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意识形态92

一 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二元化的世界潮流92

二 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变迁96

三 儒学何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99

四 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趋势101

第三篇 儒学重建107

第一章 儒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107

一 作为儒家核心价值的道107

二 道的形成与扩充111

三 道的论证116

第二章 转换范式——儒学当代发展的使命121

一 当代学者对儒学现代转型的探索121

二 当代儒学范式及其使命123

第三章 天人统与人天统——当代儒学范式的道统论127

一 道统说源流127

二 天人统、人天统及其历史轨迹130

三 两统并承开新篇135

第四章 五经七典——当代儒学范式的核心经典系统137

一 从六经到四书五经137

二 五经七典及其道统、文献依据139

第四篇 哲学创构149

第一章 道哲学的提出149

一 当代哲学的任务149

二 重建形而上学的中国路径151

第二章 宇宙大爆炸与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153

一 宇宙大爆炸理论153

二 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154

三 原始元点与万物之间的内在关联160

第三章 道体——万物从何而来162

一 道的构成162

二 道的特征165

三 “无极而太极”166

四 太极生万物167

第四章 性体——我们是谁171

一人、物之性的差别171

二 人性的差别176

三 从主观心、客观心之别看“性即理”还是“心即理”179

第五章 心体——我们能够做什么182

一 知——认知、感知和觉知182

二 情——情爱本能、生理欲望和情绪184

三 意186

四 认知心与生命心187

五 万物的目的和意义188

六 价值生命的层次和人生境界191

七 生物生命和知识对价值生命的腐蚀193

八 价值生命和生物生命的互相渗透195

九 从孟荀的以情为性说看善恶的起源196

第六章 人道——我们应当怎么做200

一 文化及其系统200

二 终极价值与一般价值201

三 作为终极价值的“道”及其形成203

四 文明的重估205

五 体用图207

附录 回应道哲学——中西哲学对话的一个案例209

一 道哲学与斯多葛学派之比较209

二 道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联211

三 西方哲学中的知识与价值213

四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215

五 中西哲学对话的意义、问题与世界哲学的趋向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