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教材 普通动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赛道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出版中心
- ISBN:75025859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动物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教材 普通动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1
1.1.1 无机物1
1.1.2 有机物1
1.2 生命起源与进化3
1.2.1 化学进化与生命起源3
1.2.2 细胞形成与生命的特征3
1.2.4 生物分界4
1.2.3 生物进化4
1.3 动物学与学科发展5
1.3.1 学习动物学的意义5
1.3.2 动物学的发展史5
1.3.3 动物学研究的方法与发展6
1.3.4 动物学的相关学科7
复习思考题7
2.1.2 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与功能8
2.1.1 细胞的一般特征8
2.1 细胞8
第2章 动物的细胞环境8
2.1.3 细胞周期(cell cycle)9
2.2 细胞环境10
2.2.1 自然水环境10
2.2.2 体液内环境10
2.3 原生动物与细胞结构、功能比较11
复习思考题11
第3章 动物的发育与环境12
3.1 胚前发育12
3.1.1 生殖细胞的一般发生过程12
3.1.2 精子的发生和形态结构13
3.1.3 卵子发生和形态结构15
3.1.4 环境因素对性细胞发育的影响17
3.2 受精17
3.2.1 卵子排放与性周期17
3.2.2 受精的基本过程18
3.2.4 精卵结合的条件19
3.2.3 受精发育的基本类型19
3.3 动物的胚胎发育与组织分化20
3.3.1 卵裂(cleavage)20
3.3.2 囊胚形成(blastulation)21
3.3.3 原肠形成22
3.3.4 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23
3.3.5 胚层分化与组织、器官、系统25
3.3.6 环境因素影响胚胎发育28
3.4.1 胚后发育类型30
3.4 动物的胚后发育30
3.4.2 性成熟与体成熟34
3.4.3 衰老35
3.4.4 环境因素影响胚后发育35
复习思考题36
第4章 动物多样性37
4.1 分类学基本知识37
4.1.1 物种形成与物种屏障37
4.1.3 分类系统39
4.1.2 分类依据与物种命名39
4.2 单细胞原生动物(Protozoa)41
4.2.1 鞭毛纲(Mastigophora)41
4.2.2 肉足纲(Sarcodina)42
4.2.3 孢子纲(Sporovoa)42
4.2.4 纤毛纲(Ciliata)43
4.3 两胚层多细胞动物43
4.3.1 海绵动物门(Spongia)43
4.3.2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43
4.3.3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45
4.4 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动物46
4.4.1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46
4.4.2 颚胃动物门(Gnathostomulida)47
4.4.3 纽形动物门(Nemertinea)47
4.5 三胚层、两侧对称、假体腔动物(Protocoelomata)47
4.5.1 线虫动物门(Nematoda)47
4.5.2 轮虫动物门(Rotifera)48
4.6 真体腔不分节软体动物门(Mollusca)49
4.5.7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49
4.5.6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49
4.5.4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49
4.5.3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49
4.5.5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49
4.6.1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或称双壳纲,(Bivalvia)50
4.6.2 腹足纲(Gastropoda,如螺类)50
4.6.6 无板纲(Aplacophora)51
4.7 真体腔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门(Annelida)51
4.6.7 掘足纲(Scaphopoda)51
4.6.5 单板纲(Monoplacophora)51
4.6.4 多板纲(Polyplacophora)51
4.6.3 头足纲(Cephalopoda)51
4.7.1 寡毛纲(Oligochaeta)52
4.7.2 多毛纲(Polychaeta)53
4.7.3 蛭纲(Hirudinea)53
4.8 异律分节真体腔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54
4.8.1 甲壳纲(Crustacea)55
4.8.2 蛛形纲(Arachnoida)56
4.8.3 昆虫纲(Insecta)57
4.8.6 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58
4.8.4 肢口纲(Merostomata)58
4.8.5 多足纲(Myriapoda)58
4.9 真体腔后口无脊椎动物59
4.9.1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59
4.9.2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60
4.9.3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60
4.10 真体腔后口脊索动物门(Chordata)60
4.10.1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61
4.10.2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61
4.11.1 主要特征62
4.10.3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62
4.11 圆口纲(Cyclostomata)62
4.11.2 分类63
4.12 鱼类(Pisces)63
4.12.1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63
4.12.2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64
4.13 两栖纲(Amphibia)66
4.13.1 主要特征66
4.14.1 主要特征67
4.13.2 分类67
4.14 爬行纲(Reptilia)67
4.14.2 分类68
4.15 鸟纲(Ayes)68
4.15.1 主要特征68
4.15.2 分类68
4.16 哺乳纲(Mammalia)69
4.16.1 主要特征69
4.16.2 分类70
复习思考题70
第5章 保护、支持与运动系统72
5.1 皮肤系统72
5.1.1 皮肤的基本结构73
5.1.2 其他结构74
5.1.3 体表结构和皮肤演化79
5.2 骨骼系统81
5.2.1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81
5.2.3 外骨骼(exoskeleton)82
5.2.2 流体静力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82
5.2.4 内骨骼(endoskeleton)83
5.2.5 脊椎动物的头骨85
5.2.6 脊柱(vertebrate column)88
5.2.7 附肢与附肢骨骼90
5.2.8 骨骼系统的演化92
5.3 肌肉系统93
5.3.1 肌肉的基本结构93
5.3.2 动物肌肉系统的演化94
5.4.1 细胞运动96
5.4 动物的运动96
5.4.2 肌肉-流体静力骨骼运动98
5.4.3 肌肉-骨骼运动98
复习思考题98
第6章 动物的营养代谢99
6.1 消化系统100
6.1.1 消化营养方式100
6.1.2 消化道的基本结构101
6.1.3 消化道的附属结构104
6.1.4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107
6.1.5 消化系统的演化109
6.2 呼吸系统111
6.2.1 呼吸器官应具备的条件111
6.2.2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111
6.2.3 呼吸器官的通气114
6.2.4 气体交换117
6.2.5 呼吸系统的演化118
6.3.1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20
6.3 循环系统120
6.3.2 心脏(heart)121
6.3.3 动脉系统(artery)124
6.3.4 静脉系统(vein)126
6.3.5 体腔液、血液和淋巴液128
6.3.6 循环系统的演化131
6.3.7 血液循环与体腔的关系133
6.3.8 血液循环与呼吸的关系134
6.4.2 排泄器官135
6.4.1 排泄系统的基本结构135
6.4 排泄系统135
6.4.3 脊椎动物的肾脏137
6.4.4 输尿管与膀胱139
6.4.5 肾外排泄(extra renal salt excretion)140
6.4.6 含氮废物的排泄140
6.4.7 排泄系统的演化与适应141
复习思考题142
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43
7.1.1 光感受器144
7.1 感觉器官144
7.1.2 平衡器与听觉器147
7.1.3 其他物理性感受器150
7.1.4 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150
7.1.5 感觉器官的演化适应151
7.2 神经系统152
7.2.1 神经元间的联系153
7.2.2 动物的神经系统153
7.2.3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分化154
7.2.4 神经系统的演化158
7.2.5 神经系统与动物的行为161
7.3 内分泌系统162
7.3.1 内分泌腺和激素162
7.3.2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163
7.3.3 低等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166
7.3.4 激素与动物的发育167
7.3.5 激素与动物的行为167
复习思考题168
8.1.1 繁殖方式169
第8章 动物的繁殖与生殖系统169
8.1 动物的繁殖169
8.1.2 动物的繁殖力及其影响因素173
8.2 生殖系统与繁殖方式演化174
8.2.1 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174
8.2.2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174
8.2.3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175
8.2.4 世代交替(alloiobiogenesis或metagenesis)179
8.3.1 求偶交配行为180
8.3 动物的繁殖行为与驯化180
8.3.2 育幼行为181
复习思考题182
第9章 动物与环境183
9.1 动物生存的水陆环境183
9.1.1 水陆环境的差异183
9.1.2 水生进化到陆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83
9.2 动物与水环境185
9.2.1 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的适应185
9.2.2 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186
9.2.3 水生动物分布187
9.3 动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187
9.3.1 水对陆生动物的生态影响187
9.3.2 陆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188
9.3.3 动物的温度耐受性189
9.4 行为对环境的适应191
9.4.1 休眠(dormancy)191
9.4.2 洄游与迁徙(migration)193
9.5.1 栖息地选择与分布区(distribution range)形成195
9.5 动物地理分布195
9.5.2 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196
9.5.3 动物地理分区概况196
9.5.4 大陆漂移(continental drift typo-thesis)、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 theory)与世界动物地理分布197
9.5.5 中国陆生动物区系划分198
复习思考题198
第10章 动物的人文环境199
10.1 有益动物多样性199
10.1.1 食用、药用动物199
10.1.3 科研仿生原型动物200
10.1.2 宠物与观赏动物200
10.1.4 毛皮动物201
10.1.5 役用动物201
10.1.6 实验动物202
10.1.7 原料动物203
10.1.8 花媒动物203
10.1.9 野生动物资源203
10.2 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203
10.2.1 动物资源保护203
10.3.1 疫源动物207
10.2.2 有益动物的开发利用207
10.3 有害动物207
10.3.2 病媒动物208
10.3.3 寄生虫与寄生虫病208
10.3.4 赤潮212
10.3.5 有害动物的控制、利用212
复习思考题213
11.1 动物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演化214
11.1.1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适应环境214
第11章 动物进化214
11.1.2 器官系统作为整体协同进化215
11.1.3 机体与生存环境协同进化215
11.2 生物信息通道与动物行为的演化216
11.2.1 生物信息通道216
11.2.2 生命活动需要生物信息通道平衡畅通216
11.2.3 生物信息通道的演化217
11.2.4 动物行为的进化218
11.3.1 小进化与大进化219
11.3 动物进化的历程219
11.3.3 两胚层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0
11.3.2 单细胞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0
11.3.4 扁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1
11.3.5 原腔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1
11.3.6 软体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1
11.3.7 环节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1
11.3.9 棘皮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2
11.3.10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2
11.3.8 节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222
11.3.11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223
11.3.12 鱼类的起源和演化224
11.3.13 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225
11.3.14 爬行动物的起源和适应辐射226
11.3.15 鸟类的起源演化与适应辐射227
11.3.16 哺乳动物的起源与适应辐射228
11.4 动物进化的证据229
11.4.1 古生物学证据229
11.4.3 比较胚胎学证据230
11.4.2 比较解剖学证据230
11.4.4 系统分类学证据231
11.4.5 分子生物学证据232
11.4.6 血清免疫学证据233
11.5 进化的理论233
11.5.1 拉马克进化论234
11.5.2 达尔文自然选择进化论234
11.5.3 综合进化学说(the evolutionary synthesis)与广演论(general evolution)235
11.5.4 突变学说236
11.5.5 分子进化中性学说(neutral theory)236
11.5.6 间断平衡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237
11.6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37
11.6.1 人类起源的假说237
11.6.2 类人猿的起源进化238
11.6.3 人类的起源进化阶段239
复习思考题240
参考文献241
热门推荐
- 933010.html
- 3837181.html
- 2062086.html
- 1394170.html
- 118079.html
- 2975932.html
- 3676899.html
- 2144696.html
- 1947116.html
- 212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0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3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7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3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1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