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
  • 朱诚,马春梅,张广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19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丹霞地貌-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2

1.2.1 丹霞地貌的国内研究现状分析2

1.2.2 丹霞地貌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7

1.2.3 丹霞地貌的实验地貌学研究现状分析9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总体思路11

1.3.1 研究目目标11

1.3.2 研究内容11

1.3.3 总体思路11

第2章 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法原理13

2.1 野外样品采集与加工13

2.2 实验科学依据和实验过程15

2.2.1 单轴抗压实验15

2.2.2 干抗压试验17

2.2.3 湿抗压试验17

2.2.4 冻融实验17

2.2.5 酸蚀后抗压试验18

2.2.6 冻融后抗压试验18

2.2.7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19

2.2.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20

2.2.9 偏光显微镜分析21

第3章 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研究22

3.1 研究区概况22

3.1.1 自然地理特征22

3.1.2 地质构造24

3.1.3 地层与岩性特征26

3.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31

3.2.1 阳元山-巴寨地貌区31

3.2.2 风车岩穿洞31

3.2.3 阳元石石柱下方33

3.2.4 锦石岩-长老峰34

3.2.5 锦石岩凹槽36

3.2.6 玉女拦江洞蜂窝状洞穴37

3.2.7 通泰桥39

3.2.8 混元洞41

3.3 实验数据分析50

3.3.1 干抗压与湿抗压强度对比分析50

3.3.2 酸蚀抗压强度对比分析61

3.3.3 冻融抗压强度对比分析64

3.3.4 蜂窝状洞穴样品XRF分析66

3.3.5 白斑样品成分和成因分析67

3.3.6 偏光显微镜下样品的鉴定分析70

3.4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71

3.4.1 风车岩穿洞成因分析71

3.4.2 阳元石成因分析72

3.4.3 锦石岩凹槽成因分析73

3.4.4 丹霞山大型密集水平凹槽成因75

3.4.5 通泰桥成因分析78

3.4.6 丹霞洞穴内蜂窝状洞穴及结皮风化物成因分析78

3.5 研究结论84

第4章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研究87

4.1 研究区概况87

4.1.1 自然地理特征87

4.1.2 地质构造90

4.1.3 地层与岩性特征91

4.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97

4.3 实验研究过程99

4.4 实验数据分析128

4.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132

4.5.1 方岩丹霞地貌的剖面组合132

4.5.2 方岩丹霞地貌类型及空间组合133

4.5.3 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地层特征135

4.5.4 方岩丹霞地貌发育过程探讨136

4.6 研究结论159

第5章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研究161

5.1 研究区概况161

5.1.1 自然地理特征161

5.1.2 区域地质构造163

5.1.3 地层与岩性特征164

5.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172

5.3 实验研究过程174

5.4 实验数据分析200

5.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200

5.5.1 断层和节理201

5.5.2 崩塌过程204

5.5.3 岩性差异风化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过程208

5.5.4 构造隆升与三级山顶面的关系214

5.6 江郎山丹霞地貌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因215

5.6.1 科学价值216

5.6.2 江郎山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219

5.6.3 江郎山与其他丹霞地貌区的分析对比230

5.7 研究结论234

第6章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研究236

6.1 研究区概况236

6.1.1 自然地理特征236

6.1.2 区域地质构造236

6.1.3 地层与岩性特征238

6.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238

6.3 实验研究过程239

6.4 实验数据分析239

6.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240

6.6 研究结论243

6.6.1 分水岭型丹霞地貌特征243

6.6.2 砾岩型丹霞地貌的发育243

6.6.3 壮年早期阶段丹霞地貌的发育244

6.6.4 无喀斯特丹霞地貌类型的发育244

6.6.5 单面山型丹霞地貌的发育244

第7章 福建泰宁丹霞地貌研究245

7.1 研究区概况245

7.1.1 自然地理特征(含地理位置概况、气候与水文特征)245

7.1.2 地质构造247

7.1.3 地层与岩性特征247

7.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249

7.3 实验研究过程250

7.4 实验数据分析252

7.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255

7.6 研究结论255

第8章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研究257

8.1 研究区概况257

8.1.1 自然地理特征257

8.1.2 崀山丹霞地貌概况257

8.1.3 地质构造257

8.1.4 地层与岩性特征259

8.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263

8.3 实验研究过程265

8.4 实验数据分析265

8.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270

8.6 研究结论270

第9章 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研究274

9.1 研究区概况274

9.1.1 自然地理特征274

9.1.2 龙虎山丹霞地貌概况274

9.1.3 地质构造275

9.1.4 地层与岩性特征277

9.2 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280

9.3 实验研究过程280

9.4 实验数据分析281

9.4.1 抗压实验数据分析281

9.4.2 抗冻融实验数据分析282

9.5 造景地貌成因分析284

9.6 研究结论288

第10章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研究289

10.1 研究区概况289

10.1.1 自然地理特征289

10.1.2 地质构造290

10.1.3 地层与岩性特征292

10.2 实验研究过程294

10.2.1 齐云山丹霞地貌岩石标本的实验分析294

10.2.2 齐云山丹霞地貌实验研究结果296

10.3 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297

10.3.1 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的三个阶段297

10.3.2 构造隆升与三级剥蚀面的关系299

10.4 齐云山造景地貌成因分析300

10.5 齐云山与其他地区丹霞地貌成因比较研究301

10.5.1 齐云山与广东丹霞山地貌的比较研究301

10.5.2 齐云山与湖南崀山丹霞地貌的比较研究305

10.5.3 齐云山与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的比较研究308

10.5.4 齐云山与国外丹霞地貌的比较研究309

10.6 研究结论310

第11章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的成因总结与对比研究312

11.1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发育过程总结312

11.1.1 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发育的规律总结312

11.1.2 浙江江郎山、方岩丹霞地貌发育规律315

11.1.3 福建泰宁、冠豸山丹霞地貌发育的规律总结318

11.1.4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发育的规律总结320

11.1.5 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规律总结323

11.1.6 安徽齐云山丹霞地貌发育的规律总结326

11.2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总结327

11.2.1 丹霞地貌研究的技术手段方面327

11.2.2 丹霞地貌的微观实验定量分析327

11.3 中国典型丹霞地貌成因规律总结与对比研究328

11.3.1 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328

11.3.2 丹霞地貌的发育规律328

11.3.3 丹霞地貌空间分异和空间展布330

11.3.4 丹霞地貌发育与特征对比研究330

参考文献334

附录1 国际年代地层表340

附录2 丹霞地貌研究专业术语中外文对照341

附录3 索引346

附录4 南京大学团队丹霞地貌成因研究成果目录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