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护心理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佩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116120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护理学:医学心理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护心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医护心理学的概念与观点1
一、基本概念1
二、医学模式的转化1
第二节 医护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基本观点3
一、医护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
二、医护心理学的基本观点3
第三节 医护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一、根据研究涉及的时间分类4
二、根据研究的手段分类5
第四节 医护心理学发展简史5
一、古代心理学的思想5
二、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演变7
三、中国心理学的发展8
四、医护心理学的发展8
自测题10
第二章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11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现象11
一、心理现象11
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12
第二节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12
一、心理是物质演化的结果13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13
三、意识的起源与特征14
四、个体心理的发展14
第三节 心理实质15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15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8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18
第四节 脑科学的研究19
一、毁损与生化研究19
二、割裂脑的研究19
自测题20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21
第一节 感觉21
一、什么是感觉21
二、感觉对人的意义21
三、感觉的种类22
四、感受性及其测量22
五、感受性变化的规律23
第二节 知觉25
一、什么是知觉25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26
三、知觉的种类29
四、错觉32
五、观察34
自测题35
第四章 记忆、思维与想像36
第一节 记忆36
一、什么是记忆36
二、记忆的种类36
三、记忆过程38
第二节 思维43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43
二、思维的形式44
三、思维的种类45
四、思维的过程46
五、解决问题的思维46
第三节 想像与创造48
一、想像48
二、想像的种类49
三、创造50
自测题53
第五章 情绪与情感54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54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54
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56
第二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及情绪理论59
一、情绪的外部表现59
二、情绪理论60
第三节 情绪、情感的作用62
一、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62
二、情绪、情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64
三、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64
四、心理学对情绪调节的启示65
自测题68
第六章 意志与注意69
第一节 意志概述69
一、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69
二、意志过程与情绪过程的关系70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70
一、意志行动的前提是有目的的行动70
二、意志行动的核心是克服困难的行动71
三、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71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71
一、自觉性71
二、果断性72
三、坚韧性72
四、自制力72
第四节 注意73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73
二、注意的种类74
三、注意的基本品质74
自测题76
第七章 人格77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与特性77
一、人格的概念77
二、人格的特性78
第二节 人格诸方面78
一、能力79
二、气质80
三、性格81
第三节 需要与动机82
一、需要82
二、动机83
第四节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85
一、人格形成的概念和特点85
二、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85
三、人格形成的标志86
自测题88
第八章 心理卫生89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89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89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简史90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91
第二节 优生与胎教92
一、人口质量与优生92
二、胎教94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95
一、儿童心理卫生95
二、青少年心理卫生97
三、中年心理卫生99
四、老年心理卫生100
自测题102
第九章 心理应激与调节103
第一节 心理应激的概念与模式103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103
二、心理应激过程的模式104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108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108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109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调节111
一、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111
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111
三、改善心理环境112
四、防御机制112
五、学会放松技术112
六、危机干预112
自测题113
第十章 心身疾病114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114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与特征115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15
第二节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和途径116
一、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116
二、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117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原因118
一、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119
二、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120
三、社会环境因素与心身疾病122
四、身体器官的脆弱性125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125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125
二、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126
第五节 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127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127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29
三、支气管哮喘129
四、消化性溃疡131
五、神经性厌食132
六、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2
七、非器质性失眠症132
八、恶性肿瘤132
自测题135
第十一章 心理评估136
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136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136
二、心理评估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137
三、对心理评估者的要求138
第二节 心理测量概述与发展简史140
一、概述140
二、简史140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分类142
一、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42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143
三、按测验方法分类143
四、按测验的组织方式分类143
第四节 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143
一、标准化原则143
二、保密原则144
三、客观性原则145
第五节 信度、效度和常模145
一、信度145
二、效度146
三、常模146
第六节 影响测验准确性的因素147
一、施测条件147
二、主试147
三、被试148
第七节 智力测验149
一、智力的一般概念和智力单位149
二、常用智力测验150
第八节 人格测验152
一、客观性测验152
二、投射测验155
第九节 神经心理学测验156
一、概述156
二、内容156
第十节 临床评定量表157
一、评定量表的概述157
二、常用的自评量表157
三、其他常用的量表159
自测题160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162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162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与发展状况162
二、心理治疗的性质及原理、区分与适应证164
三、心理治疗的分类166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166
一、精神分析学派166
二、行为主义学派168
三、人本主义学派169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169
一、精神分析疗法169
二、行为主义的治疗171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175
四、其他疗法176
第四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要求183
一、治疗关系的建立183
二、心理治疗的原则184
三、心理治疗对治疗师的要求185
第五节 临床心理咨询185
一、临床心理咨询概述185
二、心理咨询的手段与内容186
自测题189
第十三章 病人心理问题191
第一节 病人角色和求医行为191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191
二、病人角色的转化192
三、求医行为193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194
一、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194
二、情绪和情感活动195
三、个性表现196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特征197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197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198
三、老年病人的心理198
第四节 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199
一、危重病人的心理问题199
二、不治之症病人的心理问题199
自测题200
第十四章 护患关系201
第一节 护患关系概念201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201
二、护患关系的重要性201
第二节 护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202
一、护患交往的两种形式202
二、护患交往的两个水平203
第三节 护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护士素质的要求203
一、护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203
二、护患交往中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205
第四节 护患关系模式207
一、主动-被动型207
二、指导-合作型207
三、共同参与型207
自测题209
第十五章 心理护理210
第一节 心理护理概述210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210
二、心理护理的实施形式210
三、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211
四、心理护理的原则212
五、心理护理的目标213
六、心理护理的程序213
七、护士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215
八、临床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215
第二节 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217
一、疾病初期的心理护理217
二、疾病发展期(稳定期)的心理护理219
三、疾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219
四、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221
第三节 临床常见病症的心理护理222
一、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222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224
第四节 各类治疗病人的心理护理225
一、药物治疗225
二、手术治疗227
三、透析治疗229
第五节 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230
一、原发性高血压230
二、冠心病231
三、支气管哮喘233
第六节 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护理234
一、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234
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235
第七节 医护人员的心理素养236
一、医护人员心理素养的要求237
二、良好心理素养的培养238
三、心理健康促进的原则239
自测题240
附录 学生实验课程242
参考书目248
热门推荐
- 2079770.html
- 2950317.html
- 2789259.html
- 280703.html
- 1002632.html
- 3611041.html
- 2880902.html
- 1457645.html
- 1282888.html
- 1487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6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9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3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0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