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嵩岳,中华文明的摇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嵩岳,中华文明的摇篮
  • 张纬华,吴凤池,贾敏仁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649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嵩山-文化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嵩岳,中华文明的摇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嵩山的地望与人文1

一、嵩山的地望及人类早期活动1

二、嵩山悠久的地脉文气4

三、嵩山的生态6

第二节 嵩山文化的主要特征9

一、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发祥地10

二、嵩山文化的特征12

第二章 文明起源的中心——中岳嵩山27

第一节 文明的内涵27

一、文明的含义27

二、文明的要素30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39

一、中华文明的形成40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40

第三章 “河图”、“洛书”与《周易》57

第一节 “河图”、“洛书”产生的时代及其演变过程58

一、何谓“河图”、“洛书”58

二、宋代的“河图”、“洛书”图式64

三、“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68

第二节 “河图”、“洛书”产生的地域方位70

一、嵩山周围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70

二、关于“河图”、“洛书”产生地的几处遗迹73

第三节 “河图”、“洛书”与八卦起源及《周易》之关系76

一、“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76

二、《周易》包含的辩证思维方法78

第四章 儒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83

第一节 早期儒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83

一、嵩山——儒家文化的沃土83

二、周公制礼作乐,儒学萌芽8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早期儒学的形成与分化93

一、早期儒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93

二、孔子生平及其基本思想95

三、战国时期儒学分化98

第三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3

一、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历史背景104

二、董仲舒及其思想106

三、经博士的设立107

四、汉儒解经109

第四节 魏晋玄学的兴起与发展111

一、玄学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111

二、玄学的发展历程112

第五章 理学圣地——嵩阳书院116

第一节 “书院”名称的由来及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117

一、“书院”名称的由来117

二、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119

第二节 嵩阳书院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20

一、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早期发展120

二、嵩阳书院在理学发展中的地位122

第六章 道教的起源及发展132

第一节 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132

一、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33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136

第二节 道教的形成145

一、道教在中原地区的形成145

二、道教的基本教义151

第三节 道教的成熟与发展152

一、魏晋南朝时期道教的分化与发展153

二、寇谦之与北天师道的形成155

三、隋唐及宋元时期嵩山地区道教的大发展158

第七章 佛教的传入及发展162

第一节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162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变化163

二、印度佛教的对外传播165

第二节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佛教的形成166

一、佛教的传入166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67

第三节 中国释源——白马寺172

第四节 禅宗祖庭——少林寺177

一、禅宗祖庭177

二、禅宗的发展与流变180

第八章 天文科技的创立及发展185

第一节 天文学的萌芽和早期发展185

一、上古时期中原天文学的萌芽185

二、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天文学的发展189

第二节 天文科技的初步发展194

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古代天文学体系雏形的确立194

二、秦汉时期中原天文学的发展及突出成就198

第三节 天文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202

一、隋唐时期的历法202

二、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知识的普及203

三、一行与子午线的测量204

第四节 天文科技发展的高峰206

一、恒星、新星、超新星的观测207

二、天文仪器的进步208

三、天文学著作210

四、沈括与《十二气历》210

五、郭守敬与《授时历》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