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礼仪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礼仪全书
  • 钟敬文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71488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7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礼仪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传统礼仪第一章 日常起居3

第一节 日常应对3

一、一般行为准则3

(一)坐的礼节4

(二)站立的礼节5

(三)走路的礼节5

(四)睡觉的礼节5

二、民间相见礼6

(一)趋6

(二)拜7

(三)拱手9

(四)作揖9

(五)唱喏10

(六)长跪10

(七)鞠躬11

(八)寒暄11

(九)叉手11

三、朝官相见礼12

四、其他14

(一)士大夫庶人见君之礼14

(二)士和大夫相见礼15

(三)士相见礼15

(四)卑幼见尊长之礼15

(五)百姓逢官吏礼俗16

(六)仕女见男子礼俗16

(七)少数民族相见礼17

第二节 居住礼俗18

一、都城规制18

二、帝王居住建筑19

三、民间居住建筑22

(一)民居建筑的等级22

(二)聚族而居和宗祠建筑27

四、少数民族的民居风尚28

(一)干栏式住宅28

(二)竹楼29

(三)长房30

(四)窑洞30

(五)蒙古包31

(六)仙人柱31

(七)雕房31

(八)阿以旺住宅32

第三节 服饰32

一、常服33

(一)头衣33

(二)面料33

(三)服色34

(四)纹饰35

(五)足衣36

(六)佩饰36

(七)妇女服饰36

二、礼服37

(一)先秦礼服38

(二)秦汉礼服40

(三)魏晋南北朝礼服42

(四)隋唐礼服43

(五)宋代礼服45

(六)辽金元礼服46

(七)明代礼服48

(八)清代礼服49

(九)近代礼服50

三、军服51

四、丧服52

五、罪徒之服53

六、少数民族服饰风尚54

(一)藏族54

(二)蒙古族55

(三)回族55

(四)维吾尔族55

(五)哈萨克族55

(六)彝族56

(七)壮族56

(八)傣族56

(九)苗族57

(十)黎族57

(十一)高山族57

(十二)满族57

七、标志性装饰58

第四节 家礼59

一、祖孙、父子、婆媳之礼59

(一)祖孙之礼59

(二)父子之礼62

(三)婆媳之礼65

二、兄弟、夫妻之礼67

(一)兄弟之礼67

(二)夫妻之礼68

三、闺媛之礼71

(一)男女有别71

(二)仪态规范72

(三)孝亲持家72

四、主仆之礼74

第二章 社交往来76

第一节 礼宾待客76

一、迎送77

(一)迎客77

(二)送客80

二、待客82

三、造访89

第二节 拜贺庆吊91

一、拜贺庆祝92

(一)拜贺礼仪92

(二)庆祝之礼99

二、慰问吊唁106

(一)慰问之礼106

(二)吊唁之礼107

第三节 酬酢宴饮109

一、个人之间的宴饮110

(一)官宦缙绅士大夫的饮宴110

(二)民间的家庆饮宴与家筵111

二、族党之间的宴饮114

三、乡社之间的宴饮116

第四节 馈赠赏赐118

一、馈赠118

(一)馈赠与馈赠礼仪119

(二)馈赠礼仪活动的方式120

(三)馈赠礼仪与活动类型121

二、赏赐129

三、供奉131

(一)官方的供奉礼仪活动131

(二)民间的供奉礼仪活动132

第三章 人生历程134

第一节 诞生及成长135

一、妊娠仪俗136

(一)妊娠杂仪136

(二)胎教137

二、诞生礼138

(一)催生与分娩138

(二)报喜和诞生标志139

(三)三朝礼140

(四)满月礼142

(五)百日礼143

(六)周晬和抓周144

(七)命名礼145

三、童蒙礼147

(一)童蒙礼147

(二)家教礼俗148

四、冠笄之礼148

(一)成年仪式149

(二)冠礼150

(三)笄礼151

五、寿礼151

(一)寿礼的基础152

(二)寿诞仪式152

(三)人寿俗信154

第二节 男婚女嫁156

一、婚恋仪俗156

(一)恋爱进程156

(二)婚姻规制158

(三)婚嫁礼俗159

二、婚聘六礼160

(一)纳采162

(二)问名163

(三)纳吉164

(四)纳征166

(五)请期167

(六)亲迎的准备171

三、婚典仪程171

(一)亲迎172

(二)拜堂173

(三)洞房仪俗174

(四)婚后杂仪175

(五)婚典俗信177

第三节 死丧葬祭178

一、丧俗葬制179

(一)死的别称179

(二)葬法180

(三)葬式181

(四)葬制181

二、葬送仪程182

(一)初终183

(二)装殓184

(三)报丧185

(四)成服186

(五)吊唁187

(六)接三188

(七)成主189

(八)发引190

(九)居丧192

三、祭礼种种194

(一)祭祀的种类194

(二)祭礼的规制和原则197

(三)祭仪198

第四章 岁时节令202

第一节 春天203

一、新正拜贺203

(一)新正气象203

(二)礼神祈福206

(三)拜年宴饮213

二、元宵观灯215

(一)张灯·观灯216

(二)娱乐仪俗220

(三)祈祝仪俗223

三、二月二225

四、寒食·清明227

(一)禁火寒食228

(二)扫墓奠先229

(三)踏青游玩230

五、立春·春社·春祈231

第二节 夏日235

一、端午节235

(一)端午节源流235

(二)端午节仪俗236

二、六月六238

三、岁节·庙会·往来240

第三节 秋季242

一、七夕乞巧242

二、七月半244

三、中秋团圆246

四、重阳登高248

五、秋分·秋社·秋报250

第四节 冬令252

一、十月朝252

二、冬至节254

(一)贺冬255

(二)数九仪俗256

三、腊月祭灶257

(一)腊八节257

(二)祭灶仪俗259

四、除夕团年262

(一)忙年·馈岁262

(二)团年·守岁264

第五章 生产与行业仪俗266

第一节 生产仪俗267

一、农业生产仪俗267

(一)占验267

(二)祈报269

(三)禁忌271

(四)俗信272

(五)农技273

二、奠基·建筑·乔迁273

三、采·樵·渔·猎277

(一)采集277

(二)樵薪279

(三)渔捞280

(四)狩猎281

四、行商坐贾283

(一)仪俗传承284

(二)经营规制287

(三)禁忌喜尚290

五、驿·旅·邮291

(一)古代的驿站及其仪规291

(二)交通工具:车、轿、船及其他292

(三)旅舍类别及仪俗294

第二节 行业仪俗296

一、行业及其分类296

二、师徒仪规298

(一)师徒关系298

(二)拜师礼俗299

(三)学徒生涯仪规300

(四)出师礼俗303

三、行会与帮派仪规304

(一)行会与帮派304

(二)行规306

四、行业神和礼神仪俗311

(一)行业神的分类及其由来311

(二)礼神的原因和作用318

(三)礼神仪俗319

五、行业习俗321

(一)生产经营习俗321

(二)行业禁忌322

(三)行话325

第六章 宗教礼仪328

第一节 巫教礼仪328

一、巫教礼仪的信仰基础329

(一)巫教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329

(二)巫教的崇拜对象329

二、巫师领神仪式332

三、占卜仪式333

(一)卜及卜仪333

(二)筮及筮仪334

(三)春秋以后卜筮仪程的简化335

四、祭祀仪式335

(一)古代的祭祀礼仪335

(二)不同民族的祭礼337

五、巫术仪式339

(一)祈祷巫术339

(二)驱鬼巫术339

(三)招魂巫术340

(四)压胜巫术340

第二节 道教礼仪341

一、宫观规制与道教威仪341

(一)宫观规制341

(二)道教威仪342

二、斋醮仪式343

(一)斋醮仪式的发展过程343

(二)斋醮仪式的基本程序345

三、符·箓·咒346

第三节 佛教礼仪346

一、四众弟子礼仪347

(一)皈依礼仪347

(二)告香、入室与请益348

(三)讲经与坐禅349

(四)忏悔349

(五)闭关350

(六)行游与挂搭350

(七)居士礼仪351

二、敬佛仪规351

(一)致敬351

(二)供养352

(三)赞呗352

三、节日仪礼与佛事仪程353

(一)佛诞日与浴佛行象353

(二)盂兰盆会353

(三)水陆法会354

(四)放焰口355

(五)其他节仪355

四、藏传佛教礼仪356

第四节 伊斯兰教礼仪359

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359

二、入教仪式360

三、宗教义务——五功361

(一)念功361

(二)礼功361

(三)斋功361

(四)课功362

(五)朝功362

四、其他礼仪362

(一)大净和小净362

(二)社交礼仪363

(三)结婚礼仪363

(四)丧葬礼仪364

(五)节日礼仪364

(六)饮食礼俗365

第七章 国家重大礼典367

第一节 吉礼367

一、祭祀天神368

(一)圜丘祭天368

(二)其他祭天典礼369

(三)祭祀其他天神典礼373

二、祭祀地神375

(一)方丘祭地375

(二)社稷376

(三)封禅376

(四)地理诸神377

三、祭祀人神379

(一)宗庙祭祖379

(二)祀先代帝王380

(三)祀先圣先师381

(四)祭祀其他人神之礼383

四、其他祭祀385

(一)蜡腊之祭385

(二)五祀386

(三)马神之祭387

(四)旗纛之祭387

(五)城隍之祭388

(六)傩礼388

第二节 嘉礼389

一、皇家冠礼389

二、皇家婚礼391

三、宴飨礼394

四、登极礼396

五、朝礼397

六、射礼399

七、册命礼401

第三节 宾礼402

一、觐礼402

二、聘礼404

三、相见礼407

第四节 军礼408

一、亲征礼408

二、命将礼410

三、凯旋献俘礼410

四、大阅礼411

五、田猎礼413

六、救日伐鼓礼414

第五节 凶礼415

一、山陵规制415

二、大丧礼417

三、谒陵礼419

四、荒礼·吊礼·?礼·恤礼420

下篇 现代礼仪第八章 行为425

第一节 日常行为425

一、日常应对425

(一)介绍425

(二)问候429

(三)交谈430

二、日常举止433

(一)行路与乘车433

(二)打电话434

(三)吸烟435

(四)购物435

(五)就医436

三、家庭生活437

(一)通则437

(二)家庭关系438

(三)家庭外交441

第二节 交际行为442

一、社会关系442

(一)亲友往来442

(二)邻里之间443

(三)同事相处445

二、造访与待客448

(一)造访448

(二)待客450

三、庆贺与饯别452

(一)庆贺452

(二)饯别453

四、慰问与凭吊454

(一)探病与慰问454

(二)凭吊455

五、约会与聚会456

(一)约会456

(二)舞会459

(三)茶话会461

(四)沙龙461

(五)俱乐部462

六、宴会462

(一)中式宴会462

(二)西式宴会463

(三)非正式宴会465

第三节 公共场所467

一、餐馆467

(一)选择和到达餐馆467

(二)餐桌上的礼节467

(三)付帐468

二、图书馆、博物馆与画廊468

(一)在图书馆里468

(二)在博物馆或画廊469

三、影剧院与演奏会469

(一)入场与退场469

(二)观众礼节470

四、运动、游戏场所470

(一)参加运动、游戏470

(二)参加比赛473

(三)观看比赛474

五、旅游场所475

(一)旅途及旅馆475

(二)旅游场所476

(三)入乡随俗477

第九章 仪表480

第一节 仪容480

一、容貌的一般化妆480

(一)皮肤481

(二)眉毛482

(三)眼睛483

(四)面颊484

(五)鼻子484

(六)嘴唇485

(七)手486

二、化妆适度的原则487

三、化妆协调的原则489

(一)与服饰协调489

(二)与年龄相符490

(三)与身份、职业相符492

(四)与季节、时间协调493

(五)与场合环境相协调494

四、表现个性的原则496

(一)表现不同风格496

(二)表现不同性格497

(三)表现个性美498

五、其他应注意的问题499

第二节 服饰501

一、服饰的种类502

二、服饰的原则503

(一)色彩协调503

(二)体型协调504

(三)活动场合的协调505

(四)个性原则506

三、常服与礼服507

四、婚服与素服509

(一)传统婚礼服饰509

(二)西式婚礼服饰509

(三)新式婚礼服饰512

(四)素服513

五、配件514

(一)帽子与头巾514

(二)领带与围巾515

(三)腰带515

(四)手套516

(五)鞋袜516

六、首饰518

(一)发饰518

(二)耳饰519

(三)颈饰519

(四)腕饰和指饰519

(五)其他520

第十章 个人经历521

第一节 生与死521

一、生辰寿诞521

(一)诞生521

(二)生日522

(三)寿礼523

二、死丧葬送525

(一)告别525

(二)追悼会526

(三)葬礼526

(四)葬后527

第二节 恋爱婚姻528

一、恋爱仪俗528

(一)恋爱关系的确定528

(二)恋爱过程530

二、订婚及其后的礼仪531

(一)求婚531

(二)订婚532

(三)订婚以后534

三、婚礼535

(一)时间、地点和规模535

(二)邀请536

(三)结婚礼物537

(四)其他准备工作538

(五)婚仪538

(六)婚宴542

(七)婚后543

第三节 其他544

一、加入组织544

(一)手续545

(二)仪式546

二、学校生活546

(一)入学、开学546

(二)毕业547

三、职业生活548

(一)就业548

(二)离职549

第十一章 公务礼仪550

第一节 办公室的工作及礼仪550

一、日常工作550

(一)会务550

(二)公文553

(三)秘书工作557

(四)接待559

(五)礼仪活动561

二、办公室内部礼仪567

(一)工作环境567

(二)上、下级之间567

(三)同事之间568

第二节 服务员礼仪570

一、一般标准570

二、行业规范572

(一)售货员572

(二)餐馆服务员574

(三)旅馆服务员577

第三节 商务礼仪579

一、商务谈判579

(一)谈判前的准备580

(二)谈判的进行580

二、广告和推销583

(一)广告583

(二)推销585

三、售前与售后服务586

(一)售前服务586

(二)售后服务587

四、商务仪式588

(一)开业典礼588

(二)展销会589

第四节 公务仪式590

一、签署仪式590

(一)准备工作590

(二)签署过程591

(三)多边签署591

二、开幕闭幕591

(一)开幕式592

(二)闭幕式593

三、颁奖授勋593

(一)颁奖593

(二)授勋595

四、奠基揭幕595

(一)奠基595

(二)揭幕596

第十二章 国事礼仪598

第一节 国事598

一、礼仪的原则和要求598

二、国事大典600

(一)国庆600

(二)其他节庆活动605

(三)国葬606

三、国旗、国徽和国歌607

(一)国旗607

(二)国徽610

(三)国歌612

第二节 外交613

一、国宾访华613

(一)名义613

(二)迎送613

(三)国宴615

(四)会见617

(五)会谈617

(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617

(七)瞻仰毛主席遗容618

(八)签字仪式618

(九)文艺晚会619

(十)参观游览619

(十一)省市访问620

(十二)国宾接待621

(十三)陪同团长622

(十四)国宾馆622

(十五)礼仪活动场所623

(十六)礼宾改革及其他624

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625

(一)出访名义625

(二)访问日期、交通工具、路线625

(三)随行人员626

(四)访问日程626

(五)访问期间的礼仪活动627

(六)住房乘车安排630

(七)送迎631

(八)赠礼631

(九)新闻报道632

(十)先遣组632

三、外国驻华使节礼遇633

(一)使节到任633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634

(三)北京外交团的礼遇636

(四)我国国家领导人会见各国驻华使节637

(五)外国驻华使馆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的联系637

(六)《外交官名册》638

(七)使节离任638

四、外交函电638

第十三章 礼节性语言文字646

第一节 礼貌用语646

一、招呼646

二、请求647

三、感谢648

四、道歉648

五、道别648

六、禁忌与婉言648

第二节 称谓650

一、通称650

二、尊称652

三、谦称653

附:常用称谓表653

第三节 柬帖662

一、名片663

二、请柬666

三、封包笺669

四、贺卡670

第四节 信函673

一、家书673

二、情书674

三、一般书信675

附:书信客套用语678

四、业务信函680

五、礼仪电报685

第五节 联幛碑匾687

一、对联687

二、幛幕692

三、碑铭693

四、牌匾695

第六节 其他696

一、题词696

二、祝辞698

三、悼词7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