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 黄秀清,王金辉,蒋晓山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190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海洋污染-环境容量-研究-浙江省;海洋污染-总排污量控制-研究-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1

1.1 自然环境概况1

1.1.1 气候1

1.1.2 水文1

1.1.3 地质地貌2

1.1.4 海洋资源2

1.2 社会经济概况3

1.3 区位条件4

1.4 生态环境调查及容量研究5

1.4.1 环境调查5

1.4.2 试验研究10

1.4.3 容量研究11

第2章 污染源调查12

2.1 陆源工业污染12

2.2 生活污染12

2.3 畜禽养殖污染12

2.4 农业污染13

2.5 水土流失污染13

2.6 水产养殖13

2.7 船舶污染13

第3章 污染物模拟降解实验33

3.1 实验内容与方法33

3.1.1 采样站位、时间和方法33

3.1.2 实验时间、内容及方法33

3.1.3 实验方法及步骤34

3.1.4 结果34

3.2 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38

3.2.1 油类降解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38

3.2.2 COD降解实验结果及风化模式计算39

3.2.3 营养盐转化(矿化)速率实验39

3.3 小结40

第4章 水文、泥沙观测分析41

4.1 潮汐41

4.1.1 潮汐性质41

4.1.2 主要潮汐特征41

4.2 潮流41

4.2.1 潮流性质41

4.2.2 实测潮流统计特征43

4.3 余流47

4.4 泥沙48

4.5 波浪53

4.6 小结53

第5章 水动力及环境容量数值模拟54

5.1 潮流数值模拟54

5.1.1 计算模式54

5.1.2 资料选取及控制条件54

5.1.3 验证计算55

5.1.4 象山港潮流分析57

5.2 象山港分区水体交换计算与分析63

5.2.1 分区63

5.2.2 水质点漂移计算(拉格郎日法)64

5.2.3 典型潮水质点漂移计算分析65

5.2.4 水体交换率的计算与分析68

5.2.5 各区与外海交换达50%所花费的时间74

5.3 象山港分区水体容量计算75

5.4 象山港环境容量数值模拟76

5.4.1 营养盐76

5.4.2 COD81

5.5 小结93

第6章 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及评价94

6.1 象山港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现状94

6.1.1 水环境特征分析94

6.1.2 水环境要素区域含量水平及变化特征143

6.1.3 沉积物环境特征分析147

6.2 象山港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持量评价152

6.2.1 评价方法及标准152

6.2.2 水质评价154

6.2.3 沉积物评价159

6.3 象山港海域水质、沉积物环境变化趋势161

6.4 小结162

6.4.1 水质环境162

6.4.2 沉积物环境163

第7章 海洋生物生态特征及评价164

7.1 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164

7.2 象山港海洋生物生态特征164

7.2.1 叶绿素α164

7.2.2 浮游植物169

7.2.3 浮游动物180

7.2.4 底栖生物192

7.2.5 潮间带生物197

7.2.6 游泳生物203

7.2.7 微生物204

7.3 经济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及生物质量评价208

7.3.1 污染物残留水平及其分布特点208

7.3.2 生物质量评价209

7.4 赤潮209

7.4.1 赤潮灾害概况209

7.4.2 赤潮成因分析210

7.5 水体热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211

7.5.1 水体热污染危害211

7.5.2 水体热污染研究概况213

7.5.3 热污染防治对策建议214

7.6 小结214

第8章 象山港主要经济贝类重金属残留量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217

8.1 概述217

8.1.1 经济贝类重金属卫生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217

8.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19

8.1.3 象山港主要经济贝类养殖概况221

8.2 象山港海域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222

8.2.1 水质重金属含量分布及质量评价222

8.2.2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229

8.2.3 主要经济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及生物质量评价230

8.2.4 象山港经济贝类食品卫生质量评价233

8.2.5 象山港经济贝类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234

8.2.6 与我国其它主要贝类原产地的经济贝类重金属含量比较235

8.3 象山港经济贝类重金属来源分析236

8.3.1 重金属累积途径分析236

8.3.2 象山港重金属污染源分析237

8.4 象山港重金属及石油类环境容量初步计算238

8.4.1 分区概化238

8.4.2 计算模式239

8.4.3 象山港重金属水质目标的确定239

8.4.4 象山港环境容量主要计算参数240

8.4.5 象山港重金属及石油类环境容量计算241

8.5 小结242

第9章 象山港周边陆源污染估算和预测244

9.1 计算方法244

9.1.1 工业污染244

9.1.2 生活污染245

9.1.3 畜禽养殖污染246

9.1.4 农业化肥污染246

9.1.5 水土流失污染246

9.2 计算结果250

9.3 结果验证255

9.4 陆源污染发展预测256

第10章 海域污染源及养殖规划259

10.1 概述259

10.1.1 目的意义259

10.1.2 工作内容259

10.1.3 工作技术路线259

10.2 海洋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及对海洋环境的影响260

10.2.1 鱼类养殖的自身污染260

10.2.2 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261

10.2.3 贝类养殖的自身污染261

10.3 象山港养殖调查情况及其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261

10.3.1 象山港养殖情况261

10.3.2 鱼类养殖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263

10.3.3 虾、蟹自身污染源强估算264

10.3.4 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源强的估算266

10.3.5 结果与讨论267

10.4 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去除通量和底质沉积物的释放通量估算268

10.4.1 悬浮颗粒物沉积作用去除通量估算268

10.4.2 底质沉积物的释放通量估算269

10.4.3 结果与讨论270

10.5 海上船舶油污染源强的估算270

10.5.1 船只调查情况270

10.5.2 海上船舶油污染源强的估算方法271

10.5.3 船只油污染源强的估算272

10.5.4 结果与讨论273

10.6 象山港养殖容量的分配274

10.6.1 象山港各海区养殖及污染源强情况274

10.6.2 象山港排污总量分配和养殖容量分配思路和方法274

10.6.3 各海区内养殖容量的分配275

10.7 结论与建议276

10.7.1 小结276

10.7.2 污染物削减措施及养殖可持续发展管理建议276

第11章 象山港相关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278

11.1 概述278

11.1.1 目的意义278

11.1.2 评价标准278

11.1.3 研究目标279

11.1.4 主要研究内容279

11.1.5 技术路线279

11.2 象山港主要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分析279

11.2.1 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280

11.2.2 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280

11.2.3 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281

11.2.4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费效简析283

11.2.5 分析结果284

11.3 相关规划分析285

11.3.1 各规划的主要内容285

11.3.2 各规划的具体内容286

11.4 相关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288

11.4.1 象山港水文、水交换量和水体净化能力评价288

11.4.2 海域水质现状及影响评价289

11.4.3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291

11.4.4 资源利用冲突评价293

11.5 海域功能及其环境目标294

11.5.1 海域主导功能、兼顾功能及其环境目标294

11.5.2 海域区划295

11.5.3 海域各分区资源适宜性分析295

11.5.4 各海区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简析302

11.5.5 海域各分区的功能性质及其环境目标307

11.6 小结309

第12章 象山港环境容量计算311

12.1 概述311

12.1.1 目的和意义311

12.1.2 使用标准311

12.1.3 研究目标311

12.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311

12.2 有限水体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式312

12.2.1 有限水体混合迁移模式312

12.2.2 迁移转化混合模式313

12.3 象山港污染物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314

12.3.1 象山港有限水体迁移模型314

12.3.2 水体污染物的风化(降解/衰减)模式314

12.4 象山港污染物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计算结果316

12.4.1 象山港油类的计算结果316

12.4.2 象山港COD的计算结果317

12.5 象山港环境容量计算319

12.5.1 环境容量的因子选择319

12.5.2 环境容量限定值的确定319

12.5.3 环境容量的空间优化320

12.5.4 象山港海域的环境容量321

12.6 小结321

第13章 容量分配和污染物总量控制323

13.1 概述323

13.1.1 总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323

13.1.2 总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323

13.1.3 环境容量分配思路和方法324

13.2 象山港总量控制指标及容量分配研究内容324

13.2.1 总量控制指标324

13.2.2 容量分配研究内容324

13.3 环境容量预分配325

13.4 环境容量的优化分配327

13.4.1 优化模型327

13.4.2 优化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计算结果329

13.5 总量控制方案331

13.5.1 源强控制和削减331

13.5.2 总量控制方案332

13.5.3 环境经济分析333

13.6 小结335

第14章 象山港流域农药使用的环境风险评价336

14.1 象山港流域概况336

14.2 象山港流域农业概况336

14.3 象山港流域农药使用基本情况337

14.4 农药在环境中的分布、地球化学行为及其风险评价338

14.4.1 模型简介338

14.4.2 数据来源338

14.4.3 EQC模型模拟运算结果及分析340

14.4.4 SoilFug模型模拟运算结果及环境风险评价341

14.5 小结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