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
  • 杜健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1553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利益分配法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现代社会状况与环境法的发生1

一、问题缘起4

二、理论脉络9

三、进路方法16

(一)研究进路16

(二)研究方法17

四、创新说明24

(一)环境法学研究范式转向24

(二)环境利益概念的新界定25

(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图景构建25

(四)环境协商与经济诱因等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方案探讨26

第一章 环境正义:环境法学的新范式构想28

一、正义的原命题30

(一)正义的两种阐释进路30

(二)正义理论的变迁路径33

(三)正义基础的法律解释38

二、环境法学的范式转移46

(一)伦理转向:环境法学基础变革47

(二)社会关怀:环境法学人性努力51

(三)正义性格:环境法学价值期待59

三、环境正义的核心关怀68

(一)环境正义的德性68

(二)环境正义的性质:分配与倾向70

(三)环境正义基本信条73

(四)环境正义的主要论题:环境利益分配75

第二章 环境利益:法律图景描绘81

一、利益的法律想象83

(一)利益的法律原论83

(二)利益的法律变迁87

(三)利益的法律衡量94

二、环境利益:法律解释96

(一)环境权:权利谱系的另类97

(二)环境利益:一个新概念101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构造112

三、环境利益的法律映像115

(一)基础映像:利益表达115

(二)起点映像:利益确认118

(三)过程映像:利益保护与限制120

(四)结果映像:利益增进122

第三章 环境利益的中国观察:一个基本实证分析125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说126

(一)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126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践佐证127

(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社会化修正129

二、环境利益差异:地区观察134

(一)自然资源禀赋与地区污染差异134

(二)我国地区发展差异透视141

(三)地区环境利益分配差异的建构143

(四)地区环境利益差异的异化表现及原因145

三、环境利益差异:城乡观察147

(一)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结构148

(二)城乡发展差距客观描述153

(三)城乡环境利益分配差异建构158

(四)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异化表现及原因160

四、环境利益差异:群体观察164

(一)环境利益的群体分离165

(二)环境弱势群体的构成167

(三)群体环境利益分配的差异建构174

(四)群体环境利益分配的异化表现及原因175

第四章 环境利益分配:环境法的规范性关怀180

一、社会结构:利益分配的基本场域182

(一)社会结构之进化:理论进展182

(二)社会结构之生成:资本的逻辑悖论184

(三)社会结构之中国场景:差序格局与结构断裂186

(四)结构断裂中的环境利益分配190

二、逻辑起点:环境利益分配的立法框架192

(一)分配正义:立法政治192

(二)政治角力:利益主体博弈196

(三)规范设置:法律逻辑结构203

三、制度结构:环境利益分配的法律体系架构208

(一)基本规范:环境利益分配的根据210

(二)正式规则:环境利益分配的制度化方案211

(三)非正式规则:环境利益分配的文化传承216

四、法律实现:环境利益分配的制度目的218

(一)法律实现一般219

(二)环境执法:超越“运动”与“风暴”220

(三)环境司法:专门化路径223

第五章 环境协商:环境利益分配之法律社会基础231

一、公民社会:环境协商的社会基础233

(一)公民社会:基本范畴233

(二)交往理性:公民社会的沟通行动模式239

(三)公民社会:中国语境242

二、协商民主:环境协商的制度结构248

(一)协商民主:民主的再言说248

(二)协商民主:法哲学基础252

(三)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与实践发生254

三、环境协商:理论讨论与实践展开260

(一)环境协商:协商民主之环境实验260

(二)环境公民:环境协商之主体构造265

(三)差异与分配:环境协商之中国实践268

第六章 经济诱因:环境利益分配之基本法律手段275

一、环境利益分配之变迁:从管制到诱因277

(一)直接分配模式277

(二)间接分配模式282

(三)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一个简单比较288

二、经济诱因:理论基础290

(一)产权:环境利益分配与交换的基础291

(二)外部性:经济诱因发生295

(三)因应外部性:庇古与科斯手段298

三、通过经济诱因的环境利益分配301

(一)总体考虑301

(二)经济诱因的社会结构化307

(三)环境税:环境利益分配之国家手段310

(四)排放权交易:环境利益分配之市场手段317

结语:法律进化视角下环境利益分配之展望323

一、论题回顾暨结论324

(一)环境正义是环境法学研究的新范式325

(二)环境利益是一种区分的社会利益形态326

(三)环境利益分配是环境法学的规范性关怀327

(四)环境协商是环境利益分配的社会基础329

(五)经济诱因是环境利益分配的基本手段330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环境法进展展望331

后记335

参考文献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