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史家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01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中庸-关系-和谐-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张全新1
导论1
一、研究目的及关键词阐释1
二、关于中庸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述评2
(一)中庸及“中”的内涵2
(二)中庸的应用6
(三)中庸的方法论性质8
(四)中庸所蕴涵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研究12
(五)中庸对和谐社会建设方法论意义的探讨15
(六)中庸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的薄弱环节19
三、创新点及研究意义21
四、研究路径及相应研究方法22
五、内容体系框架及各章要点22
第一章论“中”——将“中”作为中论的立足点25
一、“中”的本义25
(一)“中”字探源26
(二)“中”的基础含义31
二、“中”观念的理论形态演进35
(一)“允执厥中”——作为政治性范畴的“中”35
(二)“作稽中德”——作为伦理性范畴的“中”39
(三)“天下大本”——作为本体性范畴的“中”42
三、儒学中庸的执中、和中、权中思想44
(一)执两用中——处理事物两端之间关系的执中方法44
(二)和而不同——处理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和中方法46
(三)过犹不及、时中权变——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权中方法48
四、非偶然的一致:“中”观念的其他反映形式54
(一)“中”观念在道家、佛家及古希腊思想中的反映54
(二)人类“中”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原因探略59
第二章“中论”的内涵及运用——用相关唯物辩证法框架论中与用中63
一、中论的提出及论证思路64
二、中论内涵之一:中同(统)理念65
(一)“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相通性65
(二)“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的差异性66
(三)中同(统)理念的基本含义67
(四)提出中同(统)理念的意义69
三、中论内涵之二:中合理念70
(一)“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相通性70
(二)“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差异性71
(三)中合理念的基本含义72
(四)提出中合理念的意义75
四、中论内涵之三:中度理念76
(一)“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相通性76
(二)“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差异性77
(三)中度理念的基本含义79
(四)提出中度理念的意义81
五、对中论三理念生成的整体透视(图示)81
(一)中论三理念生成路线图82
(二)中论内涵的整体分析和界定83
六、运用中论的原则要求84
七、中论运用的价值标准——和谐86
(一)价值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86
(二)和谐的价值标准含义88
(三)将和谐作为“中论”价值评价标准的合理性91
第三章 中论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98
一、传统中庸思想现代转型的理论诉求98
(一)弥补传统中庸思想缺失的理论需要99
(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启示105
二、当代人类和中国发展的方法论需求110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人类发展困境的方法论求解110
(二)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方法论需求113
三、主体与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114
(一)中论是主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115
(二)中论是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119
四、中论提出的意义121
(一)传统中庸思想实现了现代转型121
(二)唯物辩证法自身内涵得到了丰富124
(三)当代中国和世界和谐发展有了理想的方法论127
第四章 中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论130
一、和谐发展与中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130
(一)化解人类时代困境的发展理念应该是和谐发展131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以和谐发展理念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132
(三)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需要珍视中论的价值135
二、中论与和谐发展: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思考138
(一)失“中”与我国社会的曲折发展138
(二)持“中”与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142
三、中论的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147
(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47
(二)中论的彰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150
第五章 用中论以达人的自我和谐159
一、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159
(一)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现实的、和谐的个人159
(二)当代国人的自我矛盾和冲突166
二、“中论”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中的作用172
(一)倡导优雅生存,促进自我身心和谐172
(二)培养和谐人格,促进自我精神和谐176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自我发展和谐181
第六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他人之和188
一、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188
(一)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189
(二)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191
(三)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缺失193
二、中论在实现人际和谐中的作用196
(一)执“我”与“他”两端,处理人际关系196
(二)综合运用德育和法制的力量,协调人际关系207
(三)个人遵循人际关系的序级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211
第七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社会之和——基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216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保障217
(一)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人与社会辩证的统一关系217
(二)我国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基于阶层分化的视角221
二、运用中论促进阶层间的和谐228
(一)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228
(二)完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235
(三)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242
第八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自然之和248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248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249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251
(三)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音”253
(四)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因素254
(五)中论的偏离: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诸观念的思维方法缺失260
二、运用中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61
(一)运用中论,倡导和谐自然观262
(二)运用中论,倡导科学生态价值观268
(三)运用中论,倡导科学发展观273
结语278
参考文献281
后记286
热门推荐
- 665854.html
- 3504441.html
- 3679736.html
- 2484018.html
- 1596723.html
- 292739.html
- 2255547.html
- 1464941.html
- 1847030.html
- 1059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0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2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1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9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2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0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