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气候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盛承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3255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气候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参考文献4
第一章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5
第一节 中国的辐射平衡5
一、辐射平衡概论5
二、直达辐射量8
三、散射辐射量11
四、总辐射量12
五、地表面的反射率15
六、有效辐射量18
七、辐射平衡量20
第二节 中国的热量平衡24
一、热量平衡概论24
二、地表面与大气间的湍流热交换量25
三、地表面与土壤间的热交换量28
四、蒸发耗热量32
五、地面的冷热源强度34
六、热量收支与热量交换36
第三节 中国的水分平衡38
一、水分平衡概论38
二、可能降水量与降水量40
三、蒸发力与蒸发量47
四、径流量与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量55
五、干湿状况59
六、水分平衡的特征67
参考文献67
第二章 东亚大气环流及我国自然天气季节69
第一节 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69
一、四季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分布特征69
二、东亚对流圈低层的平均流场73
三、东亚对流圈中层500毫巴平均温压场76
四、对流圈上部200毫巴平均环流81
五、平流圈中层30毫巴平均环流83
六、急流的一般概况及其季节变化85
第二节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89
一、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90
二、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90
三、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及其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94
第三节 东亚季风99
一、世界季风区域的分布99
二、对季风现象的一些新认识100
三、东亚季风的形成问题102
四、东亚季风的某些特征108
第四节 盛行气团与锋面活动112
一、我国各季盛行气团及其天气特征112
二、我国各季气候锋的活动特征116
第五节 气旋与反气旋122
一、我国气旋活动概况123
二、气旋活动的季节变化与我国天气126
三、反气旋126
第六节 东亚自然天气季节141
一、从东亚季风的进退定自然天气季节142
二、从综合天气型的演变定自然天气季节150
三、从东亚自然天气周期环流型定自然天气季节154
参考文献155
第三章 中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157
第一节 寒潮157
一、寒潮标准及其概况157
二、寒潮的爆发161
三、寒潮天气167
第二节 春季连阴雨170
一、连阴雨的一些特点170
二、连阴雨期间的大型环流形势171
三、连阴雨结束的环流形势173
第三节 初夏的梅雨173
一、梅雨期的确定174
二、梅雨的气候特征177
三、梅雨的环流特征179
四、梅雨期天气系统186
二、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源地187
一、台风的定义187
第四节 夏秋季的台风187
三、台风发生频数的季节分配和长年变化188
四、台风路径193
五、台风天气204
第五节 秋季连阴雨206
一、长江下游的早秋连阴雨207
二、华西秋雨211
参考文献214
第四章 中国主要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215
第一节 气温215
一、气温的地理分布215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227
三、四季分布242
四、农业指标温度244
第二节 降水248
一、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248
二、我国雨季的空间分布251
三、降水量的季节变化254
四、降水量的月际变化261
五、降水变率262
六、降水量的日变化266
七、降水量年变程特征267
八、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270
九、降水日数272
十、降水强度274
第三节 风276
一、风向277
二、风速280
三、地方性风290
第四节 湿度、云量和日照292
一、湿度292
二、总云量299
三、日照302
一、雷暴306
第五节 主要天气现象306
二、冰雹310
三、沙暴315
四、雾317
五、霜320
六、降雪和积雪323
参考文献329
第五章 中国主要灾害性气候330
第一节 旱涝331
一、旱涝的含义331
二、我国降水的基本特征与旱涝333
三、旱涝的气候特征334
四、海温和太阳活动对旱涝的可能影响340
第二节 暴雨342
一、暴雨的气候特征342
二、影响暴雨的因素352
三、我国近代的几次特大暴雨354
四、可能最大降水357
第三节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359
一、低温冷害的指标359
二、东北夏季低温类型及其特点360
三、东北低温形成的环流条件364
四、东北冷夏与海温、太阳黑子活动的可能联系367
一、寒露风的含义369
第四节 寒露风369
二、寒露风划分的标准370
三、寒露风的气候特征371
四、寒露风出现早晚的环流特征375
第五节 霜冻375
一、霜冻的定义及其与霜的区别376
二、霜冻的类型、成因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376
三、霜冻的气候特征378
四、霜冻形成的环流条件389
第六节 干热风389
一、干热风的危害和气象条件389
二、干热风的风向分布391
三、干热风的气候特征392
四、干热风发生的天气形势396
参考文献398
第六章 中国气候区划和各区气候特征399
第一节 中国气候区划的历史回顾399
一、早期的气候区划399
二、柯本、桑斯威特区划方案在我国的应用401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气候区划403
四、其他的气候区划409
五、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带问题410
第二节 区域分论412
一、东北地区气候412
二、华北地区气候422
三、华中地区气候432
四、华南地区气候440
五、西南地区气候449
六、蒙新地区气候456
七、青藏高原气候463
参考文献471
第七章 中国气候的长年变化472
第一节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472
第二节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474
第三节 近代气候变化482
一、温度变化483
二、降水变化484
三、东亚大型天气过程(寒潮、台风、梅雨)的变化486
第四节 气候变化原因的探讨487
一、太阳活动487
二、海洋异常492
三、人类活动494
四、其他494
参考文献495
第八章 中国某些气候现象与经济建设的关系496
第一节 太阳能496
一、太阳能利用496
二、我国太阳能的分区498
三、开展太阳能利用的几个问题500
第二节 风501
一、风与城市的总体布局501
二、风压509
三、风能利用515
第三节 雪压523
一、积雪密度的分区524
二、我国雪压的分布特点526
第四节 电线积冰530
一、雨淞的气候规律530
二、雾淞的气候规律534
参考文献538
热门推荐
- 2047124.html
- 51088.html
- 1784446.html
- 1152826.html
- 306683.html
- 3032016.html
- 2420236.html
- 276497.html
- 1293818.html
- 140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9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19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8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8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6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8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3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4328.html